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审美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ao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与审美相辅相成,关系密切。而山西古建筑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也彰显了对于建筑形态与设计审美的追求,对于研究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及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山西古建筑应县木塔为例,展开对古建筑的审美设计的研究,增强人们对审美以及对设计艺术美感的认识感触。
  关键词:应县木塔;造型美感;设计;审美
  在对古建筑进行考察时,不仅要看其建筑的结构和外观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建筑带给受众的审美感知,关注受众的情感体验,这成为衡量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优秀的建筑应是实用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古建筑作为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其具体的文化传承,包含着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内容[1]。研究古建筑的设计与审美特征,能够让观者对于建筑的审美感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探究潜藏于古建筑内极为多姿多彩的设计美学思想。今以应县木塔这个隶属于山西的古建筑为范例,对其所蕴含的古建筑设计美学进行研究。
  一、古建筑设计原则
  中国古代,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在设计方法上既追求其形式的独特性,但总的设计原则又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其他设计思想为辅的相互融合。古建筑的结构多以木构架为主,应县木塔作为木构架的代表,成为了建筑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之时,一般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体现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多用于建筑的主体结构,以其结构的工巧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得古建筑能够具备更高的使用价值及观赏价值。
  应县木塔作为如今在中国保存完好的木构塔式建筑,年代最为久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塔为稀有的木结构楼阁式塔,整体构架纯用木材,无钉无铆,靠着各种形态各异、功能齐全的斗拱来支撑,而构建木塔的榫卯结构,就是虚实结合在建筑中运用的最佳体现。卯榫结合,一实一虚,一柔一刚,刚柔相济,不仅极为美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很好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无”思想。虚实结合的运用使得这座塔整体性极佳,科学合理、设计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堪称“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国家文物局的评价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整个木结构建筑史中,至今为止依然存在的典范便是应县木塔,对于中国建筑的发展而言,其相当于一个坐标,拥有极高的价值。”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现在木塔周围全都是现代建筑,它独自屹立。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称佛宫寺释迦塔。木塔整体建于四米高的台基上,外观为六层屋檐,结构与现代高层建筑采用的结构大同小异。但随着时间流逝,木塔已发生损坏,人们利用古建筑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古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古建筑本就未完全置身于现代生活中,因此要实现人类与其的共生发展,把握好度,不要让其丧失原始的艺术气息。
  二、古建筑审美角度
  在对古建筑的设计方法已经掌控的前提下,更深层次地研究其设计审美角度,剖析那个时代人们在审美方面的追求以及古建筑本身具备的美学规律。山西应县木塔其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县木塔造型之美。古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应县木塔最大特点就是无钉无铆、纯木结构,却能够屹立千年。这座宝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的典范。整座宝塔高67.31米,在世界所有木塔里面,它的高度位列第一。共用落叶松木料三千余立方,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该塔除了首层使用的是立面重檐外,其他层面都是单檐,一共有五层,六道檐口。事实上,它一共有九层,因为每一层中间都有暗层存在。由于首層使用的是重檐,同时还有回廊,所以从外观来看,该塔的屋檐只有六层。每一层的支撑都是木柱,分为内外两圈,柱子数量为32根,8根用于内槽,24根用于外檐。在木柱中间,有不少梁、斜撑、短柱以及枋,构成方向不同的复梁式木架。此类结构具备一定先进性,与现在用于高层建筑之中的“内外筒体加水平桁架”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它也有“现代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之先驱”的称号[2]。