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前,王华与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新疆伊犁相约。他跨越千里来到伊犁垦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援疆事业,把身体和精神都留给了那片美丽的土地。
援疆,相约伊犁
2016年8月18日,江苏省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距离援疆工作结束还有100余天时,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抢救无效身亡。“我相信,王华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在四日后的王华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妻子王翔含着眼泪,替王华向伊犁垦区各族职工群众表白。
2013年11月初,镇江市抽调援疆干部,句容市副市长王华主动报了名。王华的父母都已80多岁高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照顾;儿子学习需要他辅导;妻子工作压力大,需要他陪伴。如果王华去援疆,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将压在妻子肩上,那里距离遥远、生活艰苦,远离家乡和亲人,意味着王华不能对父母尽孝,不能对妻儿尽责。但那份神圣的使命感在王华心中激荡,他最终做了抉择。
那天,很少下厨的王华早早回到家为妻儿做了晚饭。等儿子睡觉后,王华拉着妻子的手说:“王翔,我要去援疆。”
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妻子愣了片刻后,难过地问道:“你去援疆,家里怎么办?”
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王华心里阵阵发酸,他抱着妻子说:“我欠你和儿子太多,等援疆三年期满后,我会加倍补偿。”
“去吧,去实现你的愿望吧,我支持你。”王翔边哭边说,“到了新疆要好好保重身体,要完好无损地回来。”
出发前,王华回了一趟乡下老家,与父母告别。那一刻,王华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站在父母面前。望着躺在床上的父亲和白发苍苍的母亲,王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通”跪在父母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爹,娘,你们多保重!”说着,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如果说,之前对边疆、对兵团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首批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援疆干部的一次次报告会、私底下的交流之后,兵团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王华,他对援疆事业的理解愈发立体、生动起来。
2013年12月9日,王华开启了他的援疆征程……
有梦,必须争取
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组长带领两名援疆干部,主要负责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建设,前方指挥组日常工作由副组长王华负责。
原本,镇江市第一轮援疆工作组与第二轮援疆工作组有10天的交接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是,王华抵达伊犁的第二天,就带着镇江前指成员下团场、进企业,调研、座谈,摸底四师各团场的第一轮援建情况,收集需求……很快,他就与同事一道拿出了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2014年援建计划。
2014年年初,王华在四师医院调研时,发现医院用房十分紧张。在骨科病区,连楼道里都加满了病床。调研结束后,王华连夜赶写了“支持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申请”。可是,申请送到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时却被退了回来。因为当时可克达拉市正在筹建中,援疆资金主要用于可克达拉市的项目建设。
想起各族患者期盼的眼神,王华下定决心:必须争取!相关部门他跑了不知道多少趟,申请递交了也不知道多少次,随他一同争取项目的镇江市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四师医院副院长仇立春都觉得没有希望了,但王华依然坚持着,最终争取到了这个项目。
王华曾说:“援疆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受援地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王华积极为兵团分区搜集招商信息。按理说这不是他分内的事,但三年来,他为兵团分区和四师可克达拉市其他部门、团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帮助四师可克达拉市相关部门组织杭州、镇江等地推介会,提供各类招商信息三十余条,接洽客商五十余名。总投资167.5亿元的33个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兵团分区,成为四师可克达拉市参与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向西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人才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援疆后,王华深感人才的缺乏。在王华的积极努力下,镇江市把智力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每年安排当年援疆资金的5%用于干部人才援疆工作。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基础。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匮乏、人才紧缺……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制约四师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王华来到这里之后,始终以教育为重点,三年来,镇江市教育援疆资金占到总援疆资金的30.6%。
