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到现场,就会有收获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之前做足了案头功课,就知道采访通辽经济,现代农牧业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绕不开首先意味着方向很明确,再就必然是老生常谈,已然被各路媒体说了又说、写了又写。如何写出新意?这次采访经历告诉我们:捕捉鲜活的现场仍然是把报道写好的制胜法宝。
  那天下午的采访节奏紧锣密鼓,采访组一行5人结束了两个点的采访之后,时间已经指向4点半。前两个的采访对象是当地农牧业创新致富的带头人,光事迹材料就有厚厚一沓,似乎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总觉得有些中规中矩、波澜不惊。结束采访后回到车上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两个点的经济活动都不在“进行时”,脑海中没有画面,感官也没有打开,所以写作神经兴奋不起来。
  与当地干部交换意见,进一步说明采访意图,他们又推荐了一个在沙窝里种植水蜜桃的创业者。乍一听说,大家的胃口就被稍稍吊了起来。然而,时间已经不早了,距离也比较远,值得一去吗?略微踌躇之后,组长决定: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相信只要到了现场,或多或少都有收获。
  一路沙尘漫漫,路途果然很远。太阳眼见要西落,漫山遍野的黄沙地让人不禁疑窦重重:在这样的环境里搞水果种植,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记得稿件的开头是这样的:
  汽车在沙土路上颠簸,转过几个漫坡。停车下来,眼前赫然转出一个靠山壁挖空的窑洞,阵阵水蜜桃的香甜气从洞口飘出来。周围的沙窝子里,悄悄卧着数十个塑料大棚,工人抱着白色包装箱进进出出,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昏昏睡意中,眼前突然出现这样一幅景象:水蜜桃种在沙窝里,工人住在窑洞中。勤劳聪慧的人们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创造出的丰收奇迹,正在生机勃勃地发生着。水蜜桃的鲜红欲滴、黄泥土的生活气息令我们惊艳了,读者想来也会惊艳。于是,当时心里就决定把这“艳遇”的所见所感作为文章的开头,随即《沙窝里的“世外桃源”》这个题目一下子蹦出,就它了!
  我们像不懂礼貌的冒失孩子一样先把窑洞里里外外参观了一番,连连惊叹。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桃源主人高怀德围坐在中间,劈头盖脑地问个没完,那场面好像采访大明星。
  向商人讨教生意经,轻易就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大家的问题绵绵密密,老高也被簇拥得洋洋得意,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倾诉他创业过程中的那些酸甜苦辣。
  这边聊得火热,组长示意我适时分身出来找寻其他采访对象。走进窑洞的里间,十几位女工正在大通铺上休息、聊天。时机正好,我赶紧凑过去往铺上一坐,很自然地加入她们的圈子。尴尬很快在几句玩笑中消除。询问每个人的基本情况,与平时闲聊没啥区别。女工都是附近的村民,趁农闲来这里打工,活儿不重,又能贴补家用。窑洞住起来冬暖夏凉,工作环境空气好。我不由在心里打腹稿:她们打的是一份“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有机工”呢。
  和我们聊熟络了,高怀德大方地领着我们去揭开水蜜桃大棚神秘的面纱。钻进沙坑里的大棚,我们又一次感叹深入现场的努力没白费。密密匝匝的水蜜桃树上,挤挤挨挨的水蜜桃沉甸甸的,空气中溢满甜香。工人们采摘桃子,有说有笑。这生动景象,没亲眼见到,又如何形之于笔下呢?
