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进台独”把持,改也难:只盯住“深绿”,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一切为“反对”而“反对”的思想路线毫无新意,路越走越窄。
曾经宣称“中国政策不是问题”的民进党,在历经许荣淑、范振宗登陆等争议后,罕见坦承“大家都认为这是问题,我们不该回避”,似乎透露出讨论、调整中国政策的玄机,但实际上,目前民进党不会讨论,亦不会调整中国政策。
8月2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当着前主席许信良、前“行政院长”苏贞昌及多位中常委的面表示,将展开深刻、大规模的中国政策讨论,并就过去八年来遭遇的两岸问题,鼓励党内公开交换意见。民进党内一切务实派也罕见坦承,以前认为中国政策不是问题,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问题,我们不该回避”。一些人据此猜测,民进党可能调整中国政策,朝着务实、弹性方向发展。然而在笔者认为,民进党目前不会调整中国政策,甚至连大规模、深刻讨论中国政策的可能性都没有。蔡英文此言,不过是平衡、安抚党内各派的烟幕弹而已。
为方便讨论,笔者把民进党中国政策,粗分为浅层的“民进党人士可不可以与中国交往”,和深层的“民进党如何看待台湾终极解决方案”两个议题。前者是具体的、表象的,是个“来与不来、谈与不谈、交不交流”的问题。后者是根本的、理论性的,是“闹不闹台湾独立、废不废除台独党纲”的问题。
一直自我封闭
先讨论“来与不来、谈与不谈、交不交流”的问题。自从贾庆林主席在大陆政协、人大两会上提出可与“铁杆台独分子”交流后,民进党在党公职人员能否来大陆访问、两党能否交流这一问题上,一直态度死硬。
今年初,吕秀莲刚表态愿以《玉山午报》董事长身份访问大陆,绿营就闹得沸沸扬扬,连原本有意给报纸提供资金的绿营人士也以撤资相威胁。吕氏最后不了了之。
就在绿营“5·17”大游行之前的5月16日,台媒传出民进党当前最高公职高雄市长陈菊将参访大陆,引起党内独派人士一片挞伐之声。所幸陈菊在大陆媒体面前坚持了“台湾主权”,回到台湾才被当作英雄看待。尽管如此,还是有台独基本教义派前来闹场。
为了应对陈菊来访之后党内人士纷纷要求到大陆参访的局面,党内务实派提议订立“党公职人士出访大陆注意要点”,详细列明哪些人可以去、怎么去、遇到统战状况怎么办等,让出访者有法可依。但基本教义派反对赴大陆参访,并要求展开中国政策大辩论。在当时情况下,公开辩论意味着党内裂痕加深,甚至导致分裂。所以民进党于6月17日的中常会折中平衡后达成共识:对外口径是“三不一没有”,即“不辩论中国政策,不订立党公职人员赴大陆注意要点,不陷入政治操作,也没有鼓励赴大陆交流问题。”明眼人可以看出这只不过是和稀泥的暂时之策,所谓不辩论,是蔡在向务实派示好。因为如果掀起大辩论,基本教义派占据多数,嗓门大,闹不好党内将出现分裂。所谓不订要点、不鼓励交流,其实是向基本教义派妥协。而不陷政治操作,其实就是蔡英文苦劝两派暂时不要内斗、分裂。
正是上述妥协和折中,为党公职人员参访大陆问题埋下炸弹,并引起轩然大波。7月,国共两党在长沙召开经贸文化论坛,邀请民进党人士许荣淑、范振宗等参加,民进党中央照例劝阻,但二人顶着压力来访。回台后,蔡英文提议开除二人党籍。7月23日中评会上,多数与会者鉴于两人均是资深党员且有悔改表现,决定处以停权三年处分。但蔡英文对此结果表示遗憾,坚持开除。仅4天之后的7月27日,民进党召开临时中评会,宣布开除二人党籍。这种不顾后果、有违常理、只有在特殊时期才会采用的中评会自行复议、一罪二罚、加重处罚,显示了民进党阻断交流之路的决心,也基本上断了以后党公职人员赴大陆交流的想法。几天后,原本一直要求参访大陆的台南县长许添财,正式宣布不会寻求登陆。在其他与两岸交流相关的问题上,如开不开放台湾高科技企业投资大陆、签不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接不接受大陆资金投资台湾产业、同不同意大陆高官访台、赞不赞成文化交流等,民进党均持反对态度。
从以上不难看出,即使是表层的党际人员交流,民进党也不能容忍,未来自然也不会进行什么务实、开放的调整。
从未放弃“台独”纲领
按下来再讨论“闹不闹台独、废不废除(或修改)台独党纲”问题。所谓“台独党纲”,指的是1991年10月,民进党将原党纲中主张“住民自决”的文字删除,悍然将“建立主权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等文字纳入党纲,并明确将其作为“奋斗目标”。自此以后,民进党内已“没有不主张台独的自由”。然而,“台独”不得人心,岛内选民对民进党搞“台独”可能导致两岸开战的严重后果心存疑虑,1991年之后的两次选举中民进党一直未能得到超出30%的选票就是明证,所以党内一直有废除“台独党纲”之议。
