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对外传播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末,中国新闻社参访团走访了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一些华文报纸,了解了这些报纸的近况,并对中新社近年来加强在海外推广、扩大稿件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力的成果,在全球化、泛媒体时代如何发挥中新社传统优势、与时俱进改进服务,提高稿件的覆盖率和采用率进行了调查研究。
  
  新西兰报纸分收费、免费两种
  
  在新西兰,我们相继走访了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三座主要城市的6家华文报纸,拜访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领事。
  华人在新西兰已有150年的历史。华文报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昙花一现后,直到1989年才有《星岛日报》出版。
  如今,新西兰华文报纸已经是免费报纸的天下。收费的《星岛日报》、《自立快报》都已经退出竞争。在新西兰逗留期间,我们看到的华文报刊大都在华人开设的餐馆、商店中摆放,供人免费取阅。经济支撑看来主要依靠广告。
  我们走访的报纸大致有以下两类。一类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周报。新西兰的华文报纸基本上是周刊。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华人最集中的地方,约有10万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我们先后到了《先驱报》和《镜报》两家较具规模的华文报纸。《先驱报》创刊于1994年,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英文《先驱报》中文版,英文全名为《新西兰先驱报中文周刊》,1997年由华商出资买断,全名改为《新西兰中文先驱报》,中文简称为《先驱报》。每周二出版。每期对开48~52版。其中中国新闻有两个版(大陆新闻和港台新闻各1版)。以11月9日为例,这两个中国新闻版共刊载文字新闻13条,其中标明中新社电头的5条、香港中国通讯社电头的3条,标明新华社电头的1条,其余也注明从互联网上摘编。图片则未注明出处。
  《镜报》原在基督城出版,近年转至奥克兰编辑出版,但在基督城仍有采访作业,自称是一份全国性的华文报纸,并致力于开拓澳大利亚市场。由于有地产商支持,近来发展较快,每期对开52版。该报也有两版“大中华新闻”。消息来自中国新闻社、新华网和北京青年报一北青网。
  首都惠灵顿,有近万名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华文媒体相对实力较小,稿件主要从互联网上摘编。我们参访了《乡音》周刊。另有一家华文报纸《新民侨报》,系由一位来自东北的新移民所办。
  新西兰南岛的最大城市是基督城,有华文周报《信报》,主要负责人都是在中国国内媒体有工作经历的女性,较注重文化色彩,每期有1个中国新闻综合版,两个由《新民晚报》制作传版的上海新闻和华东新闻版。
  在新西兰,另一类是以刊登广告为主的资讯报,如《中文一族》和《华页》等,主要集中在华人较多的奥克兰。1992年创办的《中文一族》是新西兰的第二份华文免费报纸,由香港移民所办。每周还编辑一期《置业安居》,每年编辑电话黄页《万事通》。业务颇为景气。
  奥克兰的广告资讯报《华页》历史更久,每周对开32版,辟有1个中国新闻版,11月9日的那期全部刊载新华社稿件。
  另外还了解到,新西兰华语电视媒体主要是中华电视网(WTV,网址www.wtv.co.nz),2000年6月启播,全天24小时播放,覆盖全新西兰,现有收视户1万户。原有7个电视频道,后再增3个频道。节目源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的主流电视媒体及自制节目。旗下还有2个广播频道24小时播出,其中普通话播出的“华文之声”(频率AM93.6)影响力最大,不少华人和中国大陆新移民整天收听。另一个广播电台用粤语播出。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领事卢康向我们介绍了当地华人媒体和华人社区的各方面情况。他认为,新西兰华文媒体总体上是正确报道中国的,与国内的联系交流也越来越多。新西兰华文媒体也呈繁荣发展趋势,使馆期望良性竞争。
  
