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每壹个人的公益梦想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壹基金”是好的,公益事业也是好的,
  他可以让我们静下来,看一看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听一听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感恩和怜惜。
  做一个人心所向的基金会
  显然,不是一个成功的演员就可以“扮演”任何角色的。在今天,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公众人物的“标配”。不过,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慈善还只是他们胸前礼服上佩戴的一朵小花——这并没有看低他们的意思,只是顺便做公益和用心经营公益事业是有区别的,李连杰当属于后者。
  我很希望能从李连杰前半后的演艺生涯中找出一点做慈善的蛛丝马迹,但终究不能。他起步的武术行业,他所塑造的各类武打人物,跟慈善相差均很远。把慈善具体到“扶危济困”,或许还能跟“宝芝林”药房沾点边,但做一家公益基金会远比开一家药房更难。
  P:对于你的内心来说,做公益事业意味着什么呢?
  李连杰:我觉得是一种精神,还有梦想!祖先给我们最大的能量就是精神,这个精神谁都不能没有。所以需要有一个很透明的公益事业的平台,今天大家看到了李连杰的壹基金,其实他是每个人的壹基金。我只有这样的想法,30年、50年、100年……当我们这批人不在的时候,我们的子孙还会延续,通过每个人聚集的爱心,点点滴滴都容纳进来,我们的社会在很多真实的,软实力的基础上才能非常好,这就是我的梦想。
  P:那你一开始是怎么设想壹基金的?
  李连杰:刚萌生创立壹基金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他不是一个纯物质的基金。因为我们的生命中本来就有两个部分,就是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质,就是说我们能筹到多少钱,可以盖多少学校,或帮多少残疾人,买多少台电脑。这些是属于物质上面的,募集到多少钱,做多少事的问题。
  但我希望的,又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就是基金会有一个价值观,应该是人人参与公益的这个过程,在参与中,帮助他心目中想帮助的那一部分。而我们搭这样一个平台,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你帮助了别人,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也帮助了自己。
  P:你说过,要将壹基金“去李连杰化”,这需要做哪些事情?
  李连杰:我心目中一直想做的是百年基金会,如果一个基金会,只是靠李连杰自己个人的公信力,和他做了一些事情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一百年以后怎么办?马上牵扯到一个问题,我们做公益的时候,都在探讨,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旗帜,是不可以持续发展的?这才是我觉得“去李连杰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把个人色彩去掉。
  虽然起步的时候是个体,但是当我发展到公募基金会的时候,就要“去李连杰化”。但同时,壹基金的价值观是得到集体认同的,我还是理事,我个人会持续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和推动这个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必须用理事会的结构去管理壹基金,虽然理事会本身也要换届,理事会成员也不是永久的。
  P:这么说,壹基金的组织结构就至关重要了,能说说这个结构吗?
  李连杰:现在壹基金理事会的设计,我们开玩笑说,设计的比全世界的政府都严谨。人家是四年一届或五年一届,我们是三年一届,民主选举,而且必须是个人意愿,就是我自己说我愿意做领导,大家再民主投票。为了奠定一个机制,大家把上市公司最严谨的结构都放在壹基金里头。我们希望经历磨合期后,经过两、三届之后,可以形成一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下,谁来都可以继续承担责任。我一直说,中国的银行不管换多少个董事长,它都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那个银行已经有一个独立成熟的管理系统了。
  我心目中是要建立一个公益事业的样板,将来大家要记住的就是壹基金,那个属于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百姓愿意付出钱的机构,我可以监督它、管它、看到它整个的流程,这样的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会是公众人心所向的,有一个大家都认同了的机制,这个机制就会保证它有序地、健康地走向未来。所以我觉得,只有“去李连杰化”,才能够更加体现壹基金的公众性和专业化。
  P:如果将这次的四川雅安地震和08年汶川地震的情形相比,据你所观察,你觉得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
  李连杰:我想想,2005年,我刚刚有壹基金构想的时候,就在全球做了很多考察,发现完成我的梦想必须依靠互联网、依靠移动科技,之后我在国内得到了腾讯、阿里巴巴的支持。在汶川地震时,我们在短短10天之内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筹集到了5000万善款,这成为那一年震动全世界的慈善大事。
  这次雅安地震,从发生到5月6日上午,壹基金大约募集了3亿元的现金和物资,大约297万人次。让我最感动的是有超过两百万人次的捐助,每一个劳动者参与才是壹基金渴望的公民力量。
  用得起手机的人如果每个月能够主动捐出一两块钱,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虽然这个梦想非常简单,但是我觉得还需要20年的时间,让公众去了解和认知这个理念。
  P:创建一家成功的公益组织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相比较拍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是不是要难得多?