此外,木塔在设计上还大胆使用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大量使用斗拱结构。整个塔体内,使用的斗拱种类一共有54种,不同的斗拱所采用的组合形式不同,一部分是把枋、梁以及柱融为一体,在所有层面都呈现中空结构层,这个结构层的形状是八边形。此类斗拱的连接方式并非刚性,因此当出现地震以及大风之类的水平作用力时,木材便会出现摩擦,甚至产生位移,进而能够将一些能量损耗吸收掉,对变形进行调整。此外,平座斗拱这种存在于内槽以及外檐上的部件,能够跟梁枋结合,形成结构层,从而让内外两个圈融为一体。除了塔体,塔顶铁刹的设计也是天机神意,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精美的穿天铁刹。自下仰望木塔,塔体与铁刹相得益彰,显得和谐沉凝、深邃幽远,不得不为当时匠人们的工艺所折服。
  (二)应县木塔环境之美。古人在选取构建古建筑的位置时,通常将山水等环境因素融入进去,设计古建筑之时,其设计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相契合,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将这种思想又融合进去。通过自然的烘托,让古建筑拥有更为优美的背景,并且将建筑所具备的意境美烘托出来,对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平衡,对人伦道德特有的审美文化内涵加以关注,使山水环境与古建筑互相映衬,从多个层面使古建筑所具备的设计美感得到强化。在进行设计时,应县木塔所使用的木结构体系不少,而该结构不具备很好的耐久性,因此古建筑在使用年限上受到影响,为此一般会进行涂漆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强建筑的独特美感,达到坚固、耐用、美观的效果。应县木塔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木塔内的佛像以及壁画,与整个宝塔相协调。应县木塔作为单一的古建筑,突兀地矗立在少有参照物的盆地南缘,衬托着天高云淡的塞上美景,正是有了周围环境的衬托,才凸显出其巍峨壮丽。
  (三)应县木塔装饰之美。如前人所述,古人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建筑的造型艺术以及结构独具特点;另一方面也要其在装饰设计方面带有艺术美感。一般来说,在进行装饰设计时,会用因借以及精细的方法来对其美感进行彰显[3]。存在于古建筑上面的装饰,通常会对其本身结构加以利用,使之能够呈现美感。同时加上工匠的精雕细琢,使材料表现曲线美,发挥出装饰效果。应县木塔的装饰美不仅以其精美的斗拱装饰和佛像壁画,更有“一木二匾三铃”,是它的精髓所在。就如黑格尔所言:“在所有艺术种类中,建筑艺术为当之无愧的魁首。”巨塔一成,各类艺术云集,许多慕名而来者留下了大量匾额、楹联与诗歌。其本体的佛教艺术自不必说,依附于木塔的书法、雕刻、绘画、诗歌等,也都值得一观。塔上现存的牌匾有近50块,赫然悬于塔躯的各个部位,这些牌匾中,书法之精湛,文意之隽永,均可称为上乘。而在第三层塔檐下三字匾额“释迦塔”,是木塔匾中最古老、最珍贵的一块。这些精美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牌匾,是这座古老神秘的宝塔最好的装饰物,它们赋予了宝塔建筑美感与历史底蕴[4]。应县木塔的设计,观者更多地看到了其中的崇高与壮美,它用自身的方式营造出了意境和美感,给人以审美上的独特享受。
  三、古建筑审美特质
  建筑的审美特征与设计密切相关,建筑的实用性也影响着观者的美感。观者对于建筑的审美体验是不自觉发生的,因此建筑的审美性成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将观者的审美体验与建筑的实用美观融于一体,可以说是古建筑设计普遍的审美追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地域文化内涵灵活运用于设计之内:一方面需要对设计思想进行体现;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地使中国的民族特有的文化凸显出来。山西古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其寺庙、宫殿还是普通的民居,都是很讲究建筑形态的,从立体结构、平面布局到表面雕刻,都是独具匠心、精雕细琢,充分体现了建筑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就像《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山西古建筑在中国的地位极其重要,其艺术之美与文化底蕴之丰富,在彰显晋文化的地域魅力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审美理念。
  四、结语
  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而言,古建筑极为重要,一方面它能够将审美享受呈现给世人;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人真实地感受历史文化,审美和设计呈现出相互依存的表里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古建筑中的审美因素,同时深入研究其设计审美追求,对设计方法以及思想进行具象化剖析,特别是对于应县木塔的环境美、韵律美、造型美以及装饰美进行了探讨,在剖析其文化背景的同时,对潜藏于其中的文化美也进行了深入分析。立足于不同角度对古建筑所具备的审美设计进行剖析,对当前与今后的建筑设计,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古建筑的设计审美研究论述[J].设计,2018(7):50-51.
  [2]闻阔.辉耀千古的应县木塔[J].中关村,2018(9):106-111.
  [3]楼庆西.凝固音乐里最绚烂的旋律:门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千门之美》前言[J].重庆建筑,2011(10):62.
  [4]刘勇.品读应县木塔[J].中国测绘,2019(8):78-82.