陈水扁上台后,虽然两岸一直有人期盼民进党能务实面对执政局面,由一个以激进口号(台独建国)和行动争天下的在野政党,转型成为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发展经济稳定两岸建立永久执政基础为旨宗的执政党。但民进党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连续出台两个更能体现“台独党纲”精神的“政党领袖访问中国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让那些希望看到民进党转型的人傻眼。
蔡英文当上党主席后,那些心存幻想的人再次燃起一线希望,预言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形势下,民进党要想重整旗鼓,再聚民意,终将走向理性,务实调整中国政策,放弃或修改“台独党纲”,或者出台更加务实的新决议文。今年3月,蔡英文发表“以新本土观捍卫台湾主权”的所谓“新论述”,被岛内媒体学者归纳为“不再用族群撕裂的手法(要包容),来追求台独(理想,但不可明说)”,指出“这样的思考虽然意在突破,却无太多新意”。今年3月以来,民进党和蔡英文在“新论述”上不仅未有任何进展和新阐述。相反,蔡英文带领下的民进党不断向深绿靠拢,逢中必反,把一切可能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都打为“统战伎俩”,把国民党打为“卖台统派”,言必称保护“台湾主权”。
总之,理论层面的中国政策也没有任何改变迹象,仍是“追求台独”,宣扬“一边一国”。
调整时机远未成熟
民进党为什么不会讨论,亦不会调整中国政策?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台独”是民进党的“神主牌”,简单说就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魔杖”和“法器”。你想让民进党放弃20多年来一直用以号召、催眠徒子徒孙的“政治招魂幡”,那它原有的徒众岂不烟消云散!如果它放弃“台独”,只争本土,那它与国民党政策主张几乎没有区隔,又怎么能争过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民党?谁又能保证新的“政治招魂幡”(何况现在根本就没有找到新的招魂幡)有效?在没有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招魂幡之 前,民进党当然不可能废除或修改“台独纲领”,因此也就没有开放党公职人员与大陆交流的问题。
其次,民进党仍未摆脱被基本教义派绑架的结构性困境。蔡英文当政一年多来,在处理陈水扁的贪腐问题以及探索中国政策方面都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作为,反而在“挺扁”、“反中”两个方面不断拉高姿态,越陷越深,从人事上来解释,就是来自基本教义派的压力太大。陈水扁执政期间不断讨好和培育基本教义派,使其成为保卫陈水扁个人权力与政治利益的“铁卫军”,也导致基本教义派尾大不掉,结果使党内理性、务实的声音微弱,有前瞻思考的人边缘化。
第三,面临选举,民进党要更多依靠基本教义派支持。选举需要钱、需要人,而真正愿意提供金钱和选票支持的,是那些死忠选民,对民进党来说,也就是基本教义派。民进党也不是执政党,不需要提出建设性的政策,自然也就没有讨论和调整中国政策的压力和必要。相反,它只要高喊几声“台独”,多挑起几次政策冲突,多阻挠一些两岸交流,就能巩固基本支持群,激出些铁票。再说,当前最大任务是县市长选举,是抢占地盘,党内也无精力和时间,去搞什么大规模、深刻的中国政策讨论。
第四,民进党当前的中国政策本身也有点类似“喊一套、做一套”、“打左灯、向右转”的自我矛盾,是否约束和惩处党员基本上就是“因人而异”,“拣软柿子捏”,调不调整中国政策并不重要。比如,前面说过,基本教义派高喊不准党员登陆,不准开放陆资,不许陆工到台工作,不赞成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但实际上,叫得最响的基本教义派的代表人物辜宽敏早就买了多条远洋渔船,雇用了许多大陆渔民替他赚钱,捕捞的海产品和用旧的渔船也都卖给了大陆。另一铁杆“台独”分子蔡同荣,手下经营的绿营媒体民视电视台早就觊觎大陆广阔的影视市场,已与大陆合拍多部电视剧,赚了不少钱。就连力主开除范、许二人的蔡英文,其姐夫许丕龙也在大陆发展,生意做得还不错。对这些行为,民进党那些基本教义派从上到下都十分清楚,但从没人说要“开铡”惩处。至于此次范、许二人被民进党修理,说穿了是因为二人早已边缘化,在党内无派无系,可以“被牺牲”。陈菊同样不听劝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顶着压力来了大陆,但她在党内有新潮流系力挺,蔡英文连碰都不敢碰!
