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 学生减负关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06-02
自国家提出减少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高课堂有效性就成为教育界同仁热议的焦点。笔者依据教育界同仁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课堂有效性应该包括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即在限定的一堂课时间内,既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至于让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课外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实现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使教师能从课后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并不是相互隔绝的油水关系,而是水乳交融、相互一体的关系。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应统一于教师的课堂实践中,要依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才能顺利实现。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学生减负的前提和基础
从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的关系来看,学生减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课堂有效性是学生减负的手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从目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有效性是学生减负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性格特征、人格魅力等在课堂中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疑难的解答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才能保证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有效性,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二、学生减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两者间存在冲突
提高课堂有效性是为了在限定的课堂时间内,不仅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不至于通过课后繁重的作业练习来巩固知识,使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事情,由此消除学生的惧学、厌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减负和提高课堂有效性之间往往存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忧虑和教师的无奈两个层面。
家长的忧虑。教育部门关于学生减负的倡导,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家长和学生对此毫无异议。但是,家长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忧虑,他们在对待学生减负的问题上慎而又慎。因为,目前在我国,考试还是主要的人才培养和选拨标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者往往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收入,因此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为此,家长们不惜血本地为学生请家教、找辅导班,要求学生加大知识练习的频率等。当前,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传统的出人头地观念的影响下,还没有一套比考试更好的机制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发展。面对这种“游戏规则”,家长对学生减负产生忧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为增强其子女在应试竞争中获胜的概率,他们一方面会不惜投入为其子女学习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其子女加倍努力,即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因此,不少家长即使在学校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有机统一后,依然鼓励学生大量做练习、参加补习班等。
教师的无奈。作为教师,在本意上也不愿意见到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成长,更不愿意见到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负荷下身心受损,因此教师们都赞同学生减负。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又显得非常无奈。从理性角度来看,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他们应该担当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职业责任。可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各种考评机制的冲击,还需要面临家长对其教学能力的评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评判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教师的教学成绩以及升学率。实践证明,知识的反复操练能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知识,也是在考试中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而在其他条件已限定的前提下,一旦学生减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就有下降的风险,对此教师显得相当无奈。有的教师甚至会因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下降,而承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惩罚,以及家长对其教学能力的质疑。
三、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的构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必须要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那就是明确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到底知道了什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从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最终宗旨来看,二者都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终极目的。因此,在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方面,我们应该遵循提高课堂技巧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个原则。
提高课堂技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师问—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技巧,其实就是熟练运用课堂提问、设问、巧问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探究氛围,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问题教学模式”真正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笔者认为,在提问方面,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兴趣点、教学任务的重难点、学生思维的发散点、知识的聚合点等来提问,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围绕教学任务来设置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主体性。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思维障碍,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来设计问题,梳理整个课堂的知识线索,围绕后续的学习任务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解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型”教师,又是“科研型”教师。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要求教师要逐步走上“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道路”[2],根据自己在一线中的教学经验,结合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破解之道。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从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探析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可能和必然,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朱镜德,朱晓青.中小学学生减负与“囚徒困境博弈”论[J].教育科学,2002(04):12.
[2]李春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02):124.
(责编 雷 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06-02
自国家提出减少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高课堂有效性就成为教育界同仁热议的焦点。笔者依据教育界同仁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课堂有效性应该包括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即在限定的一堂课时间内,既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至于让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课外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实现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使教师能从课后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并不是相互隔绝的油水关系,而是水乳交融、相互一体的关系。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应统一于教师的课堂实践中,要依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才能顺利实现。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学生减负的前提和基础
从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的关系来看,学生减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课堂有效性是学生减负的手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从目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有效性是学生减负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性格特征、人格魅力等在课堂中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疑难的解答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才能保证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有效性,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二、学生减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两者间存在冲突
提高课堂有效性是为了在限定的课堂时间内,不仅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不至于通过课后繁重的作业练习来巩固知识,使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事情,由此消除学生的惧学、厌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减负和提高课堂有效性之间往往存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忧虑和教师的无奈两个层面。
家长的忧虑。教育部门关于学生减负的倡导,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家长和学生对此毫无异议。但是,家长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忧虑,他们在对待学生减负的问题上慎而又慎。因为,目前在我国,考试还是主要的人才培养和选拨标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者往往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收入,因此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为此,家长们不惜血本地为学生请家教、找辅导班,要求学生加大知识练习的频率等。当前,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传统的出人头地观念的影响下,还没有一套比考试更好的机制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发展。面对这种“游戏规则”,家长对学生减负产生忧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为增强其子女在应试竞争中获胜的概率,他们一方面会不惜投入为其子女学习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其子女加倍努力,即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因此,不少家长即使在学校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有机统一后,依然鼓励学生大量做练习、参加补习班等。
教师的无奈。作为教师,在本意上也不愿意见到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成长,更不愿意见到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负荷下身心受损,因此教师们都赞同学生减负。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又显得非常无奈。从理性角度来看,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他们应该担当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职业责任。可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各种考评机制的冲击,还需要面临家长对其教学能力的评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评判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教师的教学成绩以及升学率。实践证明,知识的反复操练能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知识,也是在考试中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而在其他条件已限定的前提下,一旦学生减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就有下降的风险,对此教师显得相当无奈。有的教师甚至会因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下降,而承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惩罚,以及家长对其教学能力的质疑。
三、课堂有效性与学生减负的构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必须要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那就是明确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到底知道了什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从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最终宗旨来看,二者都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的终极目的。因此,在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方面,我们应该遵循提高课堂技巧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个原则。
提高课堂技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师问—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技巧,其实就是熟练运用课堂提问、设问、巧问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探究氛围,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问题教学模式”真正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笔者认为,在提问方面,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兴趣点、教学任务的重难点、学生思维的发散点、知识的聚合点等来提问,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围绕教学任务来设置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主体性。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思维障碍,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来设计问题,梳理整个课堂的知识线索,围绕后续的学习任务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解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型”教师,又是“科研型”教师。课堂有效性和学生减负,要求教师要逐步走上“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道路”[2],根据自己在一线中的教学经验,结合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破解之道。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从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探析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可能和必然,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朱镜德,朱晓青.中小学学生减负与“囚徒困境博弈”论[J].教育科学,2002(04):12.
[2]李春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02):124.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