  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争与中国媒体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中,华人已超过55万,实际上可能有近百万人,因为其中不乏以其所在国国籍登记的原印支难民,或是第二、第三代已拥有澳大利亚国籍的华人后裔。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而且华人移民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上升,华人已成为了澳大利亚主要的少数民族,华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澳大利亚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前不久,悉尼和墨尔本相继宣布华文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
  澳大利亚的华文媒体也日益繁荣,几乎覆盖了整个澳大利亚。比如在悉尼,现有收费华文日报4家:《星岛日报》、《澳洲新报》、《澳洲新快报》和《澳洲日报》。在墨尔本,《澳洲日报》办了姊妹报《墨尔本日报》,另外还有《大洋时报》周报、半月刊《联合时报》。遍布澳大利亚各地的免费华文周报也有十多家。
  澳大利亚的收费华文报纸以采编各种渠道的新闻通讯为主,其内容主要有澳大利亚新闻、华人动态、中国大陆新闻、香港台湾地区新闻、体育、娱乐、中国财经信息等。它们的读者群基本还是中老年华人移民。这些人英文程度有限,对网络也不熟悉,所以摄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本土的华文报纸。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新移民以及愈来愈多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则很少购买华文报刊。因为他们对电脑网络更加熟悉,可以从网上更方便地获得各方面信息,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也比较高,大多购买当地主流英文报纸。由于读者群有限,目前收费华文报纸多处于亏损状态。
  那些免费发行的,以刊登广告为主的报刊大多经营状况良好,在新移民中也有较大影响力。这些免费报刊主要刊登各种商业广告,包括移民业务、金融业务及房地产信息、招商、招租、招工等,广告收费根据不同版面、刊登时间长短而不同。
  相对于遍布各地的澳大利亚华文报业,目前中文广播电台主要是2AC澳大利亚华人电台、2CR澳洲中文广播电台和墨尔本中文广播电台3CW。电视台只有2005年5月刚刚在墨尔本开播的澳大利亚华语电视台(31频道)。
  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为了扩大发展空间,除了自编新闻、节目外,还与中国国内媒体纷纷展开广泛的内容合作,以扩大信息源,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
  2002年,《星岛日报》与上海《新民晚报》合作办了《新民晚报·澳大利亚版》,产生了一定影响。江苏省侨办委托中新社江苏分社制作《今日江苏》,每周一版。另外,侨鑫传媒(澳洲)有限公司出版、广州《新快报》协办的《澳洲新快报》也在2004年6月30日创刊,近期由对开大报改为4开出版,主要版面除当地新闻外均由广州制作。华语电视台方面,墨尔本31频道华语电视台还和中国大陆安徽卫星电视台进行了合作,至此,安徽电视台的节目也在澳大利亚落地。   此外,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也设法降低运营成本,开展多元化经营。
  在澳大利亚期间,我们先后走访了总部位于维多利亚省首府墨尔本的《大洋时报》等报纸,了解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运营的特点。《大洋时报》为4开周刊,多时达到200个版,每期售价1.5澳元,其中收费的新闻版40个,另有移民教育、分类邮报、地产商业等专辑,可以单独免费赠阅。该报还办有旅行社、商店等华人社区服务行业。《联合时报》(《联合经济导报》)也在墨尔本出版,一报两名,以正反面印刷的形式同时出版。
  悉尼是澳大利亚华人最集中的城市,据说有40万左右的华人,主要华文报纸都为日报,如《澳洲新报》的两个中国新闻版中,文字稿虽均未注明出处,但10张图片新闻中,有8张为中新社稿。当地华语电子媒体的发展也有转机,如华语电台2AC已经扭亏为盈。除了广告收入外,为听众服务的土特产品也有可观收获。
  在澳大利亚期间,我们拜访了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向李燕端副总领事介绍了中新社的性质和作用、中新社稿件的优势和特点,以及中新社在澳大利亚地区客户开拓的情况。李燕端介绍了悉尼华文媒体的情况。她表示,总领馆将继续支持中新社在澳大利亚地区开展工作,欢迎中新社在当地进行采访并向媒体和总领馆提供优质稿件。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在马来西亚发行量第一
  
  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纸历史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1910年所办的《光华日报》。根据马来西亚发行量稽查机构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30日,在2005~2006财年,中文报是每日当地发行量最多的报章(999678份),其次是英语报章(679015份),国语(马来语)报章666724份。中文报的增长率为9%,英文报为4%,国语报则萎缩了3%。鉴于华人只占马来西亚人口的四分之一,从以上数字可见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其中由木材大亨张晓卿控股、参股的4家中文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和《光明日报》,2006年上半年在西马的日均发行量达829287份,占了中文报总发行量的88.98%,《东方日报》则占11%的份额。在东马的沙捞越和沙巴,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中文报纸,如《诗华日报》、《联合日报》、《国际日报》和《华侨日报》、《晨报》《亚洲日报》等,占有日均1万~4万份的销量。
  继张晓卿旗下的常青集团成功经营了目前马来西亚发行量最大的《星洲日报》(本次统计为日均324163份)后,该集团又收购了发行量第三、由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南洋商报》25%的股份。两大报系的联系趋于紧密,马来西亚华文报纸的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星洲日报》正致力于开拓周边市场,继柬埔寨《星洲日报》创办后,印尼《星洲日报》也于2006年11月出版。《星洲日报》集团还将旗下的《工商杂志》改版为《亚洲眼》月刊,于2006年起推出,这是一本时政、文化类月刊,与《亚洲周刊》有区别。
  在马来西亚期间,从收集到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等报纸来看,日常的中国新闻被列入国际新闻版,一般只有3~4条硬新闻,中新社的图文稿件很难落地,《南洋商报》虽不是中新社的订户,倒用了一条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中新社稿。《星洲日报》关于台湾北高市长选举和亚运会的报道辟了专版,大量刊登图文稿件,但一般不注明出处。
  
