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与实验并重 示范与研讨同行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全校性公开课;总体规划;方法引领;实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081—01
   公开课是一种常规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作为全校范围内的公开课,应该代表着最新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彰显着不同的学科特色与个人魅力,应该对学科的教学起到探索、示范和引领作用。笔者认为,在公开课的实施上,应本着“常态与实验并重,示范与研讨同行”的整体指导思想,将全校性公开课作为传播新理念、实践新课改、展示教师特色的平台和前沿阵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开课这一常规的教研活动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分步实施,加强整体规划
   笔者所在的高台一中在全校性公开课的规划上做到了每两年一个台阶,分三步稳步推进。全校性公开课的“三步走战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2014年3月—2016年1月):以“是否入格(‘格’是指我校教学新模式)”作为评价的基本立足点,重点尝试“一驱三模五环”教学新模式。
   2014年春季学期,教导处发布《对校内公开课的几点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十二堂公开课应该都是实验课,是按照新课程理念和高台一中“一驱三模五环”教学新模式设计和实施的样板课。此举旨在践行课改新理念,尝试课堂新教法。
   第二步(2016年3月—2018年1月):以“是否升格”作为评价的基本立足点,重点尝试“前置性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运用。
   在全校老师们对教学新模式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的基础上,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教导处又积极开展在翻转课堂视域下的“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新模式的运用研究。在对公开课的评价上进行目标升级,将“前置性学习”、微课的运用和小组互助学习作为仅次于新模式的重要指标来衡量。
   第三步(2018年3月— ):以“是否出格”作为评价的基本立足点,常态课与实验课并重,示范课与研讨课同行,提倡有效课堂、个性展示。
   为了更加注重实效,避免作秀、造假现象,真实展示教学过程,自2018年春季学期,教导处又进一步对全校性公开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活动定位上,努力做到“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在课型设计上,研讨课、示范课、教改实验课穿插安排,既注重新理念新教法的实践,又着力突出常态示范课的展示;在评价标准上,不局限于以往的固有标准,倡导学科特色与教师教学个性的彰显。
   “三步走战略”以形式上的改变来带动理念和教法的升级,在打造有效乃至高效课堂的路上留下的是一串串清晰而坚实的足迹。
   二、 细化要求,加强方法引领
   1. 明确一个目标:全校性的公开课是真实的课、是课例研究的课、是展示个性的课,是追求常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实验课,要努力实现从“规范”到“创意”的蜕变。
   2. 强化一种理念:聚众之长,采众之智 。全校性的公开课,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整个备课组和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组内某一个教师的个人教学成果的展示,而且是组内集体备课成果的集中展示。
   3. 坚持一个做法:反复打磨,共同成长。要让备课组内的所有人都参与到公开课中来,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来达到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4. 完善一套流程:提前申报——集中培训——组内打磨——试讲验收——全校展示——课后评议——评比定等。(1)认真遴选并提前上报下学期承担全校性公开教学的教师名单。做到老中青搭配、三个年级均衡、各学科全部涉及。   (2)实行公开课组内预审制度。教导处要求每个教研室在学期末时就认真遴选并提前上报下学期承担全校性公开教学的教师名单。在上课前一周由教导处把关领导、授课教师所在教研室主任和备课组的组长组成审核小组来分项审核。审核小组经过听课认为推荐人的课已经达到要求之后,授课教师方可正式上全校性的公开课;否则,授课教师要进一步进行修改,待合乎要求后方可在全校进行公开教學。(3)强化组内磨课。上课教师反复试讲,各备课组教师反复评课,不断打磨,日臻完善。
   5. 采取多种评价。(1)课后评价:教研室组织本学科的所有教师进行评课——教导处根据学科组评价与行政领导的评价来给每节课作定性与定量评价——教导处发布公开课简报——教导处向全校推荐有引领价值的公开课(写出推荐语)。(2)学期评价。设置多种奖项,对一学期以来的公开课进行评价,以此鼓励授课教师,并激发更多教师参与公开课、上好公开课的兴趣。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全校性公开课的质量从整体上年年都有新的提升。三种课型个性鲜明,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精品示范课不断涌现,既实现了新课改教学实验的目的,又充分发挥了学科示范引领的作用,达到了备课组成员共同成长的目的。
   实践证明,只要科学规划、精细设计,全校性公开课这一常规的教研活动不仅不会成为学校教研的一根鸡肋,而且会成为提升学校教研质量的强有力的平台,彰显出其无可替代的实践与引领作用。
  编辑:孟 刚
其他文献