  李连杰:武术和电影,是我人生的前两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我不可能为了武术贡献终生,电影也一样,武术界缺了我照样蓬勃发展,电影圈没有我也绝对不会有问题。我现在只想全力做好公益事业,还有推广太极禅。
  努力去做,比说什么都有效
  如果说真有什么是“处心积虑”的话,那一定是一个人长久的与生俱来的爱心,所以李连杰才会毅然投身做公益事业——但这个转身并不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丽”,很多人只看到“壹基金”在两次大地震中所展现的号召力,却不知道,在中国要取得民间公募基金会的身份已经很不容易,况且还要面对公众的诸多批评和质疑。
  如果说“壹基金”有了初步的成绩,那是李连杰很得体地将他自身的影响力过渡给了“壹基金”,同时用他正直的禀性和专业的态度为“壹基金”打下了良好的框架,注入了“理性”的基因,这是一个基金会赖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但我们也可以说“壹基金”远未成功,因为他离那个“人人参与公益”的梦想还很远。因此,我格外清楚李连杰并没有特别强调雅安地震后收到的一笔笔“大额捐赠”,而是很感恩于数百万普通人的捐款,因为这才是“壹基金”的价值观所在。
  P:你也看到了,现在有不少明星或公众人物都在做公益,你对此怎么看?
  李连杰:这是好现象!壹基金曾经也受到过批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萌芽、生长和成熟的过程。我们应该鼓励这些民间的参与,民间机构往组织化、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好事情。
  很多人对明星参与公益有质疑,我觉得社会上有质疑声是必然的,但是建立我们人类的游戏规则,看是不是超过50%的人认同,只要有那个认同就有生存空间,就要一段一段去做,不要辩论和解释什么,只要努力去做,一直做,日久见人心,你做二十年、三十年的时候,别人就慢慢会改变,这比你说什么都更有效。
  P:你最比较推崇或敬仰的慈善人物吗?如果有,是谁?
  李连杰:我更感恩千千万万的壹家人,每个月捐一块钱、十块钱的兄弟姐妹。这次雅安地震,让我最感动的是有297万普普通通的人参与了捐助赈灾。
  我记得年轻时看过一部电影,里头有一句话说:将军的徽章都是踩着士兵的肩膀得的,元帅的勋章是士兵用鲜血堆出来的。慈善是一家人做的事儿,光环都给几个人,我觉得有愧于大家。但是有的时候媒体不给你突出,又影响不到那么多人,所以我真的有点矛盾。但我想告诉所有的家人,壹基金得的任何一个勋章都是咱们家的,没你没我,这个勋章是属于我们家的这种理念。只要是关于公益理念的,都是我们家人一起的。其实我特希望,有一天骄傲地看到如果壹基金得到一个奖,是壹基金的家人上去领。真的,各行各业的人去领,我觉得这个才能体现真正本初的愿望,还有家人的力量。
  P:谢谢,还得问你一个“家人”的问题,你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你对她们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吗?