  几点启示
  
  (一)在当前全球化、泛媒体的时代,通讯社的原创新闻稿件仍有竞争力。
  (二)中新社近年来举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和业务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扩大了影响力、覆盖面和落地率。
  (三)要适应媒体分众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改进通稿、专稿、专版的供稿服务,提升稿件的质量和针对性。
  (四)抓住奥运会、世博会等契机,推出有特色的服务,集约化地组合对外图文稿件,提高传播的有效性。
  
  责编 邓树林 周瑾
其他文献
编者按:潘占林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作为中国前驻南斯拉夫大使,他经历了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的炮火。当美国的炸弹炸毁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他是亲身经历者。当中国大使馆复馆的当天,他又与中国使馆人员和中国记者在战火中升起了五星红旗。  回国休整后,潘占林出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两次以生命作价的穿越,在战火中对世界文化的理解、认知与比较,使我们深切感到,他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倾听世界的回声
期刊
2001年是不同寻常的。好似一个大时代的开始,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那么多的考验。  能够和谣言赛跑,是我们归纳出的最为形象的发言人基本要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培训班领跑了中国政府系统的发言人培训。  给领导培训并不容易。  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普及和提高应当并重。  编者按: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
期刊
《中国古代雕塑》等获奖书目,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外文局的镇局之宝    1.《中国古代雕塑》——外文出版社    [评委点评]  ***评委:于文涛  (一)《中国古代雕塑》是一部重量级的外宣图书,是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的一种。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重要人士。  (二)内容翔实,文字准确,图片精美。  (三)是一本长销书
期刊
编者按:从“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到“3·15”晚会,再到于今年“立春”推出的“春暖2007”系列公益节目,央视经济频道打造的一个个品牌节目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感谢央视经济频道和郭振玺总监,由其精心策划的“春暖2007”又一次温暖和滋润了亿万人的心田,将政府、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连在了一起,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春暖2007”发起“爱心总动员”    用传递春天
期刊
清晨,太阳透过窗户照进了斯德哥尔摩第一酒店的房间,马路边厚雪覆盖,不远处静谧的水面上闪烁着碎金般的霞光......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已身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身在北欧,也像北欧人一样,见了冬季的太阳就格外兴奋,因此,一大早便走出酒店,来到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一逛。    王宫、国会大厦与平民化国风    老城的王宫,一座临水而建的宫殿,是斯德哥尔摩知名的古建筑。它用巨大石材砌筑,比之红墙、红柱、
期刊
“瑞士的美一部分是大自然给予的,但更多的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对外大传播》:提到瑞士,就容易让人想到美丽干净的乡村、绿油油的溪谷、秀丽的湖水,还有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终年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你从2000年起,做了四年中国驻瑞士大使,请说说你眼中的瑞士。  吴传福:走过不少国家,但瑞士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国家。很难想象,也很难再找出一个像瑞士这样,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个国家都非常美的国
期刊
秋塬: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断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及其方法研究日益显得重要和迫切。然而,在我国新闻研究历史上,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并呈现出理论上的缺失和对实践指导上的滞后状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制定了重要法规,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
期刊
立法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    2007年4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介绍了温家宝总理此前签署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确立的主要制度有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制度等项。  谈到制定信息公开条例的好处时,张穹说:“政
期刊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以往提起山西,人们马上会想到山西的煤炭、醇香四溢的汾酒和甜绵香酸的老陈醋。今天说到山西,经由媒介时代的影像作用,人们熟悉了当年晋商留下的乔家大院、有“山西紫禁城”之誉的王家大院、中国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这反映了一种时代变迁下的山西印象。  《对外大传播》:请问,你认为山西省最耀眼的名片有哪些?  王建武:山西有两大资源,一个是以
期刊
各行各业都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政治工作有政治工作的规律,经济工作有经济工作的规律,文化交流工作有文化交流工作的规律。这里所说的“规律”,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道”,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就是“艺术”。  那么,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有哪些规律,有哪些“艺术”呢?这是我们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宣传工作的同志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其撰写的《文化境界一一与中外友人对谈录》和最近出版的《追求与梦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