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隐语例释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语又叫“隐”或“度辞”,什么叫做“隐”呢?刘勰《文心雕龙》说:“情在词外日隐。”(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意思是说,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不在词义本身,而是在词的意义之外。作为修辞学术语,隐语的本质特征是,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用别的词语来暗示。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谈到古汉语的修辞时,只讲了八个方面(稽古、引经、代称、倒置、隐喻、迂回、委婉和夸饰),没有提及隐语。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讲了九个方面(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和省略),也没有谈及隐语。实际上,正如陆宗达先生所说,“古人以隐语为修辞手段,大则成篇,小则片言,皆可为隐”。下面举例说明。
  例1 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中叔展。叔展日:“有麦粬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曰:“目于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经,哭井则己。”(《左传·宣公十二年》)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解释说:“叔展此问,盖先探其国中之虚实也。神农《本草》载‘芎劳味辛温,主中风人脑头痛,寒痹筋孪’。《名医别录》‘小麦’下言‘作鞠温消毂止利’。然则麦籼之功,主于消食;芎劳之用,主于去风。食自内积,喻内乱也;风自外受,喻外患也。问有麦籼者,问消弥内乱之方也。问有山鞠穷者,问祛除外患之术也。乃二者俱无……而萧亦必将自溃矣。”
  “河鱼腹疾,奈何?”疏日:“如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孔颖达)“河鱼腹疾”,即鱼烂而亡。《公羊传·僖公十九年》也说“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因此,还无社提出自己藏匿之所——眢井(枯井),希望申叔展前去救他。叔展便教他结茅作经,用以标识其所藏枯井。叔展又担心他因城陷妄出而为兵所杀,故特意嘱咐他井哭而应。所以下文说“申叔视其井,则茅经存焉,号而出之”。
  萧大夫还无社与楚大夫司马卯之间的这段对话,用的全是“隐语”。在当时军事敌对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用此暗通消息,使用的隐语也极显生动形象。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意有所寄,言所不追。理具文中,神金象表”(黄侃语)罢。
  例2 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索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日‘庚癸乎’,则诺。”(《左传·哀公十三年》)
  哀公十年,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粮食奇缺,吴王又不恤下属,大夫申叔仪便向他的朋友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公孙有山氏不便直接回答而说了这段隐语,什么意思呢?晋杜预解释说:“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鲁国大夫说,要借细粮没有,粗粮则有一点,不过要登上首山喊“庚癸”才行。庚在西方,指秋,粮食秋熟,用庚指粮;癸在北方,指水。后来“庚癸”就成粮食的隐语了,“呼庚呼癸”或“庚癸之呼”成为告贷于人的代用词了。而“庚癸诺”则成同意告贷的意思了。张岱《杂著·失题》:“况时逢丰穰,呼庚呼癸,一岁自兆重登。”柳宗元《安南都护张公墓志铭》:“储偫委积,师旅无庚癸之呼。”《明史·张凤翼传》:“贼所至因粮于我,人皆宿饱,我所至樵苏后爨,动辄呼庚。”曹寅《寓斋即事与诸同人夜话》:“陶轮回斡谩呼庚。”
  例3 牂羊坟首,三星在罾。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小雅·苕之华》)
  余冠英先生说这诗“反映荒年饥馑”,本章“言百物调耗,民不聊生”(《诗经选》)。
  牂,牝羊,即母绵羊;坟,大。绵羊头小角短,羊身越瘦就显得羊头越大。牂羊坟首,是说母绵羊长出了大脑袋,可按常识,我们知道只有公羊才会长成大脑袋。因此,说母羊长出了大脑袋,等于说“不可能的事”或“不会有的事”。所以《毛传》说:“牂羊坟首,言无是道也。”《说文》:“罶,曲梁,寡妇之笱,鱼所留也。”它是一种竹制或苇条编的捕鱼工具,渔人在夜里把它放在水道旁,鱼一游进去就出不来了,天亮时就把它取走。三星,心宿,在冬天天快亮时出现,太阳一出,就沉落。三星在圉,是说离人们来取走目的时候不远了,言其时间短暂。正如《毛传》所说:“三星在罶,言不可久也。”
  《苕之华》这首诗是作者从当时经济、政治上分析周室必然灭亡的趋势而发的感慨。恰如朱熹所说:“此诗其辞简,其情哀。周室将亡,不可救矣。诗人伤之而已。”(《诗集传》)可士大夫们却幻想周室还能复兴,作者认为,这不过是“牂羊坟首”,根本不可能了。从国家的种种迹象看,周室政权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了。它会很快灭亡,正像冬天的三星照在罶上,只是瞬间的事情罢了。
  例4 大夫曰:“诺,胶车修逢雨,请与诸生解。”(《盐铁论》)
  “胶车”,用胶粘的车;“修”,长。一辆用胶粘成的车又长时间淋雨,结果会怎样呢?自然是散开。“胶车修逢雨”等于是说“散了吧”,换句话说,别再纠缠在这些问题上没完没了地谈论不休了。大夫说:“我用‘胶车修逢雨’的形象,跟你们结束这次辩论吧!”一场严肃激烈的大辩论,竟以如此妙趣横生的隐语作结,神了。
  例5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莲”谐“怜”声,这也是隐语的一种。这里是“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等于说男与女戏。唐代女诗人们还是此诗的解人,鱼玄机《寓言诗》日:“芙蓉叶下鱼戏,螎天边雀声,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薛涛得罪了元稹后,献给元稹《十杂诗》之一的《鱼离池》说:“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为什么用鱼来象征配偶呢?闻一多先生说,这除了它的繁殖功能,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鱼产子极多,是繁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它也代表着男女情爱交欢。在古代,把一个人比作鱼,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恭维他是最好的人。而在青年男女之间,若称对方为鱼,即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现在浙东婚俗,新妇出轿门时,以铜钱撒地,谓之“鲤鱼撒子”,便是这观念最好的说明。李泽厚先生认为,“鱼”是神圣的生命颂歌,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
  例6 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后汉书·文苑传》)
  这是《后汉书》对黄祖杀祢衡一事的记载。何为“死公云等道”?“死公”就是鬼;“云”是话;“等”即唐人所言之“底”意为什么;“道”是说。“死公云等道”即为“你说的是什么鬼话”。如果不明白这是隐语,就会闹笑话。清代学者汪中在《吊黄祖文》中就犯了这个错误。他说:“何死公之等道兮,乃众辱于白衣。”把“云”说成“之”,当然不对了。
  例7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红楼梦》第七回)