2015年春,可克达拉市正式挂牌成立。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就是新建一所可容纳60个班3000人就读并可全寄宿的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王华申请投入1.57亿元援疆资金建设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一期工程项目和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项目。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王华特邀请镇江市专家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组织项目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这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王华充分利用援疆资源,通过“请进来”授课讲学和“走出去”学习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三年来,江苏与伊犁两地一百名教育专家进行交流互访,举办教育讲座70场,受训教师达5600人次。
王华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积极实施“教育扶持”工程上,实施各团场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塑胶跑道等七个项目,使相关团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教育教学条件。
温暖,黄皮鞋在路上
“王华一直是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没想到最后却麻烦了这么多的人,他的心是不安的……”妻子王翔在王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哭着说。
“麻烦别人,对王华来说是种负担。他做人做事低调谦和,从不轻易给别人添麻烦,有几次家里人不远万里来伊犁看他,等我们知道,他的家人都已经离开了。”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程相申说。
王华的物质生活非常清贫朴素,他的一日三餐都在前方指挥组食堂解决,工作忙了在宿舍开水泡方便面是常事,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也就是出去吃碗牛肉面或丸子汤。王华身上没有一件超过两百元的衣服,一双黄色的皮鞋从句容市穿到四师,伴随他走过了伊犁垦区大地的沟沟坎坎、原野山川、团场学校、企业连队……
王华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却从不觉得他人的事麻烦;他对自己那样节俭、吝啬,对他人、对伊犁垦区的各族职工群众,却慷慨大方。2014年9月,当王华得知四师一中、六十二团中学、六十四团中学等八所学校有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时,想方设法筹集了10万元助学金帮助这些学生。
四师可克达拉市一中的学生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曾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王华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资助2000元,直至她如愿考上了大学。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王华时的情景:“记得那天我正在上课,班主任悄悄把我叫到学校會议室,一个个子高高的叔叔走过来拉着我的手,把装有2000元钱的信封递到我手中,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从今往后让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要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分心,要把这个成绩一直保持下去。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给他打电话……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提起王华,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泪流满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伊犁垦区工作的三年时间里,王华曾多次对别人说,每当看到为兵团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的老军垦时,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学校的孩子时,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在王华的遗物中,有七本工作日记。翻开工作日志,只见王华从抵达伊犁那天起,直到他牺牲的前一天,都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伊犁垦区的一位诗人在追怀他的诗歌中写道:“你化作一缕英魂离开了人间/若昨天才微笑着告别/你温暖的双手还握着我的梦想……言语无法诉说彻骨的痛/我只能用悲伤/一次又一次描写你高大的身影……”
王华,那个高大的背影已远去,却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上。
援疆,相约伊犁
2016年8月18日,江苏省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距离援疆工作结束还有100余天时,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抢救无效身亡。“我相信,王华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在四日后的王华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妻子王翔含着眼泪,替王华向伊犁垦区各族职工群众表白。
2013年11月初,镇江市抽调援疆干部,句容市副市长王华主动报了名。王华的父母都已80多岁高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照顾;儿子学习需要他辅导;妻子工作压力大,需要他陪伴。如果王华去援疆,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将压在妻子肩上,那里距离遥远、生活艰苦,远离家乡和亲人,意味着王华不能对父母尽孝,不能对妻儿尽责。但那份神圣的使命感在王华心中激荡,他最终做了抉择。
那天,很少下厨的王华早早回到家为妻儿做了晚饭。等儿子睡觉后,王华拉着妻子的手说:“王翔,我要去援疆。”
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妻子愣了片刻后,难过地问道:“你去援疆,家里怎么办?”
