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提供喜爱你的理由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怎样才能使教育活动触及学生的灵魂,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我们不妨回顾平时的教育过程。
  案例1:“我们”的学习真累!每天放学前,“我们”总要乖乖地抄齐老师布置的作业,合计起来就是一个“多”字。想想“我们”只有一个脑袋、一双手,每晚就在书桌上耗时,快则一个小时、慢则两个多小时。真不明白,堂上做了、讲了、会了,为什么回家还要重复做一遍?老师们布置作业总是“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统筹,这可是害苦“我们”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得到学生的赞许了吗?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了吗?
  案例2:“我”的人格受到尊重了吗?昨天,“我们”小组做值日,有的同学不认真,结果“我们”小组被罚一个星期打扫课室卫生。理由是“我们”小组缺乏团队精神,希望通过罚扫能提高小组的团结协助意识。“我们”做得好的同学可冤了,做得差的同学还是老样子,这平等吗?
  当今,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教师以往师道尊严的权威正面临着挑战,我们是墨守成规地遵循以往的足迹,还是敞开心怀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呢?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喜欢你提供理由吧!必须重新建立新形势下的教师威信。教师如果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专业造诣深,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学生易接受,要求严格而又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关怀和热爱学生等,便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这才是真正有威信的教师。
  一、建立教师威信的三个条件
  1. 热爱学生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先决条件。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互动的,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你讨厌学生,学生绝对不会喜欢你。因此,教师真诚的爱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先决条件。
  2. 民主化的管理是建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中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尊师爱生本是好事,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尊师有余而爱生不足。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人格不平等。在绝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最怕的人就是老师,最恨的人也是老师,在这种压抑的心理下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具有创新精神呢?
  3. 个人的渊博文化知识是建立教师威信的有利条件。教师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才有道可传;有了高超的技能,才有业可授;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超的教学技能、方式方法的运用,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旁征博引,解决学生的疑问。
  二、生本是建立教师威信的原则
  1. 教师智慧的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之亲其师。那天早上,老教师又开始批改作业了,这孩子的字为什么看起来老是那么马虎,本子老是脏兮兮的呢?老教师不停地翻阅他的本子,得出的结论是:孩子没掌握书写的格式。让他重做?让他照抄?使不得,这很伤孩子的心,因为每次作业他都能按时按量上交。于是,老教师亲切拉着孩子的手,翻开他的写字本,肯定他昨天写得好的字,然后翻开三本其他同学的写字本,让他评价,问他最有信心赶超哪个同学。孩子找了个比自己写得稍微好的同学作为目标。老教师跟孩子提意见时,语气既肯定他的优点,又给予希望:“假如这样写……” “要是写的时候注意……”从那以后,孩子的字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老师也一天一天地给予肯定鼓励。(《你的字漂亮了!》)教育是一种激励,激励学生上进。对孩子的帮助永远是善意的,从亮丽的角度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施行有差异的教育。
  2. 教师民主化的管理是维护学生的权力,使之敬其道。一个年轻教师跟孩子讨论怎样管理班级的问题,孩子各抒己见,老师一一列举在黑板,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见,同意就马上记录,最后被制定为班规。如果违反班规必须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为自己违背班规而负责,同时在班级实行“一职一责”制,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3. 教师丰富的教学智慧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幸福,使之信其道。曾经与学生闲聊:“你觉得做学生最幸福的是什么?”“不用做作业!”我想,当学生每天没有那么多的作业,放学后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他是快乐的;当听着老师课堂上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话语时,他是快乐的;当他在课堂上偶尔举起一次小手回答,老师微笑地对着他,他是快乐的。老师应该在教学上多些智慧,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幸福,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老师的教学魅力。
  责任编辑魏文琦
其他文献
物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置,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置来体现。恰当的问题设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课堂方向,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置问题。  一、新课引入的问题设置  新
摘 要:《中国法制史》教材沿用“断代史”编撰体例,以政权或朝代更替布局谋篇。而朝代更替与法律的内在发展秩序并不一致,它割断了法律制度发展内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并导致学术研究中内在视角与整体性的缺失,导致教学实践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者们意识到断代史编撰体例的缺陷,做出了体例重构的设想与尝试。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体例;重构  教材体例,指教材编写格式,或组织形式。体例只有依照教材内容
2013年,作者在甘肃省康乐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上进行了5种施肥措施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2号配方折合产量10888.5kg/hm^2、纯收益19248元/hm^2,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45.33%和2
一、关于阶梯式课堂教学  阶梯式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们在每节教学课中自主生成一个个学业成长的阶梯,从而一步步迈向成功,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率、效果,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研究,与阶梯式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外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维果茨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和德国的范例教学等。在国内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冯忠良教授主持的结构—定向教学改革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叶澜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