曾经宣称“中国政策不是问题”的民进党,在历经许荣淑、范振宗登陆等争议后,罕见坦承“大家都认为这是问题,我们不该回避”,似乎透露出讨论、调整中国政策的玄机,但实际上,目前民进党不会讨论,亦不会调整中国政策。
8月2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当着前主席许信良、前“行政院长”苏贞昌及多位中常委的面表示,将展开深刻、大规模的中国政策讨论,并就过去八年来遭遇的两岸问题,鼓励党内公开交换意见。民进党内一切务实派也罕见坦承,以前认为中国政策不是问题,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问题,我们不该回避”。一些人据此猜测,民进党可能调整中国政策,朝着务实、弹性方向发展。然而在笔者认为,民进党目前不会调整中国政策,甚至连大规模、深刻讨论中国政策的可能性都没有。蔡英文此言,不过是平衡、安抚党内各派的烟幕弹而已。
为方便讨论,笔者把民进党中国政策,粗分为浅层的“民进党人士可不可以与中国交往”,和深层的“民进党如何看待台湾终极解决方案”两个议题。前者是具体的、表象的,是个“来与不来、谈与不谈、交不交流”的问题。后者是根本的、理论性的,是“闹不闹台湾独立、废不废除台独党纲”的问题。
一直自我封闭
先讨论“来与不来、谈与不谈、交不交流”的问题。自从贾庆林主席在大陆政协、人大两会上提出可与“铁杆台独分子”交流后,民进党在党公职人员能否来大陆访问、两党能否交流这一问题上,一直态度死硬。
今年初,吕秀莲刚表态愿以《玉山午报》董事长身份访问大陆,绿营就闹得沸沸扬扬,连原本有意给报纸提供资金的绿营人士也以撤资相威胁。吕氏最后不了了之。
就在绿营“5·17”大游行之前的5月16日,台媒传出民进党当前最高公职高雄市长陈菊将参访大陆,引起党内独派人士一片挞伐之声。所幸陈菊在大陆媒体面前坚持了“台湾主权”,回到台湾才被当作英雄看待。尽管如此,还是有台独基本教义派前来闹场。
为了应对陈菊来访之后党内人士纷纷要求到大陆参访的局面,党内务实派提议订立“党公职人士出访大陆注意要点”,详细列明哪些人可以去、怎么去、遇到统战状况怎么办等,让出访者有法可依。但基本教义派反对赴大陆参访,并要求展开中国政策大辩论。在当时情况下,公开辩论意味着党内裂痕加深,甚至导致分裂。所以民进党于6月17日的中常会折中平衡后达成共识:对外口径是“三不一没有”,即“不辩论中国政策,不订立党公职人员赴大陆注意要点,不陷入政治操作,也没有鼓励赴大陆交流问题。”明眼人可以看出这只不过是和稀泥的暂时之策,所谓不辩论,是蔡在向务实派示好。因为如果掀起大辩论,基本教义派占据多数,嗓门大,闹不好党内将出现分裂。所谓不订要点、不鼓励交流,其实是向基本教义派妥协。而不陷政治操作,其实就是蔡英文苦劝两派暂时不要内斗、分裂。
正是上述妥协和折中,为党公职人员参访大陆问题埋下炸弹,并引起轩然大波。7月,国共两党在长沙召开经贸文化论坛,邀请民进党人士许荣淑、范振宗等参加,民进党中央照例劝阻,但二人顶着压力来访。回台后,蔡英文提议开除二人党籍。7月23日中评会上,多数与会者鉴于两人均是资深党员且有悔改表现,决定处以停权三年处分。但蔡英文对此结果表示遗憾,坚持开除。仅4天之后的7月27日,民进党召开临时中评会,宣布开除二人党籍。这种不顾后果、有违常理、只有在特殊时期才会采用的中评会自行复议、一罪二罚、加重处罚,显示了民进党阻断交流之路的决心,也基本上断了以后党公职人员赴大陆交流的想法。几天后,原本一直要求参访大陆的台南县长许添财,正式宣布不会寻求登陆。在其他与两岸交流相关的问题上,如开不开放台湾高科技企业投资大陆、签不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接不接受大陆资金投资台湾产业、同不同意大陆高官访台、赞不赞成文化交流等,民进党均持反对态度。
从以上不难看出,即使是表层的党际人员交流,民进党也不能容忍,未来自然也不会进行什么务实、开放的调整。
从未放弃“台独”纲领
按下来再讨论“闹不闹台独、废不废除(或修改)台独党纲”问题。所谓“台独党纲”,指的是1991年10月,民进党将原党纲中主张“住民自决”的文字删除,悍然将“建立主权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等文字纳入党纲,并明确将其作为“奋斗目标”。自此以后,民进党内已“没有不主张台独的自由”。然而,“台独”不得人心,岛内选民对民进党搞“台独”可能导致两岸开战的严重后果心存疑虑,1991年之后的两次选举中民进党一直未能得到超出30%的选票就是明证,所以党内一直有废除“台独党纲”之议。
