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BASIC语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普遍认为深奥、枯燥、难懂,容易丧失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如何帮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培养学习信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围绕实例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程序由语句组成,要会读、会写程序,首先应该掌握语句的格式和功能。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高级语言,如果教师仍按常规方法从规则、定义来介绍各条语句,面对如此众多的专业词汇、专业知识,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所云。而通过简明的例子解释各条命令的格式和功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如:
INPUT“请依次输入苹果、香蕉、桔子的单价:”;A,B,C
INPUT“请依次输入苹果、香蕉、桔子的重量:”;X,Y,Z
[LET]S=A*X B*Y C*Z
PRINT“您应付的金额是”;S;“元”
运行以上程序后,学生很快能联想到他们消费后的电脑小票。让学生回忆他们所见的小票有何不同,就有细心的同学说出应有“鹏云超市欢迎您的光临!”,还有“应付的金额”、“应找回的金额”、“感谢您的光临!”等等。
通过实例的学习,学生很快会明白INPUT是键盘输入语句,PRINT是输出语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通过优化新知识导语设计,精选趣味例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造成悬念,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对比法讲解知识点
在讲解PRINT语句的输出格式时,可用对比法来讲解。
如:PRINT“A”;“A”;“A”;“A”;“A”
PRINT“A”,“A”,“A”,“A”,“A”
该程序运行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引出PRINT语句中,如果以分号分隔输出项,则按紧凑格式输出数据;如果以逗号分隔输出项,则按标准格式输出数据。
讲解每屏最多显示80×25个字符,且QBASIC把屏幕每行划分成5个标准区,其中第五个区占24个字符宽,其他区占14个字符。输出字符串时,所有字符串按顺序从左到右逐个分配到第一区、第二区……直到最后一区。
PRINT“AAA……A”(共计80个)
……
PRINT“AAA……A”
(共计25行)
第一次输入和运行该程序时鼓励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输入,保存并运行。然后再第二次输入同样程序,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编辑方法如复制(Copy、Ctrl Ins)、粘贴(Paste、Shift Ins)、删除一行(Ctrl Y)等快捷方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对复制与粘贴键的操作也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讲到循环程序的编写时,可再次引用上例进行对比讲解。
FOR J=1 TO 80 STEP 1
PRINT “A”;
NEXT J
END
运行以上循环程序后,发现也是输出了一行数目为80个“A”字符的程序语句。省去了大量输入同样字符的烦恼。修改循环终止值为2000,则可输出25行A字母,帮助学生理解循环语句的格式。
三、巧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任务”动机的驱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教学形式。它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模仿、观察、想象等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高标准地完成设计的“任务”。例如,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程序设计“任务”时,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探讨,尽量发挥创新能力。期间,老师要不时地给每个小组点拨、引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并进行恰当的深化和提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一、围绕实例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程序由语句组成,要会读、会写程序,首先应该掌握语句的格式和功能。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高级语言,如果教师仍按常规方法从规则、定义来介绍各条语句,面对如此众多的专业词汇、专业知识,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所云。而通过简明的例子解释各条命令的格式和功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如:
INPUT“请依次输入苹果、香蕉、桔子的单价:”;A,B,C
INPUT“请依次输入苹果、香蕉、桔子的重量:”;X,Y,Z
[LET]S=A*X B*Y C*Z
PRINT“您应付的金额是”;S;“元”
运行以上程序后,学生很快能联想到他们消费后的电脑小票。让学生回忆他们所见的小票有何不同,就有细心的同学说出应有“鹏云超市欢迎您的光临!”,还有“应付的金额”、“应找回的金额”、“感谢您的光临!”等等。
通过实例的学习,学生很快会明白INPUT是键盘输入语句,PRINT是输出语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通过优化新知识导语设计,精选趣味例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造成悬念,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对比法讲解知识点
在讲解PRINT语句的输出格式时,可用对比法来讲解。
如:PRINT“A”;“A”;“A”;“A”;“A”
PRINT“A”,“A”,“A”,“A”,“A”
该程序运行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引出PRINT语句中,如果以分号分隔输出项,则按紧凑格式输出数据;如果以逗号分隔输出项,则按标准格式输出数据。
讲解每屏最多显示80×25个字符,且QBASIC把屏幕每行划分成5个标准区,其中第五个区占24个字符宽,其他区占14个字符。输出字符串时,所有字符串按顺序从左到右逐个分配到第一区、第二区……直到最后一区。
PRINT“AAA……A”(共计80个)
……
PRINT“AAA……A”
(共计25行)
第一次输入和运行该程序时鼓励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输入,保存并运行。然后再第二次输入同样程序,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编辑方法如复制(Copy、Ctrl Ins)、粘贴(Paste、Shift Ins)、删除一行(Ctrl Y)等快捷方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对复制与粘贴键的操作也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讲到循环程序的编写时,可再次引用上例进行对比讲解。
FOR J=1 TO 80 STEP 1
PRINT “A”;
NEXT J
END
运行以上循环程序后,发现也是输出了一行数目为80个“A”字符的程序语句。省去了大量输入同样字符的烦恼。修改循环终止值为2000,则可输出25行A字母,帮助学生理解循环语句的格式。
三、巧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任务”动机的驱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教学形式。它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模仿、观察、想象等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高标准地完成设计的“任务”。例如,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程序设计“任务”时,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探讨,尽量发挥创新能力。期间,老师要不时地给每个小组点拨、引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并进行恰当的深化和提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