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经济也在不断的上涨,这造成了我国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大。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建筑设计中生态技术的特点、现状以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态建筑;特点;现状;策略
前言:
在我國,生态建筑是指绿色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的管理、维护、建造与设计必须以强化生态内外的服务功能作为目标,通过对室内与室外的环境建筑进行设计与改造,并添加适当的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使建筑这个生态系统利用尽可能少的一些能源带给居住者更加舒适的心理与生理的感受,要尽量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量。
一、生态建筑的特点
(一)利用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的一些可再生的能源,和由风能、太阳能转化而产生的电能等一些二次能源。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的特点,利用遮阳、通风以及自然采光等一些被动的节能措施从而来达到对能耗的节约,同时利用新材料建造的一些外同护的结构等等来达到隔热、保温、防冻、以及防寒的需求。
(二)材料进行循环再使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的循环使用,像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分离,非饮用水和饮用水进行分管进户,污水与雨水进行分流,水进行第二次使用等等,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分门做出处理,建筑的废弃物要得到充分的使用,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回用。
(三)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四)对室内的遮阳、自然通风、建筑隔声以及室内外的的空气质量等的物理环境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生态建筑技术的研究现状
1、国内的生态建筑技术的研究现状。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1年我国第一部关于生态住宅的评估标准出台了,它的主题是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对小区的环境规划进行设计、材料和资源、室内的环境质量、小区的水环境、能源和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同时要做到兼顾用户利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生态技术掌握较少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技术是为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属于建筑生态学的技术应用。建筑设计时具体生态技术的选择要与建筑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以及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具体实施时可选择一种或多种生态技术。目前,我国对生态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并不十分成熟,往往陷入片面追求生态技术、盲目使用生态名称做宣传的误区,也混淆了高新技术与生态技术的概念,易出现脱离实际的生态技术研究,不利于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进程。
3、设计实践不足
建筑生态设计的时设计师需要把握好设计尺度,充分发挥建筑所在地的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和把握周围自然环境、文化氛围等特征,尽可能使建筑作品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但这都需要在不断设计实践中完善和思考。目前,我国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实际案例尽管不少,但主要偏向于节能设计、建筑环保改造试点、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和生态理论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建筑设计时也缺乏多学科的融合。同时,我国文化、人13分布、自然环境等国情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参考有限,我国建筑设计时不能照搬照套。
(三)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关系。
1985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居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联合围人居中心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而生态建筑的出现正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基础。
三、生态技术策略的应用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与环境、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目的,就要依托一些必要的现代技术的支持。生态技术具有哪些特征呢?首先,技术的功能上要体现出节能环保性。第二,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比如门窗节能、外墙保温、屋项节能技术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都包括在内。有的生态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重组形成的新技术。有的生态技术融合渗透了其它领域的新技术,比如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生态技术主要分为三类,常规技术、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一般来说,常规技术是生态技术主体。
1、技术选择是关键
生态技术策略选择很关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性。目前我国在环保节能建筑涉及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的,普遍采用高新技术的可能性不大,通常在面临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需做出选择的情况下,由此经济性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技术的选择要考虑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和材料的价格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2、技术选择要因地制宜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都有所不同,建筑设计工作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特性选择技术。比如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冬季采暖耗费了大量的能源,产生了较大数量的污染,在北方地区设计生态建筑时就要充分考虑到采暖问题;相较之下,我国南方地区比较潮湿炎热,夏季相对较长,那么在南方地区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通风和降温了。注意通风散热遮阳的建筑设计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3、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不得不承认,设计生态建筑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我们每个人能做的都很有限,不管是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还是新材料的推广,都不应该短视地将目光锁定于个体建筑,而是要通盘考虑。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如能源优化利用等等。甚至很多问题都不属于建筑专业的范畴,有待于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精英的通力协作。在技术方案方面,必须满足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在技术决策方面,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
4、高技生态技术的融合
利用航空和汽车工业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新型材料、构造和施工新技术对建筑物的外界光线导入、室内照明、支撑结构、温度、空气阻力、通风和湿度进行控制,融入这样高技生态技术的建筑物设计完成后必然具有时代前沿的特征。目前融合较为成功的有关西国际航空港等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同时,高技生态技术与超高层、特异型等建筑物的设计融合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事实上,高技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不仅是设计潮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自身地位反思和向大自然的学习与致敬。
5、高新技术的转化
高新技术一般只是生态技术的实现手段,并不能与高技生态技术混淆。但是,高新技术却是生态技术难得的催化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对建筑设计时的高新技术进行生态转化是高新技术自身魅力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新型特殊材料,将传统的固定建筑结构设计成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自行调整的围合式建筑;或引入风能、太阳能、沼气、废水处理等新技术实现建筑或建筑群落的能源资源循环等。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基础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和生态建筑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一些生态技术会运用到了新建筑物建设中也会对旧建筑物进行生态改造。在不久地将来,关于生态建筑的技术将被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实际建筑中,自然和谐的生态建筑也会越来越多,才能达到人、生态环境与建筑三者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生态建筑;特点;现状;策略