近日,一则“大四学霸带半箱书跨7000里回家”的视频被各大媒体转载报道,同时引发热议。大学生假期带书旅途中或回家阅读,却遭到了一些网友的嘲讽。不少大学生宁愿把时间花在玩儿手机上,也不愿意用在读书上,反倒取笑別人读书,岂不怪哉?读教科书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很多大学生尚不能做到,那么读书的更高追求,使人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关爱、包容、敬畏、责任、自律这些人类公认的价值,作为“天之骄子”何能做到?更深层次地
期刊
四川江油,一位7岁小朋友的生日愿望,希望妈妈陪她去滑雪,便特意写了一张请假条,帮妈妈向单位请假。单位领导无意中看到假条后,直接特批假期,还批了1000元旅游基金。这一舉动让人既心疼又无奈。一句“再不去我就长大了”戳痛了多少父母的心。父母对孩子多些陪伴,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又是永恒的难题。二者很难取舍,但毋庸置疑,对孩子的陪伴,对家庭的责任始终是最重要的。将生活慢下来,或许
期刊
月底是不少杭州中小学的返校日,杭州第十三中学初二某班的学生们非常紧张,因为要先称体重,如果节后回来体重涨幅超过2公斤就要受每天跑步的“惩罚”。现在“小胖子”越来越多,造成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春节期间,正是容易“长胖”的时期,许多孩子一面享受各种美食,一面又懒得运动,于是“年后体重超標”不可避免。班主任这样的“狠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充满教育温情。显然,“防止节
期刊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然而如今过年回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件“又爱又恨”的事情。不仅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还要跟不熟的亲戚坚持“尬聊”,许多人甚至因此患上了“春节社交恐惧症”。于是乎,“教你如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春节自救指南”等春节社交攻略纷纷刷屏,成为了一种流行于网络又作用于现实的“春节亚文化”。有人說导致年轻人患上“春节社交恐惧症”的根源在于年龄的代沟,也在于文明的差距。那
期刊
11日是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准时起床上班成为不少人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不少人认为提前一天睡个够,就能保证充足的精力。专家提醒,睡眠是无法“补”回来的,睡得太多,反而更没精神。新年肇始,呼唤新气象新作为,春节大假已经结束,对党员干部来说,一要及时调整状态,二要加强体育锻炼,三要制定工作计划。春节是新的开始,党员干部要振奋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归工作,为2019年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做出不
期刊
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第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7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担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超过60年。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持开展8轮初中数学教改实验,提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论包括四条基本原理:以学定教、情智相生、活动致知、最近发展
期刊
石永川: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教师,荣获“兰州市城关区优秀班主任”、“兰州市城关区教学新秀”、“兰州市教学新秀”等称号;多次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等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荣誉;2017年在“创新杯”全国现场课上获得特等奖,2018年甘肃省“一师一优课”比赛中获得甘肃省优课一等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与国家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息息相关。特别是
期刊
2018年12月5日至6日,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学习贯彻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林铎书记详细分析全省教育形势,提出“五个并重”,对未来全省教育发展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近几年,兰州新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师资队伍,提升
期刊
因排名靠后,东华理工大学怒了!东华理工大学发表严正声明,认为上海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数据采集存在错漏,将其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按缺项处理,导致排名情况与实际严重不符,影响了办学声誉。这次高校怒怼排行榜,引发对排行榜公信力的关注。提高我国大学排行榜的专业性,还任重道远。目前的大学排行榜,普遍存在专业性、独立性不够的问题,大学排行榜所采用的排行指标,基本都是外在的指标,难以反映
期刊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欺凌;表现;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025—01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离婚率不断上升,留守儿童的监管缺失,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增多。尤其是发生在陕西省米脂县三中的持刀伤人事件,将“校园欺凌”再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