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年间,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就是其中一位。
金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中国逻辑学创始人,当年西南联大师生都尊敬地叫他“金先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美文化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为人与做学问都很有特点,生活趣事常被人津津乐道,
金岳霖与徐志摩是一生的好友,后者曾打趣地这样描述他那个研究逻辑的朋友金岳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
金岳霖主讲逻辑学,有学生感到这门学问十分枯燥,便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搞逻辑?他答:“我觉得它很好玩。”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而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的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女士曾回忆道,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她对梁思成毫不避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常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林徽因1955年去世,时年51岁。那年,建筑界正在批判“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林徽因自然脱不了干系。虽然林徽因头上还顶着北京市人大代表等几个头衔,但追悼会的规模和气氛都是有节制的,甚至有几分冷清。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四溢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至情至性的民国文人
晚年的金岳霖跟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一家住在一起。当年还在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住时,保姆经常不时听到他提高嗓门喊:“从诫几时回来啊?”隔一会儿又亲昵地问:“从诫回来没有?”他的心境和情绪,完全看不出独身老人的孤独。他对朋友说:“过去我和梁思成、林徽因住在北总布胡同,现在我和梁从诫住在一起。”梁从诫的夫人叫他时也都是称“金爸”。当然,梁家后人以尊父之礼相待,对金岳霖来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欣慰。
据陈忠英先生回忆道,198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对林徽因的诗文进行首次编纂结集,陈忠英拜访金岳霖时,郑重地将此稿送给金老过目。这时他已88高龄,加上又有冠心病,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佳,一次交谈只能十来分钟,谈长点就睡着了,但是这次他躺在盖着毛毡的椅子中,摩挲着诗集,爱不释手。他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 一页,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陈忠英当时吃了一惊,怀疑那高八度的惊叹声是否是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 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一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林徽因这首《八月的忧愁》是优美的田园诗,发表于1963年,构思当是更早。事隔已半个世纪,金岳霖仍旧第一句记得这么牢。可想他时时关注着林徽因的创作,她酝酿中反复吟咏的第一句,被他熟记心间。
陈忠英先生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金口迟迟不开。像是半个世纪的情感风云在他脸上急剧蒸腾翻滚。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说: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
临走时,陈忠英取出一张泛黄的32开大的林徽因照片,问他拍照的时间背景。他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地说:“给我吧!”,陈忠英赶忙反复解释说,这是从上海林徽因堂妹处借用的,以后翻拍了,一定送他一张。待他听明白后,生怕食言或忘了,作拱手状,郑重地说:“那好, 那好,那我先向你道个谢!”继而,他的眼皮慢慢耷拉下来,累了。
1984金岳霖去世了。林徽因1955年去世,因其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有贡献,建坟立碑,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墓区。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最后去世的金岳霖,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毗邻而居了。金岳霖从人间带去的话,终有机会跟林徽因说了。
金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中国逻辑学创始人,当年西南联大师生都尊敬地叫他“金先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美文化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为人与做学问都很有特点,生活趣事常被人津津乐道,
金岳霖与徐志摩是一生的好友,后者曾打趣地这样描述他那个研究逻辑的朋友金岳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
金岳霖主讲逻辑学,有学生感到这门学问十分枯燥,便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搞逻辑?他答:“我觉得它很好玩。”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而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的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女士曾回忆道,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她对梁思成毫不避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常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林徽因1955年去世,时年51岁。那年,建筑界正在批判“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林徽因自然脱不了干系。虽然林徽因头上还顶着北京市人大代表等几个头衔,但追悼会的规模和气氛都是有节制的,甚至有几分冷清。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四溢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至情至性的民国文人
晚年的金岳霖跟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一家住在一起。当年还在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住时,保姆经常不时听到他提高嗓门喊:“从诫几时回来啊?”隔一会儿又亲昵地问:“从诫回来没有?”他的心境和情绪,完全看不出独身老人的孤独。他对朋友说:“过去我和梁思成、林徽因住在北总布胡同,现在我和梁从诫住在一起。”梁从诫的夫人叫他时也都是称“金爸”。当然,梁家后人以尊父之礼相待,对金岳霖来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欣慰。
据陈忠英先生回忆道,198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对林徽因的诗文进行首次编纂结集,陈忠英拜访金岳霖时,郑重地将此稿送给金老过目。这时他已88高龄,加上又有冠心病,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佳,一次交谈只能十来分钟,谈长点就睡着了,但是这次他躺在盖着毛毡的椅子中,摩挲着诗集,爱不释手。他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 一页,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陈忠英当时吃了一惊,怀疑那高八度的惊叹声是否是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 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一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林徽因这首《八月的忧愁》是优美的田园诗,发表于1963年,构思当是更早。事隔已半个世纪,金岳霖仍旧第一句记得这么牢。可想他时时关注着林徽因的创作,她酝酿中反复吟咏的第一句,被他熟记心间。
陈忠英先生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金口迟迟不开。像是半个世纪的情感风云在他脸上急剧蒸腾翻滚。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说: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
临走时,陈忠英取出一张泛黄的32开大的林徽因照片,问他拍照的时间背景。他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地说:“给我吧!”,陈忠英赶忙反复解释说,这是从上海林徽因堂妹处借用的,以后翻拍了,一定送他一张。待他听明白后,生怕食言或忘了,作拱手状,郑重地说:“那好, 那好,那我先向你道个谢!”继而,他的眼皮慢慢耷拉下来,累了。
1984金岳霖去世了。林徽因1955年去世,因其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有贡献,建坟立碑,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墓区。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最后去世的金岳霖,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毗邻而居了。金岳霖从人间带去的话,终有机会跟林徽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