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那一份永恒的牵挂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前,王华与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新疆伊犁相约。他跨越千里来到伊犁垦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援疆事业,把身体和精神都留给了那片美丽的土地。
  援疆,相约伊犁
  2016年8月18日,江苏省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距离援疆工作结束还有100余天时,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抢救无效身亡。“我相信,王华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在四日后的王华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妻子王翔含着眼泪,替王华向伊犁垦区各族职工群众表白。
  2013年11月初,镇江市抽调援疆干部,句容市副市长王华主动报了名。王华的父母都已80多岁高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照顾;儿子学习需要他辅导;妻子工作压力大,需要他陪伴。如果王华去援疆,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将压在妻子肩上,那里距离遥远、生活艰苦,远离家乡和亲人,意味着王华不能对父母尽孝,不能对妻儿尽责。但那份神圣的使命感在王华心中激荡,他最终做了抉择。
  那天,很少下厨的王华早早回到家为妻儿做了晚饭。等儿子睡觉后,王华拉着妻子的手说:“王翔,我要去援疆。”
  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妻子愣了片刻后,难过地问道:“你去援疆,家里怎么办?”
  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王华心里阵阵发酸,他抱着妻子说:“我欠你和儿子太多,等援疆三年期满后,我会加倍补偿。”
  “去吧,去实现你的愿望吧,我支持你。”王翔边哭边说,“到了新疆要好好保重身体,要完好无损地回来。”
  出发前,王华回了一趟乡下老家,与父母告别。那一刻,王华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站在父母面前。望着躺在床上的父亲和白发苍苍的母亲,王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通”跪在父母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爹,娘,你们多保重!”说着,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如果说,之前对边疆、对兵团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首批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援疆干部的一次次报告会、私底下的交流之后,兵团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王华,他对援疆事业的理解愈发立体、生动起来。
  2013年12月9日,王华开启了他的援疆征程……
  有梦,必须争取
  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组长带领两名援疆干部,主要负责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建设,前方指挥组日常工作由副组长王华负责。
  原本,镇江市第一轮援疆工作组与第二轮援疆工作组有10天的交接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是,王华抵达伊犁的第二天,就带着镇江前指成员下团场、进企业,调研、座谈,摸底四师各团场的第一轮援建情况,收集需求……很快,他就与同事一道拿出了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的2014年援建计划。
  2014年年初,王华在四师医院调研时,发现医院用房十分紧张。在骨科病区,连楼道里都加满了病床。调研结束后,王华连夜赶写了“支持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申请”。可是,申请送到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时却被退了回来。因为当时可克达拉市正在筹建中,援疆资金主要用于可克达拉市的项目建设。
  想起各族患者期盼的眼神,王华下定决心:必须争取!相关部门他跑了不知道多少趟,申请递交了也不知道多少次,随他一同争取项目的镇江市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四师医院副院长仇立春都觉得没有希望了,但王华依然坚持着,最终争取到了这个项目。
  王华曾说:“援疆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受援地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王华积极为兵团分区搜集招商信息。按理说这不是他分内的事,但三年来,他为兵团分区和四师可克达拉市其他部门、团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帮助四师可克达拉市相关部门组织杭州、镇江等地推介会,提供各类招商信息三十余条,接洽客商五十余名。总投资167.5亿元的33个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兵团分区,成为四师可克达拉市参与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向西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人才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援疆后,王华深感人才的缺乏。在王华的积极努力下,镇江市把智力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每年安排当年援疆资金的5%用于干部人才援疆工作。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基础。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匮乏、人才紧缺……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制约四师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王华来到这里之后,始终以教育为重点,三年来,镇江市教育援疆资金占到总援疆资金的30.6%。
  2015年春,可克达拉市正式挂牌成立。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就是新建一所可容纳60个班3000人就读并可全寄宿的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王华申请投入1.57亿元援疆资金建设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一期工程项目和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项目。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王华特邀请镇江市专家来到四师可克达拉市,组织项目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这在四师可克达拉市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王华充分利用援疆资源,通过“请进来”授课讲学和“走出去”学习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三年来,江苏与伊犁两地一百名教育专家进行交流互访,举办教育讲座70场,受训教师达5600人次。
  王华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积极实施“教育扶持”工程上,实施各团场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塑胶跑道等七个项目,使相关团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教育教学条件。
  温暖,黄皮鞋在路上
  “王华一直是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没想到最后却麻烦了这么多的人,他的心是不安的……”妻子王翔在王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哭着说。
  “麻烦别人,对王华来说是种负担。他做人做事低调谦和,从不轻易给别人添麻烦,有几次家里人不远万里来伊犁看他,等我们知道,他的家人都已经离开了。”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程相申说。
  王华的物质生活非常清贫朴素,他的一日三餐都在前方指挥组食堂解决,工作忙了在宿舍开水泡方便面是常事,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也就是出去吃碗牛肉面或丸子汤。王华身上没有一件超过两百元的衣服,一双黄色的皮鞋从句容市穿到四师,伴随他走过了伊犁垦区大地的沟沟坎坎、原野山川、团场学校、企业连队……
