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6日,首届北京798国际版画博览交易会在百雅轩798艺术中心、梯级艺术中心开幕。本着“版画走进家庭,版画走向国际”的宗旨,组委会邀请了63位外国艺术家和148位国内艺术家参展,共展出作品735件,涉及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等各个艺术版种,其中不乏版画界前辈如李桦、黄新波、古元、彦涵、王琦、力群的版画作品,除此之外,一部分非版画艺术家也应邀创作了版画作品参展,包括著名艺术家王怀庆、罗尔纯、罗中立、尚扬等。
开幕当天到场的众多嘉宾表示版交会的举办恰逢其时。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目共睹,市场上油画、中国书画高价频出,而版画却一直不温不火没能搭上艺术市场高速发展的车。批评家殷双喜表示,在韩国首尔一个不起眼的旅馆里都挂着原创版画,但是在国内,五六星级的酒店里挂的却是一些装饰画或者复制油画,艺术与酒店的品味很不相符。设施一流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在建成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艺术品挂在里边,只有广告,虽然最近有了艺术品,但都是比较流行的商业性质的国画,好的艺术品总是被挡在公共空间之外。“物美价廉”的原创版画也未能占领公共空间这一领地。
上世纪40年代,在抗战胜利不久国际友人和盟军要回国之际,他们购买了中国抗战版画600多件,大概2.5美元一幅,在当时可以说价格不菲,后来这批作品被带到了欧美,如今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被欧美知名博物馆收藏,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迈出国门、走向市场,版画成为最早步入市场的一个画种。到了50年代,媒体上刊登的几乎都是版画作品,但是差不多2000年以后媒体上就很少再看到版画作品的登载。
现在最早步入市场的版画却没了市场。大多数人认为版画是一个边缘的画种,似乎和其他艺术形式是不对等的,可复制的就不是原创、版画跟印刷品差不多的概念模糊的存在着,以至于版画那么不招人待见。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王华祥用纠结来形容自己从事了27年的版画教育及创作工作,在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经历了在没有市场的时候处处都能见到版画作品发表的年代之后,却未能看到市场经济给版画带了什么好处。“每一届学生4年,我要告诉他们版画是怎样的,告诉他们这是艺术,告诉他们这个艺术是多么的好,但是我很清楚,他们毕业之后面临的是没有工作,他们作为自由艺术家可能不能生存。”王华祥还直言,如果中国没有文凭,或许选择版画专业的人会非常少,即便在中央美院这样的学府,大家学版画也不是冲着艺术来的,学历是很重要的因素。每年基础部选系的时候国、油、雕的老师介绍自己专业都非常自豪,说国画是国粹,说油画市场很大,可是版画没什么可以跟他们PK的,王华祥实话实说了版画系最大的优势:“版画家容易改行。” 听起来十分讽刺,但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曾经获得中国美术最高奖项的版画家的他如今他也改了行,很少做木刻了。
虽然有许多“大腕儿”是版画出身,如徐冰、周春芽,方力钧,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成为腕儿的机会,当你是个普通人的时候,作为一名版画艺术家如何生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便像古元、李华这样大师级版画艺术家的作品也依然没有市场。
在新兴木刻运动之前的传统版画都属于复制版画,它是由画家作画稿,然后经由刻工刻版,印工拓印而成,画、刻、印三者是分离的,而新兴木刻则属于创作版画,所有程序均由艺术家一人完成,更能体现艺术家的本意。
如今版画的创作力量逐渐向学院集中,学院的教育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关注,这样一来版画创作过于强调学术性、更加精英化,与受众群体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是版画作品卖相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1年鲁迅先生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木刻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与广大人民群众相连,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版画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传播力,无论是老百姓还是高官、知识分子都能接受,当年成功的艺术家都对自己的版画创作进行了改良,这种改良完全是为了适应老百姓的审美需求,王华祥说,“这种目光向下的态度恰恰使他们获得了最高的尊重,最宽的市场影响力。”但是今天人的目光都是朝上的,不会考虑大众需要什么东西,“作为艺术家我是很骄傲的,从来不会往下看,但是这恰恰是我们最致命的问题,当年那些大师能让老百姓、让农民看懂他的画,今天我们有什么资格,在学了版画之后就好像就高人一等了,版画就阳春白雪了,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很致命的问题。”
如今在市场上常见的除了创作版画外还有通过技术手段“复制”名家名作(非版画作品)的版画,在整个制作过程艺术家本人会参与,同时会在最终的成品上署名,并注明版数。
本次版交会参展的罗中立的丝网版画《父亲》就属于名家名作“复制”版画,56X75cm的作品占据了整面展墙,据悉该作品共用了60多个版,制作时间长达一年多,该展品的右下角标注着“23/99”,这里的99代表该作品共印制99张,23则表明这一件作品是印制的第23张,由于是手工印制,每件作品在颜色和层次上都会有差别,编号越靠前的效果越好。
这一类版画制作工艺虽不简单,但是由于产量相对于原作要高很多,所以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一张价值不菲的名家作品,其版画价格相对而言是可以承受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这类版画作品极大限度的扩大了艺术的传播范围,同时它又具有艺术性,不同于一般的印刷品,填补了市场空白。
虽说版画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性导致了其价格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较低,但是它的制作所投入的精力、财力、设备、空间几乎不亚于任何艺术形式,艺术家同样也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价格也不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于版画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分享性和传播力,这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比及的,这也决定了版画的市场必须越走越宽,走进家庭、步入生活。
