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充分的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提升了基础承载力,在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分析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对其合理设计分析,严格进行施工控制,可以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是最为关键的控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达到对高层建筑结构压力进行分散以及承载的目的,有效降低了地面的荷载作用以及压力,提高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安全性。分析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管理,可以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高层住宅;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039
筏板基础位于梁柱的下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承重功能。通常是对该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以提高筏板基础的硬度,以达到理想的承重效果,为整个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稳固的基础。因此,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效果,关乎着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如果该环节的施工不符合相关要求,可能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固性受到影响,后续阶段的施工也无法正常进行。可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是不容忽视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控,确保相关操作符合规范。
1、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在建设模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是高层建筑数量增多,而且地下室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都在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地下工程的修建,对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地基的处理效果,更是建筑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常采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施工质量。也促进了施工流程的规范化,能够保障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该技术也体现出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值得把控的事项。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功能较差、基坑底地基土结构复杂等。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将会限制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延误施工进度。必须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良和调整,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2、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筏板技术原材料选用以及配合比设计
综合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原材料。
2.1.1水泥
在房屋建筑中水泥水化热的蓄积是导致裂缝的关键因素,也会造成混凝土产生早期的升温问题。对此,根据工程需求以及状况合理选择使用。
2.1.2细、粗骨料
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筛分曲线的中砂,含泥量要小于2%。粗骨料的含泥量则要低于1%,满足最大粒径的要求,符合筛分曲线。对于针状以及片状的粗骨料要将粒径控制在15%之下。
2.1.3外加剂
合理添加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具有节约用料的作用,在施工中可以适当的使用添加剂。掺入水泥用量10%的UEA混凝土微膨胀剂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添加适当的二级粉煤灰以及缓凝剂具有改善水泥和易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用量。
2.2入模温度以及调整
为了合理降低砼的填充温度,要对其进行温度控制。合理降低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在机器处理中就要进行温度调节。在夏季要做好防晒处理,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利用水雾喷入或者利用水冲洗等方式进行降温处理。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处理中也可以通过添加冰块的方式进行降温处理。混凝土浇筑中要做好温度控制,通过计算数量的方式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施工步骤以及设备。在进行浇筑中要做好时间控制,以夜间浇筑为主,避免白天温度过高而造成质量隐患。水泥在储罐中要通过防晒的方式进行处理,降低水泥以及粉煤灰的温度。
2.3浇筑以及振捣技术
2.3.1确定浇筑振捣方案
一般状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可以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三种类型,混凝土厚度要求不同其采取不同的浇筑振捣方案。在施工中要综合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以及要求合理地进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全面分层主要在尺寸较小的平面浇筑中应用;斜面分层主要在结构总长度高于厚度3倍之上的浇筑部位。为了使得混凝土结构浇筑之后外表面的水分达到全面蒸发,则要做好振捣处理。在振捣中要迅速插入振捣棒,缓慢的拔出,将振捣棒插入到混凝土结构的5~10cm深度,实现混凝土与土层直接的密切结合。
2.3.2遵循浇筑基础原则
在浇筑中要应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的原则,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浇筑中要分别在坡尖、坡中以及坡顶进行振捣棒的合理布置,保障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性,避免出现漏振等问题。混凝土的浇筑中要做好现场的合理监督,基于具体的需求以及状况进行调度管理,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在其初凝之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避免出现“冷缝”的问题。混凝土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保持上下的抽动,做到均匀的振捣,均匀的进行插点的排列布置,振动器插点可以利用“行列式”、“边格式”的方式进行移动处理,但是不能混用。在进行插点处理中将间距控制在300~400mm的区间范围中,将其插入到下层没有初凝的砼中,深度约为50~100mm。依次进行振捣处理,避免跳跃式振捣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漏振的问题。在振捣处理中,混凝土的表面水分不出现显著的下沉、汽泡以及表面灰浆则可以停止振捣。
2.3.3合理配置振捣棒
根据每次振捣浇筑的厚度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分为三道布置,第一道在泵管出料口处布置2台,通过合理地布置可以使得混凝土形成流场的坡度;第二道在中间布置3台,可以充分的保障下部位置的密实性;第三道主要在斜面的中部位置进行布设,在处理中要合理对各个点的振捣时间进行控制,做好移动距离以及插入深度的控制。在坡脚处布置2台,其中1台需下到上层钢筋网下,专门振捣底板的底层钢筋网片的砼。要使得新泵出的混凝土与上一个斜面上的混凝土可以充分的结合。
2.3.4做好二次振捣
二次振捣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的沉缩裂缝问题。砼在初凝之前根据要求做好二次振捣处理,在进行二次振捣处理中将间歇时间控制在40~60min中。添加了缓凝剂的混凝土可以适当的延长间隙时间,将其控制在1.5~2.5h的范围中。在处理中要合理地做好过振控制,避免振动器与模板接触。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表面存在大量的泥浆,要对其合理地处理。根据面标高对其进行压实、刮平;然后在混凝土初凝之后利用磨光机做好表面的磨光处理,为了合理地进行表面的干缩裂缝控制,要使其做好三遍收光,最后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利用塑料薄膜以及棉毡进行保温覆盖,做好浇水养护处理。
结语: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有效提高施工水平和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翻版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重点、难点的认识,之后通过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调配比的设计、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调控技术、浇铸技术以及排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斷优化和完善该项技术,使该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具体施工工程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金玉.浅谈高层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8):4567.