  何为“爬灰”?“爬灰”亦说“扒灰”,是公公淫于儿媳的隐语。明代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书王文旦事》“俗呼聚唐为扒灰”,《礼记·曲礼》:“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唐。”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日唐。”孙希旦集解:“父子共唐,言其无别之甚。”意谓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理,故有父子共牝事,它代指乱伦行为。道光时,金溪李元复撰《常谈丛录》,卷八云“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膝污也”。所以,脂批说“珍哥儿”,“一部《红楼》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
  隐语应用的范围,在古人生活中,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广泛。那是因为它有着一种选择作用的社会功能。在外交场合,尤其是在青年男女之间的社交场合中,它就是智力测验的尺度。国家靠它甄拨人才,个人靠它选择配偶,敌国间还靠它打探对方的实力。《文心雕龙·谐隐》中说:“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盖意生于权谲,而事出于机急,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
  到了近代,隐语发展成了歇后语和谜语,成了耍把戏的语言。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汉字文化圈文字(也叫汉字系文字)方块壮字的研究方兴未艾,单篇论文盈千累万,资料汇集及工具书屡见于世,但研究性的著作却凤毛麟角。覃小航先生著的《方块壮字研究》可谓汉字系文字研究的集大成者,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  《方块壮字研究》这本书详尽回顾了前人对方块壮字的研究成果,追溯方块壮字的产生年代及历史发展进程,精确剖析方块壮字的造字法,科学确定方块壮字的性质,综合论述方块壮字的字音,合理推
期刊
“只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有一部分语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可是也有相当多的语义功能已经灭绝了。晚唐至南宋是汉语语法成熟并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更是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的衔接时期①[1]。为比较全面地了解“只是”,本篇选择这个时期的《朱子语类》作为研究“只是”的专书语料。本篇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用要素分析方法分别探讨“只是”的构成要素“只”、“是”的主观性;2.根据“只是”历时发展的顺序对
期刊
听说伍铁平先生又对《汉字文化》进行攻击了,本不想再进行反驳,因为此公的类似攻击实在不值一驳。但在看了他的《推进学术批评 纯净学术环境》之后,又觉得有些话想说,以便向不明真相者说明真相,真正纯净一下“学术环境”。   一   众所周知,学术批评的生命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学术批评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方法,对所论对象进行科
期刊
自引进西方语言学以来,我们在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上接受的是索绪尔的“文字表现语言”的学说。教学理念源于语言文字理论,根据“文字表语说”,向外国人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是:  ●教一个系统——语言系统(音义系统)  ●教一种单位——语言单位(“词本位”)  ●教一种能力——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这种教学理念是:  ●不区分语言和文字,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  认为文章也是语言,是书
期刊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就是由语言形式所激活的概念结构,有效的语义分析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对概念结构的分析上。对动词义位而言,其所激活的概念结构,基本上都可以落入“谁何物,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出于何种原因,为达到什么目的,对谁何物,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图式中[1]。动词词义是其造词之初场景的浓缩,这决定了它除了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核心意义之外,还包括了动作行为性状的主体、客体、使用工具、材料、发生时间、
期刊
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文的唯一生命线。汉字是我们中国人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谋生的文化手段;是成就事业的利器。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法定文字。在国内外各种交际中,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文高级工具。在中文与英文竞争中,汉字又是我们最具抗衡能力的武器。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智慧的最悠久的最佳载体。复兴中华文化,汉字大有可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汉字。  汉语是我们交际即时表达信息的半本能(自然学成)的初级方式
期刊
“用”是古汉语中的常见语词,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关于“用”字的本义,诸家的说法可谓大相径庭,以下列举几家有代表性的意见。宋人戴侗认为,“用”是古代的“镛”(一种敲的钟)字,“用”作虚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蒋礼鸿同意戴侗的说法,认为“戴说为得其实”。余永梁认为,“‘用’象器形,……本谊当为用具之用,盛物器也,引申为一切资用及行施谊。”杨树达则认为“用”是“桶”的初文,“桶”可以盛东西,所以引申为器用
期刊
“花”是古今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属常用词。“花”的意义多为花朵、开花等含义,也可比喻如花的事物,如水花、美女等。但“花”也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婆子守寡了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第三十五回“去年东门外一个大庄屯人家,老儿六十岁,见居着祖父的前程,手里无碑记的银子,可是说的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丫鬟侍妾成群,穿袍儿的身边也有十七八个。要个儿子花看样儿也没有
期刊
古文字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出土的古代文献。早在汉武帝时就有出土孔子壁中书的记载,后来还有汲冢竹书、石鼓文等文献材料相继出土。可惜这些出土文献价值,在清代以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多数还停留在文字考释和年代考证上,但在这一过程中,古文字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随着大量出土文献面世,古文字学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新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叶玉英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和上
期刊
《逸周书·度邑》:“王曰:‘………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