  李连杰:我希望她们健康快乐,我会尊重女儿对于人生和事业的选择。如果女儿有什么决定,她要去走,爸爸妈妈陪你走。
  凤凰视点
  梁文道 “壹基金”的梦想是成熟公民社会的现状
  “壹基金”的想法就是希望积少成多,积沙成山,他这个想法其实诉诸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有些国家的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样子,就是很多人平常都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做一些社会工作,花一点点的钱去做一些长期的捐款,以前我们香港的NGO就知道这个,比如说你捐给“乐施会”,“绿色和平”等。每个月我真的是看到一些老太太,她一个月大概就赚个两、三千港币,但是她们每个月还拿一百块拿出来捐。她们就非常少的额,持续的捐。
  其实在全世界来说,做NGO,或者做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社会机构,已经是变得越来越大的一个新领域,比如说像香港,或者国际上很多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他们并不像我们想像的,一来就先去一个地方打工,很多选择去做NGO。甚至我认识一些年轻人,包括在美国特别好的名校出来,本来是那种投资银行早就给聘书想让他过去,他都不去,他先去什么难民公署这样的地方,去这种地方对很多年轻人来讲,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甚至是资产。
  窦文涛 善款应该交给一个专业慈善机构
  一有空难,很人都本能地想去捐款,我也属于那种跟大家伙一样的,不负责的,就是闭着眼睛捐钱的。其实这里面有一种不认真,就是说感情驱动,我们对他们是真的是同情,真的是觉得很难过,所以好像我得捐,但是你要认真问一问这个钱是不是专款专用,有没有得到最大效益的使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就糊涂了。
  过去巴菲特就讲过,就是说你买股票,你会要最聪明的头脑帮你去使用,帮你去投资。可是你为什么投钱在慈善上面,你就觉得谁都可以去用个钱呢?所以他要自己的身家交给一个他认为比他聪明,精于管理,能够真的善款善用的这么一个机构,一个很专业慈善机构。
  曾子墨 中国慈善不发达因政府失位
  其实很多人有过慈善的想法,当然我不说中国的慈善现在不够发达,也不把这个责任都归结于政府,只是想说,政府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应该去扮演,比如说从税收方面进行引导。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是从一个渔村出来的,他想在渔村办个养老院,因为他是个孤儿,然后办学校,但是当地政府就跟开始他谈各种各样的条件,总之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他做了这些事,反倒在很多方面都不会有好处,最后大家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我觉得我们人的观念要去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政府的观念都要去改变,可能才会形成一种真正的慈善的文化。
  李亚鹏 财政透明是基金会基本条件(许戈辉 名人面对面)
  像基金会财政透明公开这件事,嫣然天使基金从来不去强调。因为我们把它视为一个基金会基本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没有这个,我们还谈什么呢?嫣然成立的第一年,我们甚至还为了财务报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后来我们取消这种行为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多少也得花个一两万吧,我说这个钱咱们省了,别花了。 以前还有故意找事的媒体写一篇稿子,让我回应,我说统统不理,爱干嘛干嘛。之后他们就会说你们不敢回应是因为你们有问题,我说你们要真觉得我们有问题,就告我们去。我们的团队不要花时间去应对这些事情。
其他文献
Fad diet从字面解释是“时兴性的短暂减肥餐单”,又可称为神奇减肥法。流行过的fad diet多不胜数,如阿金食肉减肥法、血型减肥餐单、喝醋减肥等,大多数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令人快速减重,但长期使用,亦会让你已经步入“减重、复胖、再减重、又复胖”的fad diet 恶性循环当中。  西柚减肥法  西柚很酸,不是人人爱,但当听到它能减肥,即使多难熬也要一试。这个法子来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亦有“好莱