  王华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却从不觉得他人的事麻烦;他对自己那样节俭、吝啬,对他人、对伊犁垦区的各族职工群众,却慷慨大方。2014年9月,当王华得知四师一中、六十二团中学、六十四团中学等八所学校有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时,想方设法筹集了10万元助学金帮助这些学生。
  四师可克达拉市一中的学生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曾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王华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资助2000元,直至她如愿考上了大学。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王华时的情景:“记得那天我正在上课,班主任悄悄把我叫到学校會议室,一个个子高高的叔叔走过来拉着我的手,把装有2000元钱的信封递到我手中,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从今往后让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要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分心,要把这个成绩一直保持下去。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给他打电话……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提起王华,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泪流满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伊犁垦区工作的三年时间里,王华曾多次对别人说,每当看到为兵团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的老军垦时,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学校的孩子时,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在王华的遗物中,有七本工作日记。翻开工作日志,只见王华从抵达伊犁那天起,直到他牺牲的前一天,都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伊犁垦区的一位诗人在追怀他的诗歌中写道:“你化作一缕英魂离开了人间/若昨天才微笑着告别/你温暖的双手还握着我的梦想……言语无法诉说彻骨的痛/我只能用悲伤/一次又一次描写你高大的身影……”
  王华,那个高大的背影已远去,却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上。
其他文献
英国萨里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睡眠时间从6.5小时增加到7.5小时的时候,压力会得到明显的释放,生病的可能性也会有所降低。这多出来的一小时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提高免疫力,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以及擁有更好的肌肤。
期刊
肖复兴的长篇小说《红脸儿》,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怀旧情绪的作品。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自传特色,而且有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它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北京,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都鲜活在老胡同和大杂院里。老北京的文化、饮食、风俗、建筑、学校在作者的笔下郁郁葱葱,作者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充满着深切的怀恋和真挚的热爱之情。它呈现的是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的童年。在浮躁和喧嚣的当
期刊
当代作家、资深出版人徐晓的《半生为人》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前后写了快十年,十年当中一年写一篇或两篇,慢慢成书。  徐晓的文字谦逊而沧桑,写作是因为来自命运的私语与灵魂的召唤,而深具理想主义的光泽。作者記忆中那些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经其冷静而理性的处理之后,依然洋溢着痛彻心腑的感人力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读书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徐晓说:“我不梳理过去
期刊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发现,做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人的长期记忆力。  研究人员召集了75名志愿者,让他们参与了为期两天的试验。第一天,志愿者被要求记住一些较为生僻的外语单词。第二天,研究人员考察了他们对这些词语的回忆情况,以评估其记忆能力。同时,这些大学生还在跑步机上进行了锻炼,以测量他们的氧气消耗量,作为其有氧运动能力的衡量指标。在考虑了志愿者的体重、体脂百分比、年龄和性别因素之后,分析
期刊
江苏森林,美景如畫
期刊
小学文化的老农自学法律,要打赢大肆排污的央企?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历经十六余载的维权之路,“泥腿律师”王恩林及55户农户诉齐化集团污染耕地一案,迎来了最严环保法的铁律执行。  自学法律  像许多在嫩江平原上默默劳作的农民一样,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王恩林,平日在地里忙活,闲时在施工队帮工,他手艺细、预算准,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泥瓦匠。  2001年农历年三十,正在家里包饺子的王恩林和邻居们发现,自己
期刊
吴一黎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薪资不菲。但在外企的高压下工作,在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他也出现了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于是,他和年薪50万元的妻子刘佳雪,以及在甲骨文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辞职下海,在2014年创办了“食好运”煎饼店。  他们决定利用自己擅长的IT技术,将“食好运”做成一家互联网餐饮店,提供微信支付、线上订外卖等服务,立志打造中国第一时尚煎饼品牌。 
期刊
几年前,24岁的湖南农家女孩刘星宇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办了一家鱼缸厂,鱼缸生意红火了几年后便日渐衰落,她心里很上火。一天,刘星宇去潘家园市场送鱼缸,发现花鸟鱼市场上正在热销一种大的豪华水族箱,她一下子便明白了鱼缸生意不好的原因:现在人们居室装修越来越豪华,简陋的鱼缸已经上不了台面。于是,她打算转型生产豪华水族箱。  刘星宇深知要想“后来居上”,自己的产品就一定要有特色,步人后尘永远没有发展前途。为
期刊
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尝试从装满故事的MP3开始,用声音去抚慰留守儿童上学路上的孤单……  让耳朵通向心灵  如果不是一个下属工作犯错,刘新宇引咎辞职,他可能还一直做着《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按部就班地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一下子从忙碌的工作中清闲下来,刘新宇有些不适应,刚好一家期刊的记者朋友要去贵州做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得知刘新宇赋闲在家,便邀他同行。  在贵州大山里的一所学校,三十多个孩
期刊
在张书雁眼中,乡村是从一个又一个的菜市场开始的。四年前他关掉了运营14年的品牌策划公司,开始行走乡村,从当地的小菜场里寻找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在走过200个村庄、拜访了500多个乡村手艺人之后,他用自然造物这个分享平台,致力于手艺的再现、再造、再生,将传统之美呈现给世人。  从心里生出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很早之前,张书雁就在杭州开了一家策划公司,经营了14年,这个公司一年可以赚几千万元,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