前言:
在我國,生态建筑是指绿色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的管理、维护、建造与设计必须以强化生态内外的服务功能作为目标,通过对室内与室外的环境建筑进行设计与改造,并添加适当的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使建筑这个生态系统利用尽可能少的一些能源带给居住者更加舒适的心理与生理的感受,要尽量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量。
一、生态建筑的特点
(一)利用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的一些可再生的能源,和由风能、太阳能转化而产生的电能等一些二次能源。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的特点,利用遮阳、通风以及自然采光等一些被动的节能措施从而来达到对能耗的节约,同时利用新材料建造的一些外同护的结构等等来达到隔热、保温、防冻、以及防寒的需求。
(二)材料进行循环再使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的循环使用,像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分离,非饮用水和饮用水进行分管进户,污水与雨水进行分流,水进行第二次使用等等,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分门做出处理,建筑的废弃物要得到充分的使用,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回用。
(三)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四)对室内的遮阳、自然通风、建筑隔声以及室内外的的空气质量等的物理环境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生态建筑技术的研究现状
1、国内的生态建筑技术的研究现状。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1年我国第一部关于生态住宅的评估标准出台了,它的主题是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对小区的环境规划进行设计、材料和资源、室内的环境质量、小区的水环境、能源和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同时要做到兼顾用户利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生态技术掌握较少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技术是为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属于建筑生态学的技术应用。建筑设计时具体生态技术的选择要与建筑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以及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具体实施时可选择一种或多种生态技术。目前,我国对生态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并不十分成熟,往往陷入片面追求生态技术、盲目使用生态名称做宣传的误区,也混淆了高新技术与生态技术的概念,易出现脱离实际的生态技术研究,不利于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进程。
3、设计实践不足
建筑生态设计的时设计师需要把握好设计尺度,充分发挥建筑所在地的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和把握周围自然环境、文化氛围等特征,尽可能使建筑作品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但这都需要在不断设计实践中完善和思考。目前,我国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实际案例尽管不少,但主要偏向于节能设计、建筑环保改造试点、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和生态理论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建筑设计时也缺乏多学科的融合。同时,我国文化、人13分布、自然环境等国情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参考有限,我国建筑设计时不能照搬照套。
(三)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关系。
1985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居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联合围人居中心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而生态建筑的出现正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基础。
三、生态技术策略的应用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与环境、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目的,就要依托一些必要的现代技术的支持。生态技术具有哪些特征呢?首先,技术的功能上要体现出节能环保性。第二,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比如门窗节能、外墙保温、屋项节能技术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都包括在内。有的生态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重组形成的新技术。有的生态技术融合渗透了其它领域的新技术,比如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生态技术主要分为三类,常规技术、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一般来说,常规技术是生态技术主体。
1、技术选择是关键
生态技术策略选择很关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性。目前我国在环保节能建筑涉及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的,普遍采用高新技术的可能性不大,通常在面临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需做出选择的情况下,由此经济性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技术的选择要考虑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和材料的价格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2、技术选择要因地制宜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都有所不同,建筑设计工作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特性选择技术。比如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冬季采暖耗费了大量的能源,产生了较大数量的污染,在北方地区设计生态建筑时就要充分考虑到采暖问题;相较之下,我国南方地区比较潮湿炎热,夏季相对较长,那么在南方地区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通风和降温了。注意通风散热遮阳的建筑设计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3、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不得不承认,设计生态建筑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我们每个人能做的都很有限,不管是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还是新材料的推广,都不应该短视地将目光锁定于个体建筑,而是要通盘考虑。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如能源优化利用等等。甚至很多问题都不属于建筑专业的范畴,有待于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精英的通力协作。在技术方案方面,必须满足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在技术决策方面,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
4、高技生态技术的融合
利用航空和汽车工业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新型材料、构造和施工新技术对建筑物的外界光线导入、室内照明、支撑结构、温度、空气阻力、通风和湿度进行控制,融入这样高技生态技术的建筑物设计完成后必然具有时代前沿的特征。目前融合较为成功的有关西国际航空港等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同时,高技生态技术与超高层、特异型等建筑物的设计融合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事实上,高技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不仅是设计潮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自身地位反思和向大自然的学习与致敬。
5、高新技术的转化
高新技术一般只是生态技术的实现手段,并不能与高技生态技术混淆。但是,高新技术却是生态技术难得的催化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对建筑设计时的高新技术进行生态转化是高新技术自身魅力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新型特殊材料,将传统的固定建筑结构设计成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自行调整的围合式建筑;或引入风能、太阳能、沼气、废水处理等新技术实现建筑或建筑群落的能源资源循环等。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基础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和生态建筑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一些生态技术会运用到了新建筑物建设中也会对旧建筑物进行生态改造。在不久地将来,关于生态建筑的技术将被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实际建筑中,自然和谐的生态建筑也会越来越多,才能达到人、生态环境与建筑三者和谐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