期刊
有一类人,我们对他们也许很陌生,但对于他们镜头面前的事件都很熟悉。他们一直在述说别人的故事,背负过骂名,成就过历史瞬间。但对于他们自己,我们极少关注,镜头后面,那个永远眯着一只眼睛为我们窥秘镜头外世界的他们却很阔达。之于镜头前的人们,被拍大概也是他们存在价值认可的一种。之于镜头后的他们,是接近真相,是当下新闻理想的微弱火苗,从不介意卑微。  赵阳阳在加入狗仔队之前,是在政府相关机构做摄影记者的,大
期刊
家的布置,与每个人的喜好、职业、性格都有关。家就像你的一面镜子,处处流露着主人的气息。而音乐是所有人喜欢触及的艺术之花,一个竖琴带来的浪漫随想,一抹艳紫的清新提神,一处匠心独具的音阶升幅,都能在视觉上让我们似乎感受到美妙音符的典雅悦动。安静、舒适,一个幸福的家。  最文艺装饰 竖琴  居住在这充满文艺气息房屋里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居室对二人来说可谓空间十足,不过女户主是爱琴之人,而对设计师来说的一大
期刊
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小马哥Marc Jacobs,1997年担任LV设计总监时便大放异彩,他散发着特有的自由主义色彩,今年,他运用自己的品牌Marc Jacobs新季系列,将大家引领回Andy Warhols的艺术工厂,在六、七十年代纽约式的狂野派对中造梦一场。  适时的退后,  并不代表怯懦,  就如猫的备战姿势,  在跃跃欲退的潜伏中,  酝酿更强劲的爆发力,  就如离弦之箭般将其驯服!  Mar
期刊
法国有香奈儿藉服装解放女性身体,  英国出西太后以庞克挑战当时社会成规,  日本得玲姐弃优雅华丽,创宛若男孩的“褴褛美学”;  连表面上与时尚沾不着边的匈牙利布达佩斯,  在后共产主义国极端保守的时装氛围下,  同样住着一群反传统革命先锋,  不惜创出奇形怪帽、彩色潮服甚至屈居板房自制造鞋突围,抗衡一式一样的大品牌、礼品铺与连锁店,为素色街道画上一道彩虹。  Q1:布达佩斯  No.1伴手礼,会在
期刊
芭蕾、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对于徐璐来说是苦乐并参的学习过程,但她却很享受跳舞的感觉。她在2008年,被知名导演李少红钦点出演新版《红楼梦》中 “薛宝琴”一角,由此便踏上了影视表演之路。2012年在《甄嬛传》中饰演甄嬛妹妹“甄玉娆”广受好评。之后参演《像火花像蝴蝶》《摩登女婿》《战国小兵》等多部电视剧。而由其主演的电视剧《爱在春天》最近也正热播。  戏与舞的交融  虽说徐璐才刚满十八岁,但她也希
期刊
在这条充满纯真色彩的道路上,  有人在修路,  为其他小孩创造更好的童年,  也有人在尽情抒写,  创造“童样”的艺术。  虽然他们看似各行其道,  可都饱含着浓郁的情感,  共酿美好的人间六月天。  幾米:角色带我看风景  幾米,来自台湾的著名绘本作家,原名廖福彬,1958年生。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十二年,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他曾在1995年患上血癌,1998年后专事绘本创作。作品包
期刊
作为中国内地“85后”实力偶像新生代女演员的李曼,17岁时因出演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夜成名,成为“谋女郎”。之后,她选择了沉寂,也许,对于一个太过年轻太早成名的演员来说,沉寂就是沉淀,等待着厚积薄发。2011年,李曼在谍战大戏《黑狐》中扮演俞梅,大有“荧屏黑马”之势,给了观众一份满意的答卷。  戏剧人生  从“谋女郎”开始  如果说“谋女郎”成为李曼进入演艺圈的第一张通行证,那么扎实的功
期刊
演员遇到一个好导演,会激发内在的潜能。导演找到一个适合的演员,演活一个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像知己。一部好戏,一个好演员,一个好导,  两个敢想敢做的男人,一位三十而立,一位四十不惑。《天机·富春山居图》一部好戏,两人的相遇会激发出怎么的化学作用呢。这次我们找来佟大为,孙健君。一起谈谈戏,谈谈生活。  佟大为:为人生翻盘  20岁的他和30岁的佟大为,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为拍戏常年无休,随
期刊
田地,生于1999年,是当代新锐艺术家田太权的儿子,7岁开始举办个展,9岁时为法国大使馆的特邀艺术家,参加北京汶川大地震慈善作品拍卖。10岁更成为日本美术馆第58回美术展的新星。这个天才小画家究竟是如何练成?父亲田太权来解答。  敢想敢画敢冒险  田太权回忆儿子五岁时,是在执着画他喜欢的牛。他发现孩子在某个时间段,也会执着画某样东西。而田地六岁时,突然喜欢画身边的东西,妈妈买来的白菜、家里的灯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