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病龄22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求医之路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有22年精神分裂症病龄的患者。
  第一次发病时,我刚满18岁,正在读高二,当时学业压力大,又值青春期。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所以,发病后,我的父亲一下子接受不了我得病的事实,也导致他一度精神状态不太好。
  那时,父母把我送进了省会城市的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那是1997年,医院使用的还是传统的药物。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我的父母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在医治不到两个月时,就不顾医嘱给我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时,我的病情并没有完全缓解,还经常有幻听。我的性情也大变,由以前的内敛变得十分暴戾。
  因为发病,我休学一年。一年后,带着幻听,我继续上学,成绩仍然非常好。但是,幻听一直困扰我的生活,因为我常常无法清晰分辨幻听和现实。高中的学习任务很重,但我在高三几次模拟考试中,都是文科的前几名。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我复读了一年。第二年,我以我所在县城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校。但是,天知道我是怎么度过备考这一年的。一年里,我先后进过5所学校,在哪个学校都待不安生,总认为有人和我作对、整我,然后不得不离开。最后,我以个人名义在县教育局报名参加的高考。
  大学第一年,我凭高考的成绩拿到三等奖学金,但日子却不好过,因为幻听还存在。我常常半夜醒来,到窗前寻找那些并不存在的、而我以为是窗外传来的声音,因為我认为那就是真的。因为幻听,我和宿舍里一个姐妹闹矛盾到只能换宿舍。在新的宿舍,由于幻听和妄想,我也待不踏实。后来,老师把我安排在了只有两个人的宿舍。我们两个开始很好,后来又闹矛盾,闹到动手。后来我才知道,另一名姐妹也是精神疾病患者。于是,我又换了一间宿舍,和外系的姐妹住在一起。在这里,因为前面累积的事情与情绪,我的精神分裂症病情加重。后来我查自己病案的时候,才知道我生病时曾裸体在宿舍楼里旁若无人地走路。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给我父母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俩没有同意我休学的请求。就这样,在医治了20多天后,我重返校园。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只有一门功课—外语跟不上。可能是因为脑部的创伤或是因为做了电疗(我不确定),很多单词和知识点都不记得了。四级考试我只考了30多分。学校规定,外语不过四级不能拿毕业证。尽管我后来恶补外语,但是大三时我仍然没过四级。
  大四时,我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外语,因为这次四级考试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我还特地找了个家教教我外语。这也算破天荒吧。因为好像只有大学生当家教的(我自己也做过家教老师),还没怎么听说过,大学生也要找家教。离外语四级考试就剩一个月时,我找到了一份很好的的工作—市电视台一个栏目的编导。单位很好,但是要持续实习。为了考四级我请了一个月的假学外语。苦心人,天不负。外语四级我终于过了。别的同学都是7月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则是10月拿着外语四级合格证到学校教务处换来了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因为没有坚持实习,等我再回单位时,已经没有我的位置了。我终于没有留下,并开始了9年的“北漂”生活。
  其实,这个工作没留住还因为我当时出现了明显的强迫症状。我得精神分裂症时不绝望,在外人看来我很闹,但我自己感觉超级兴奋,如同仙境。因为发病时不自知,所以不痛苦。但是强迫症状却让我感到痛苦绝望。明显不该做的事自己却忍不住去做,让我非常无助。后来我才明白,是我一直服用的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有导致强迫症状的副作用。
  在北京找工作并不难,一周后我就找到了一个出版公司策划编辑的工作,工资不高,但单位名声尚可,也算合适。但是,精神疾病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影响。我常常工作到一半,就难受得跑出办公楼。
  在这个出版公司工作期间,我找到了我的第一任男友。我和男友的认识是在某大学的交谊舞会上。他人特别好,特别善良,也特别体贴人。刚到北京时,我一直在药店里买药,是他帮我查到北京的专科医院,让我知道在哪里看大夫。当时,我非常感动。但因为我不能接受他年龄大我10岁,最终我们还是分手了。
  此后,我又先后去过很多家单位。第三次发病病愈后,我找到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业内很有影响,在这里,我待了7年。其间,我经历了第四次精神病复发。病愈后我向社长说了实情,不但没有离职,我还以出色的工作成绩换来了报社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我还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并结了婚,当时他博士在读。
  我丈夫毕业后没能留在北京,我们两地了半年多,我无奈辞去了报社的工作,来到了丈夫所在的城市。
  我丈夫一直想让我考研,我决定试试。那年,我已经34岁,我们也想要一个孩子。于是,我辞了职,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怀孕。考研并不顺利,考了三年,也没考上。备孕很成功,我36岁那年生下来了一名健康的女婴。
  孩子两岁后,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我当上了大学代课老师。代的课程五花八门,有大学语文、旅游地理、世界文化、传统文化概论等等。其中,传统文化概论课还被学院教务科科长赞为新开课中最成功的课程。
  去年,我的身体又出现了状况。我得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做了手术。术后,我的身体虚弱。这件事,也把我想考教师资格证的想法打得落花流水。因为精神分裂症和恶性肿瘤都通不过体检。
  但也是因为精神病和癌症,我办了两个门特(门诊特殊大病,报销比例超过起步线后报销80%以上)。从广告公司离职后,我一直个人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所以,享受城职医保。现在,我自己负担的医药费我还能承受得起。