开幕当天到场的众多嘉宾表示版交会的举办恰逢其时。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目共睹,市场上油画、中国书画高价频出,而版画却一直不温不火没能搭上艺术市场高速发展的车。批评家殷双喜表示,在韩国首尔一个不起眼的旅馆里都挂着原创版画,但是在国内,五六星级的酒店里挂的却是一些装饰画或者复制油画,艺术与酒店的品味很不相符。设施一流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在建成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艺术品挂在里边,只有广告,虽然最近有了艺术品,但都是比较流行的商业性质的国画,好的艺术品总是被挡在公共空间之外。“物美价廉”的原创版画也未能占领公共空间这一领地。
上世纪40年代,在抗战胜利不久国际友人和盟军要回国之际,他们购买了中国抗战版画600多件,大概2.5美元一幅,在当时可以说价格不菲,后来这批作品被带到了欧美,如今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被欧美知名博物馆收藏,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迈出国门、走向市场,版画成为最早步入市场的一个画种。到了50年代,媒体上刊登的几乎都是版画作品,但是差不多2000年以后媒体上就很少再看到版画作品的登载。
现在最早步入市场的版画却没了市场。大多数人认为版画是一个边缘的画种,似乎和其他艺术形式是不对等的,可复制的就不是原创、版画跟印刷品差不多的概念模糊的存在着,以至于版画那么不招人待见。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王华祥用纠结来形容自己从事了27年的版画教育及创作工作,在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经历了在没有市场的时候处处都能见到版画作品发表的年代之后,却未能看到市场经济给版画带了什么好处。“每一届学生4年,我要告诉他们版画是怎样的,告诉他们这是艺术,告诉他们这个艺术是多么的好,但是我很清楚,他们毕业之后面临的是没有工作,他们作为自由艺术家可能不能生存。”王华祥还直言,如果中国没有文凭,或许选择版画专业的人会非常少,即便在中央美院这样的学府,大家学版画也不是冲着艺术来的,学历是很重要的因素。每年基础部选系的时候国、油、雕的老师介绍自己专业都非常自豪,说国画是国粹,说油画市场很大,可是版画没什么可以跟他们PK的,王华祥实话实说了版画系最大的优势:“版画家容易改行。” 听起来十分讽刺,但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曾经获得中国美术最高奖项的版画家的他如今他也改了行,很少做木刻了。
虽然有许多“大腕儿”是版画出身,如徐冰、周春芽,方力钧,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成为腕儿的机会,当你是个普通人的时候,作为一名版画艺术家如何生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便像古元、李华这样大师级版画艺术家的作品也依然没有市场。
在新兴木刻运动之前的传统版画都属于复制版画,它是由画家作画稿,然后经由刻工刻版,印工拓印而成,画、刻、印三者是分离的,而新兴木刻则属于创作版画,所有程序均由艺术家一人完成,更能体现艺术家的本意。
如今版画的创作力量逐渐向学院集中,学院的教育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关注,这样一来版画创作过于强调学术性、更加精英化,与受众群体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是版画作品卖相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1年鲁迅先生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木刻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与广大人民群众相连,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版画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传播力,无论是老百姓还是高官、知识分子都能接受,当年成功的艺术家都对自己的版画创作进行了改良,这种改良完全是为了适应老百姓的审美需求,王华祥说,“这种目光向下的态度恰恰使他们获得了最高的尊重,最宽的市场影响力。”但是今天人的目光都是朝上的,不会考虑大众需要什么东西,“作为艺术家我是很骄傲的,从来不会往下看,但是这恰恰是我们最致命的问题,当年那些大师能让老百姓、让农民看懂他的画,今天我们有什么资格,在学了版画之后就好像就高人一等了,版画就阳春白雪了,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很致命的问题。”
如今在市场上常见的除了创作版画外还有通过技术手段“复制”名家名作(非版画作品)的版画,在整个制作过程艺术家本人会参与,同时会在最终的成品上署名,并注明版数。
本次版交会参展的罗中立的丝网版画《父亲》就属于名家名作“复制”版画,56X75cm的作品占据了整面展墙,据悉该作品共用了60多个版,制作时间长达一年多,该展品的右下角标注着“23/99”,这里的99代表该作品共印制99张,23则表明这一件作品是印制的第23张,由于是手工印制,每件作品在颜色和层次上都会有差别,编号越靠前的效果越好。
这一类版画制作工艺虽不简单,但是由于产量相对于原作要高很多,所以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一张价值不菲的名家作品,其版画价格相对而言是可以承受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这类版画作品极大限度的扩大了艺术的传播范围,同时它又具有艺术性,不同于一般的印刷品,填补了市场空白。
虽说版画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性导致了其价格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较低,但是它的制作所投入的精力、财力、设备、空间几乎不亚于任何艺术形式,艺术家同样也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价格也不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于版画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分享性和传播力,这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比及的,这也决定了版画的市场必须越走越宽,走进家庭、步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