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王华心里阵阵发酸,他抱着妻子说:“我欠你和儿子太多,等援疆三年期满后,我会加倍补偿。”
“去吧,去实现你的愿望吧,我支持你。”王翔边哭边说,“到了新疆要好好保重身体,要完好无损地回来。”
出发前,王华回了一趟乡下老家,与父母告别。那一刻,王华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站在父母面前。望着躺在床上的父亲和白发苍苍的母亲,王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通”跪在父母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爹,娘,你们多保重!”说着,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如果说,之前对边疆、对兵团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首批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援疆干部的一次次报告会、私底下的交流之后,兵团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王华,他对援疆事业的理解愈发立体、生动起来。
2013年12月9日,王华开启了他的援疆征程……
有梦,必须争取
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组长带领两名援疆干部,主要负责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建设,前方指挥组日常工作由副组长王华负责。
原本,镇江市第一轮援疆工作组与第二轮援疆工作组有10天的交接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是,王华抵达伊犁的第二天,就带着镇江前指成员下团场、进企业,调研、座谈,摸底四师各团场的第一轮援建情况,收集需求……很快,他就与同事一道拿出了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2014年援建计划。
2014年年初,王华在四师医院调研时,发现医院用房十分紧张。在骨科病区,连楼道里都加满了病床。调研结束后,王华连夜赶写了“支持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申请”。可是,申请送到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时却被退了回来。因为当时可克达拉市正在筹建中,援疆资金主要用于可克达拉市的项目建设。
想起各族患者期盼的眼神,王华下定决心:必须争取!相关部门他跑了不知道多少趟,申请递交了也不知道多少次,随他一同争取项目的镇江市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四师医院副院长仇立春都觉得没有希望了,但王华依然坚持着,最终争取到了这个项目。
王华曾说:“援疆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受援地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王华积极为兵团分区搜集招商信息。按理说这不是他分内的事,但三年来,他为兵团分区和四师可克达拉市其他部门、团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帮助四师可克达拉市相关部门组织杭州、镇江等地推介会,提供各类招商信息三十余条,接洽客商五十余名。总投资167.5亿元的33个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兵团分区,成为四师可克达拉市参与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向西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人才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援疆后,王华深感人才的缺乏。在王华的积极努力下,镇江市把智力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每年安排当年援疆资金的5%用于干部人才援疆工作。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基础。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匮乏、人才紧缺……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制约四师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王华来到这里之后,始终以教育为重点,三年来,镇江市教育援疆资金占到总援疆资金的30.6%。
2015年春,可克达拉市正式挂牌成立。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就是新建一所可容纳60个班3000人就读并可全寄宿的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王华申请投入1.57亿元援疆资金建设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一期工程项目和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项目。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王华特邀请镇江市专家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组织项目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这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王华充分利用援疆资源,通过“请进来”授课讲学和“走出去”学习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三年来,江苏与伊犁两地一百名教育专家进行交流互访,举办教育讲座70场,受训教师达5600人次。
王华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积极实施“教育扶持”工程上,实施各团场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塑胶跑道等七个项目,使相关团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教育教学条件。
温暖,黄皮鞋在路上
“王华一直是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没想到最后却麻烦了这么多的人,他的心是不安的……”妻子王翔在王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哭着说。
“麻烦别人,对王华来说是种负担。他做人做事低调谦和,从不轻易给别人添麻烦,有几次家里人不远万里来伊犁看他,等我们知道,他的家人都已经离开了。”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程相申说。
王华的物质生活非常清贫朴素,他的一日三餐都在前方指挥组食堂解决,工作忙了在宿舍开水泡方便面是常事,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也就是出去吃碗牛肉面或丸子汤。王华身上没有一件超过两百元的衣服,一双黄色的皮鞋从句容市穿到四师,伴随他走过了伊犁垦区大地的沟沟坎坎、原野山川、团场学校、企业连队……
王华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却从不觉得他人的事麻烦;他对自己那样节俭、吝啬,对他人、对伊犁垦区的各族职工群众,却慷慨大方。2014年9月,当王华得知四师一中、六十二团中学、六十四团中学等八所学校有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时,想方设法筹集了10万元助学金帮助这些学生。
四师可克达拉市一中的学生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曾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王华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资助2000元,直至她如愿考上了大学。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王华时的情景:“记得那天我正在上课,班主任悄悄把我叫到学校會议室,一个个子高高的叔叔走过来拉着我的手,把装有2000元钱的信封递到我手中,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从今往后让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要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分心,要把这个成绩一直保持下去。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给他打电话……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提起王华,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泪流满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伊犁垦区工作的三年时间里,王华曾多次对别人说,每当看到为兵团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的老军垦时,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学校的孩子时,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在王华的遗物中,有七本工作日记。翻开工作日志,只见王华从抵达伊犁那天起,直到他牺牲的前一天,都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伊犁垦区的一位诗人在追怀他的诗歌中写道:“你化作一缕英魂离开了人间/若昨天才微笑着告别/你温暖的双手还握着我的梦想……言语无法诉说彻骨的痛/我只能用悲伤/一次又一次描写你高大的身影……”
王华,那个高大的背影已远去,却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