[2]李嘉杰.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9,(6):321.
[3]李俊涛,姚金磊.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卷宗,2019,9(14):221.
【关键词】高层住宅;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039
筏板基础位于梁柱的下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承重功能。通常是对该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以提高筏板基础的硬度,以达到理想的承重效果,为整个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稳固的基础。因此,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效果,关乎着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如果该环节的施工不符合相关要求,可能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固性受到影响,后续阶段的施工也无法正常进行。可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是不容忽视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控,确保相关操作符合规范。
1、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在建设模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是高层建筑数量增多,而且地下室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都在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地下工程的修建,对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地基的处理效果,更是建筑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常采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施工质量。也促进了施工流程的规范化,能够保障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该技术也体现出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值得把控的事项。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功能较差、基坑底地基土结构复杂等。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将会限制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延误施工进度。必须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良和调整,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2、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筏板技术原材料选用以及配合比设计
综合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原材料。
2.1.1水泥
在房屋建筑中水泥水化热的蓄积是导致裂缝的关键因素,也会造成混凝土产生早期的升温问题。对此,根据工程需求以及状况合理选择使用。
2.1.2细、粗骨料
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筛分曲线的中砂,含泥量要小于2%。粗骨料的含泥量则要低于1%,满足最大粒径的要求,符合筛分曲线。对于针状以及片状的粗骨料要将粒径控制在15%之下。
2.1.3外加剂
合理添加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具有节约用料的作用,在施工中可以适当的使用添加剂。掺入水泥用量10%的UEA混凝土微膨胀剂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添加适当的二级粉煤灰以及缓凝剂具有改善水泥和易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用量。
2.2入模温度以及调整
为了合理降低砼的填充温度,要对其进行温度控制。合理降低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在机器处理中就要进行温度调节。在夏季要做好防晒处理,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利用水雾喷入或者利用水冲洗等方式进行降温处理。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处理中也可以通过添加冰块的方式进行降温处理。混凝土浇筑中要做好温度控制,通过计算数量的方式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施工步骤以及设备。在进行浇筑中要做好时间控制,以夜间浇筑为主,避免白天温度过高而造成质量隐患。水泥在储罐中要通过防晒的方式进行处理,降低水泥以及粉煤灰的温度。
2.3浇筑以及振捣技术
2.3.1确定浇筑振捣方案
一般状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可以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三种类型,混凝土厚度要求不同其采取不同的浇筑振捣方案。在施工中要综合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以及要求合理地进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全面分层主要在尺寸较小的平面浇筑中应用;斜面分层主要在结构总长度高于厚度3倍之上的浇筑部位。为了使得混凝土结构浇筑之后外表面的水分达到全面蒸发,则要做好振捣处理。在振捣中要迅速插入振捣棒,缓慢的拔出,将振捣棒插入到混凝土结构的5~10cm深度,实现混凝土与土层直接的密切结合。
2.3.2遵循浇筑基础原则
在浇筑中要应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的原则,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浇筑中要分别在坡尖、坡中以及坡顶进行振捣棒的合理布置,保障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性,避免出现漏振等问题。混凝土的浇筑中要做好现场的合理监督,基于具体的需求以及状况进行调度管理,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在其初凝之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避免出现“冷缝”的问题。混凝土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保持上下的抽动,做到均匀的振捣,均匀的进行插点的排列布置,振动器插点可以利用“行列式”、“边格式”的方式进行移动处理,但是不能混用。在进行插点处理中将间距控制在300~400mm的区间范围中,将其插入到下层没有初凝的砼中,深度约为50~100mm。依次进行振捣处理,避免跳跃式振捣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漏振的问题。在振捣处理中,混凝土的表面水分不出现显著的下沉、汽泡以及表面灰浆则可以停止振捣。
2.3.3合理配置振捣棒
根据每次振捣浇筑的厚度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分为三道布置,第一道在泵管出料口处布置2台,通过合理地布置可以使得混凝土形成流场的坡度;第二道在中间布置3台,可以充分的保障下部位置的密实性;第三道主要在斜面的中部位置进行布设,在处理中要合理对各个点的振捣时间进行控制,做好移动距离以及插入深度的控制。在坡脚处布置2台,其中1台需下到上层钢筋网下,专门振捣底板的底层钢筋网片的砼。要使得新泵出的混凝土与上一个斜面上的混凝土可以充分的结合。
2.3.4做好二次振捣
二次振捣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的沉缩裂缝问题。砼在初凝之前根据要求做好二次振捣处理,在进行二次振捣处理中将间歇时间控制在40~60min中。添加了缓凝剂的混凝土可以适当的延长间隙时间,将其控制在1.5~2.5h的范围中。在处理中要合理地做好过振控制,避免振动器与模板接触。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表面存在大量的泥浆,要对其合理地处理。根据面标高对其进行压实、刮平;然后在混凝土初凝之后利用磨光机做好表面的磨光处理,为了合理地进行表面的干缩裂缝控制,要使其做好三遍收光,最后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利用塑料薄膜以及棉毡进行保温覆盖,做好浇水养护处理。
结语: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有效提高施工水平和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翻版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重点、难点的认识,之后通过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调配比的设计、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调控技术、浇铸技术以及排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斷优化和完善该项技术,使该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具体施工工程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金玉.浅谈高层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8):4567.
[2]李嘉杰.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9,(6):321.
[3]李俊涛,姚金磊.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卷宗,2019,9(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