  我们知道,一次完整的新闻采访需要记者在采访前搜集资料,采访中多听多看多问,采访后整理核实信息,过程很繁琐,然而中心环节仍然是现场采访的过程。记者深入现场、细心观察,往往能捕捉到最新鲜、最有意义的主题,猎取到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细节和人物。我们现在常有“命题作文”,但无论多么抽象的主题和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现场。有了现场,思想才能立起来、活起来。总有新闻前辈说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份写”,而这十分成立的前提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到现场去”。
  当下媒体的从业生态中,由于多种原因,有很多时候记者不去现场,满足于拿通讯员的通稿,或者到了现场也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听听汇报,拿拿材料。这样即便写出稿子,也出不了精品。记者应该把“到现场去”作为最起码的职业准则,让自己的写作有现场感,让新闻作品能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令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具有可感性、可亲性和可信性。特别是突发事件,记者一定要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不仅要访问能找到的所有信息源,更要动用所有感官细心观察体会,捕捉典型生动的细节。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赵萱瑞
其他文献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以来,全国新闻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工作,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快速反应,周密部署,抢占第一时间话语权。人民日报成立重点灾区报道战役指挥部。5月12日夜12点,人民日报召开由社长张研农、总编辑吴恒权参加的紧急会议,传达中央
期刊
【摘 要】重大突发事件容易受到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发生后,公众迫切需要知道更多信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党媒要做好舆论引导。文章通过分析百色新闻网抖音号的实践经验,从时政新闻的报道策略、爆款的打造等方面,就地市党媒如何利用抖音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市党媒;抖音;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一、百色新闻网抖音号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右江日报社应势而动,构建报网微端一体的全媒体传播
期刊
【摘 要】文章认为,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通过整合机构、搭建平台、组建团队,推出融媒产品,提供了实践案例。文章分析了南宁市良庆区融媒体中心构建县域媒体融合发展过程的做法,提出当前存在共性的问题,强调应在县级融媒体已经积累的经验之上,做好统筹协调、保障经费、整合资源、延伸基层、丰富产品、激发活力等具体策略,以期对推进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融媒
期刊
【摘 要】在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只有结合“期刊+”发展思路,实现五个转变:从服务读者向服务用户转变、从单一策划能力向多种策划能力转变、从单一传播向多元传播转变、从期刊经营向经营期刊转变、从使用人才向培养人才转变,才能更好地提高刊物质量。  【关键词】期刊+;期刊编辑;五个转变  “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是我国期刊界的根本遵循。在
期刊
人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到各类新闻发布会的信息,但从理论层面专门研究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论著却相对较少。对于内蒙古而言,这方面的论文、论著更是屈指可数。近日,胡昊宇、胡益华合著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研究》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空白。  一是选题好。该书以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题进行专门研究,选
期刊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国“汉服热”的持续升温及汉服文化的流行与短视频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哔哩哔哩网站中汉服主题短视频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汉服热”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全民文化自信的提升、社会文化包容的扩展以及企业文化品牌的壮大。若想使汉服在新时代重放异彩,相关短视频必须走精品路线,防止其落入快时尚的窠臼,步入肤浅庸俗的陷阱。因此通过相关文化组织及视频网站平台的适度引导和监管,提升
期刊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国人的共同奋斗中成为现实,而少儿电视作品对于少儿观众有着与生俱来的传播优势,这使国内权威的央视少儿频道能够借助少儿电视文艺“引领”中华少年树立崇高理想,将少儿观众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塑造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本文以央视少儿频道为例,梳理其对少儿电视中国梦思想的制作、表达与传播规律,重在突出少儿电视作品中国梦教育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总结少儿电视节目
期刊
【内容提要】垂直化创新是促进新闻生产革新的一个新支点。围绕深化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这一目标,三大中央主流媒体以资源为基、专业为径、融合为途,展开了垂直化探索。但是对应的用户运营、产品开发、商业盈利等环节缺位问题制约着垂直化的深度与强度。对此,需要从“重度垂直+运营”“重度垂直+智媒”“重度垂直+价值”等方面入手,实现垂直化由弱驱动向强驱动的转变。  【关键词】重度垂直 媒体融合 新型主流媒体
期刊
【内容提要】2020年2月,@共青团中央发布虚拟偶像“江山娇”与“红旗漫”,上线仅数小时即在网友的声讨中下架,青年亚文化群体是此次事件中的主要力量。本文从“新部落”的视角出发,梳理技术如何影响该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亚文化群体的特征。研究发现,技术具身改变了亚文化群体的观看方式,也改变了节点主体与主流文化间的权力关系。技术建构让亚文化群体新部落特征显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以新部落形式积极社会参与
期刊
【内容提要】短视频作为现象级产品,重塑了时空观念,搭建了传播矩阵,获得了口碑与市场的双赢。对于受众,具身化的体验让短视频成为私人定制化的情感寄托,而内容上的融通、资源上的互通对于亟待转型的传统媒介,无疑是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在急速前进的过程中,优质内容的匮乏、垂直传播的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未来,在5G技术助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5G+短视频的模式将逐渐成为主流,只有深谙其中的创作原则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