陈水扁上台后,虽然两岸一直有人期盼民进党能务实面对执政局面,由一个以激进口号(台独建国)和行动争天下的在野政党,转型成为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发展经济稳定两岸建立永久执政基础为旨宗的执政党。但民进党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连续出台两个更能体现“台独党纲”精神的“政党领袖访问中国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让那些希望看到民进党转型的人傻眼。
蔡英文当上党主席后,那些心存幻想的人再次燃起一线希望,预言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形势下,民进党要想重整旗鼓,再聚民意,终将走向理性,务实调整中国政策,放弃或修改“台独党纲”,或者出台更加务实的新决议文。今年3月,蔡英文发表“以新本土观捍卫台湾主权”的所谓“新论述”,被岛内媒体学者归纳为“不再用族群撕裂的手法(要包容),来追求台独(理想,但不可明说)”,指出“这样的思考虽然意在突破,却无太多新意”。今年3月以来,民进党和蔡英文在“新论述”上不仅未有任何进展和新阐述。相反,蔡英文带领下的民进党不断向深绿靠拢,逢中必反,把一切可能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都打为“统战伎俩”,把国民党打为“卖台统派”,言必称保护“台湾主权”。
总之,理论层面的中国政策也没有任何改变迹象,仍是“追求台独”,宣扬“一边一国”。
调整时机远未成熟
民进党为什么不会讨论,亦不会调整中国政策?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台独”是民进党的“神主牌”,简单说就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魔杖”和“法器”。你想让民进党放弃20多年来一直用以号召、催眠徒子徒孙的“政治招魂幡”,那它原有的徒众岂不烟消云散!如果它放弃“台独”,只争本土,那它与国民党政策主张几乎没有区隔,又怎么能争过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民党?谁又能保证新的“政治招魂幡”(何况现在根本就没有找到新的招魂幡)有效?在没有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招魂幡之 前,民进党当然不可能废除或修改“台独纲领”,因此也就没有开放党公职人员与大陆交流的问题。
其次,民进党仍未摆脱被基本教义派绑架的结构性困境。蔡英文当政一年多来,在处理陈水扁的贪腐问题以及探索中国政策方面都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作为,反而在“挺扁”、“反中”两个方面不断拉高姿态,越陷越深,从人事上来解释,就是来自基本教义派的压力太大。陈水扁执政期间不断讨好和培育基本教义派,使其成为保卫陈水扁个人权力与政治利益的“铁卫军”,也导致基本教义派尾大不掉,结果使党内理性、务实的声音微弱,有前瞻思考的人边缘化。
第三,面临选举,民进党要更多依靠基本教义派支持。选举需要钱、需要人,而真正愿意提供金钱和选票支持的,是那些死忠选民,对民进党来说,也就是基本教义派。民进党也不是执政党,不需要提出建设性的政策,自然也就没有讨论和调整中国政策的压力和必要。相反,它只要高喊几声“台独”,多挑起几次政策冲突,多阻挠一些两岸交流,就能巩固基本支持群,激出些铁票。再说,当前最大任务是县市长选举,是抢占地盘,党内也无精力和时间,去搞什么大规模、深刻的中国政策讨论。
第四,民进党当前的中国政策本身也有点类似“喊一套、做一套”、“打左灯、向右转”的自我矛盾,是否约束和惩处党员基本上就是“因人而异”,“拣软柿子捏”,调不调整中国政策并不重要。比如,前面说过,基本教义派高喊不准党员登陆,不准开放陆资,不许陆工到台工作,不赞成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但实际上,叫得最响的基本教义派的代表人物辜宽敏早就买了多条远洋渔船,雇用了许多大陆渔民替他赚钱,捕捞的海产品和用旧的渔船也都卖给了大陆。另一铁杆“台独”分子蔡同荣,手下经营的绿营媒体民视电视台早就觊觎大陆广阔的影视市场,已与大陆合拍多部电视剧,赚了不少钱。就连力主开除范、许二人的蔡英文,其姐夫许丕龙也在大陆发展,生意做得还不错。对这些行为,民进党那些基本教义派从上到下都十分清楚,但从没人说要“开铡”惩处。至于此次范、许二人被民进党修理,说穿了是因为二人早已边缘化,在党内无派无系,可以“被牺牲”。陈菊同样不听劝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顶着压力来了大陆,但她在党内有新潮流系力挺,蔡英文连碰都不敢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