  作者简介:张宇,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设计学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专业认知问题,本文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对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设计学专业学生在美术高考前、新生入学后存在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设计学; 专业认知; 专业发展; 系统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设计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17jyxm1383);安徽工程大学产品
期刊
摘 要:信息可视化作为数据科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交叉领域,在现在品牌形象建构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它是品牌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品牌形象建构有着重要意义。无印良品作为国际知名品牌,信息可视化在其品牌形象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表现在产品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可视化、广告信息可视化和网页信息可视化等方面。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品牌形象建构;无印良品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
期刊
摘 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电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历史长河中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民族形象。一方面,影片结合当前时代精神和观众的审美习惯进行改编,讲述能够显人性、动人情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营销,扩大影片与市场的接触面。总体来说,在内容上立足历史和传统,呈现具有中国元素和民族感染力的文化形象,通过对生命和价值的哲学思考、对现代生活的观照,以小见大地对人类存在
期刊
摘 要:大角鹿纹样在初唐的流行与胡风盛行有关。金银容器上的大角鹿纹较之丝绸鹿纹,造型更加写实。灵芝为角的鹿纹,与西方装饰风格和唐代仙道思想关联紧密,也是胡风渐退、汉风重归之时,动物纹与植物纹融合的典型表现。芝顶鹿纹在金银容器上的出现,被唐人寄予了长寿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芝顶鹿;大角鹿;金银器纹饰;仙道思想  中国金银器皿的出现不晚于商周时期[1]。汉魏时期,黄金已被用于制作饮食器,以助长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bilibili视频网站在国内广受欢迎,其中特有的弹幕文化也受到了用户的追捧。近年来,弹幕逐渐从一种亚文化现象,转变为网络主流文化,甚至在语言形式上有引领流行文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对所衍生的新兴语言符号的特点进行解读,分析bilibili弹幕文化对未来新兴语言符号生态的权利与义务上的健康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弹幕文化;新兴语言符号;传播;网络语言  基金项目:本
期刊
摘 要:Moonassi的图像多以传统东方绘画的形式美学和思想作为来源探讨当代人当下生活的困境与救赎。其风格独特的人物形象潜藏的理性思考背后的东方思想美学意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东方禅学自身逻辑表达的追求,简单的线条和黑白的画面形式超越了绘画作为再现或象征的表现形式,使得绘画的形式美从日常经验的裂隙中迸发出的荒诞指向存在主义语境下的赋魅表达。  关键词:Moonassi;东方禅意美学;存在主义;哲学图像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天人合一”。这一基本特征植根于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在中医典籍中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在《黄帝内经》中,集中表现为“气——经脉——人格”的理论体系:根源于自然的“气”在人体中通过“经脉”得以实现其流动性,进而又在精神领域产生崇高的“人格”;同时,高度道德伦理化的人格又是生理意义上健康的基本保证。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医学实用价值、哲学思维品格,同时也
期刊
摘 要:新印象主义,或称新印象派、点彩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出现的美术流派。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分受到印象主义风潮影响的画家掀起了技术的革新,以光色规律分布的单色斑点在观者的视觉系统中被无意识地混合,没有明显的轮廓线,模糊了物体之间的边界,色点组成的形象在不同的距离展现出清晰或模糊的效果,变换出点彩派的新时代。修拉是是法国新印象派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而他的艺术风格在点彩派乃至欧洲美术史上都有舉
期刊
摘 要:《土生子》是黑人文学的重要开创者——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被誉为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由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特殊,作者将当时最敏感的种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创作主题,所以现实主义成为了小说最为突出的特征。在小说显性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与之并行的以文化殖民主义为主导的隐性叙事进程。分析这一叙事暗线,揭示出它对小说显性情节发展的交互和补充作用,可以丰富对主人公别格形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
期刊
摘 要:观念艺术在审美特征和思想表达上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审视现代陶艺中的时间主题,并分别从观念艺术的概念及其思想基础、历史语境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国内外的艺术作品,阐释了现代陶艺的精神承载和独特的审美品质。  关键词:观念艺术;现代陶艺;时间  在后现代艺术的门类里,观念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艺术的探索性、革新性和深刻性都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就包括现代陶艺。关于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