  这,就是我,一名病龄22年精神分裂症的女人的小传。今年,我40岁了。我的丈夫对我很好,经常在我有情绪的时候帮我排解。结婚10年了,因我一直坚持按照医嘱服药,我的精神分裂症没再复发过。我的女儿很健康。我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一切也还好。
其他文献
好友发出一条朋友圈,“排队三个小时,终于吃到了网红餐厅,打卡留赞”,然后配上了几张“美颜+滤镜”后的菜品,确实光彩夺目、让人垂涎。现在,我们身边常会遇到这样热衷于“打卡网红”的现象,不少人为了买一杯奶茶或一种糕点而排起长队,短的一小时,长的能到三四个小时,甚至还催生出了“奶茶黄牛”“排队饭托”等令人啧啧称奇的职业。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早不是奇货可居、一物难求的时代,这样供不
期刊
开得轰轰烈烈的玉兰花,,如一场盛事般不可逆转地逐渐落幕。枝头的花不再光鲜润泽,清寂的花蕊在枝头显得有些突兀。即使残缺的花瓣努力以最好的姿态绽放在枝头,路人也不再驻足观赏,偶尔有抬头望一眼的,似乎摇摇头就匆匆而过。地上花瓣零落,仿佛失恋女子,鲜嫩的粉红褪落得苍白。一位女子把花瓣扫在一起,堆在树下,又盖了些泥土,她让花瓣归根,也许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去年花开花落,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把所有的花瓣收
期刊
最近,李静所在的项目组刚做完一个项目,因为新项目还没谈下来,整个办公室都赋闲了,李静决定偷偷溜出去,找姐姐李仪逛街。  李静见到姐姐就开始吐槽:“我们前段时间天天加班,压根儿没有自己的时间。现在就闲得慌,看似没有工作压力,实际心理压力很大。因为闲下来让我对前程感觉很迷茫,未来的职场路是怎样的,这让我充满了危机感。”身居管理职位的李仪沉思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要解除这样的压力不难,在晴天里备好伞就
期刊
朋友的孩子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次大考成绩出来了,成绩大大低于了孩子之前的预期,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生命竞赛。在此之前,他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天回到家里,孩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情绪低落:一整天一个人躲在房间以泪洗面。  妈妈注意到儿子情绪不好,她没有过多的劝慰,更没有责难,等孩子情绪稍稍平复,她带着孩子去最近的商场闲逛,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她使劲浑身解数,也没有让孩子展现出一丝笑容,她看见孩子走
期刊
说起精神科医生,人们常常会赋予“诡异”或“神秘”的定义,认为他们要么就是喜欢用某些神秘的技术探究别人内心的秘密,要么就是成天被“精神垃圾”、负面情绪污染着,甚至自己也都痴傻疯癫的有问题了。有人称精神科的工作是一项“高危职业”,有些人开始对精神科医生敬而远之,有人甚至开启了“冷嘲热讽”的模式:你们精神科医生,本来就是别人的“垃圾桶”,压力大点有什么关系,你们自己肯定会调节,再说了,如果连你自己都不会
期刊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很不情愿,但却仍然答应了对方的请求,比如同事拜托你帮忙分担任务;在一个令自己感到不适的场合中,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借口离开,就只能留下备受煎熬,甚至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借口,也总自认为是漏洞百出的;当有人在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天,即便很赶时间,你仍然会坚持等对方把话说完,你甚至因此错过了重要的约会。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熊,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无法对他人说“不”。  小熊
期刊
立Flag(目标)容易,坚持起来却很困难。为什么坚持我们的承诺如此困难?健身和生活方式大师劳伦特·安扎拉认为有三个原因。  1我们常“眼高手低”。  我们的大脑更能适应小的目标,做出一点点尝试比试图一次改变所有事情要容易得多。如果你下定决心减少饮食中的糖或碳水化合物,那就让我们从减少一个不好的饮食习惯开始,而不是每次看到柠檬派就无比拒绝地跑开。你每晚看电视的时候都吃冰淇淋吗?让我们把星期一晚上定为
期刊
一模”成绩出来了,教室里,复读生张强将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上,压住了那张写着“总分352”的成绩单。虽然对这个分数早有预料,但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张强还是崩溃了,感觉自己仿佛坠落了悬崖,悬崖下面漆黑一片,深不见底,而随着下坠,头顶的光亮越来越小,越来越暗……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一年前的张强,高考成绩几乎是现在的两倍,现在的他,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分数,不是因为题目不会做,而是做不完—张强给自己设置了太多莫
期刊
小吴最近半年来发觉自己越来越摸不透父亲的脾性了,因为她的父亲会每隔一段时间来个彻底的大转变。比如,刚开始他可以连续几个月表现得心情很好、爱说爱笑、讲话幽默风趣、主动搭讪陌生人,不管跟谁都有说不完的话,还没聊上几句就与人称兄道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不愿待在家中、整日忙忙叨叨、总往外跑、张罗着要赚大钱或是给家里添置一些没太大实际用途的东西,花钱很是大方。有时他还会管一些根本和他不沾边的闲事,对周围的一
期刊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必须依靠群体生存。虽然每个人出生后都需要水、食物和安全的环境,但是仅仅保障这些物质需要而没有他人的照顾和抚育,人很快就会死去。因此,在人的一生中,社会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流行病学研究对大量样本做过十年以上的追踪研究,探究社会联系是否可以预测死亡率。结果发现,社会关系、社会联系频率、家庭关系都是有利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相反,孤独、社会隔离、离婚、单身、独居都是不利于生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