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塘 传统村落的美丽蝶变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后初晴的龙塘村,云雾缭绕。群山、梯田、村庄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着众多风情各异、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凝结着历史的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逐渐衰落,贵州龙塘村就是其中之一。龙塘村位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梯田茶林云雾缭绕,吊脚木楼依崖而建,淳朴的苗民世代居住于此,沿袭着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村民面对生活的压力,纷纷外出务工,村内的常住人口逐渐减少,被列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龙塘村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直到2018年,雷山县人民政府携手社会资本助力龙塘村复兴,才让这个传统村落迎来美丽蜕变。
  改造前,当地村民为了抵御严寒,用铝合金门窗封闭了颇具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美人靠”,木楼底层堆放农具的架空层也被村民用水泥和砖头围筑成墙。诚然,这是一种对传统建筑风貌的人为侵蚀,但也是他们真实生活需求的体现。在传统农耕时代,产居结合、就地取材的木构吊脚楼,已经无法满足村民对舒適便利生活的需求。一边是田园牧歌式的理想,一边是现实的发展与生活的需要,如何给这个走向衰败的传统苗寨一个满意的解答?当地政府本着“尊重历史,拥抱未来”的改造理念,决定在“风貌保护区”内对村民进行民居改造示范,并在保护区外选址植入具有未来感的地标建筑“龙塘山房”。

传统民居的新生


  在对“风貌保护区”的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平衡传统建筑和现代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材料完美结合。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将村民需要新增的生活空间整体植入到原房屋的底层,同时留出部分区域,为村民避雨、遮阴、社交、停车等日常需求提供场所。
  龙塘村的原民居有着两面倾斜的屋顶,上面覆盖着小青瓦。漫漫历史长河,穿越岁月沧桑,青瓦房庇佑着村人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老人以深邃的目光送走一群群仓促而又匆匆的过客。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让外来人看到了这片未受污染的天空,纯净而高远。这些景象触动着观者的内心,为了延续这份对传统老宅的情愫,“风貌保护区”在重新划分老宅室内空间布局的同时,还采用仿古建筑屋顶形式美化老宅屋顶,以不同的屋顶类型相互组合、穿插,让屋顶层次更为丰富。


通过改造龙塘村传统民居的架空层、外墙面和屋顶,让这些布满岁月痕迹的老房屋重获新生。


在慵懒的假日下午,泡一杯咖啡,捧一本书,独倚轩窗,静看云卷云舒;夜晚遥望星空,寻找最亮的星星,许下最美的愿望。


过去与未来遥相呼应


  保护区外的“龙塘山房”是一处新建的建筑群落,选址与“风貌保护区”两两相望。新颖的房屋式样与传统民居有着传承与变化,仿佛是龙塘苗寨的过去与未来在进行着空间的对话。“龙塘山房”内含8幢单体民宿,并设有餐厅、悬崖剧场、无边泳池等功能区,配以登山步道和原生态美景,助推龙塘村文旅融合发展。
  “龙塘山房”生长于山脊上,高低错落,彼此互不干扰。房屋外形由传统的苗族吊脚楼演变而来,建筑材料选用玻璃、金属板等现代材料与毛石、小青瓦、木材等当地材料混合使用,结合现代的建造手法体现出传统吊脚楼依山而建的特点。整体建筑悬浮于山林坡顶,远观若隐若现,近观与山融为一体。




室内宽敞通透的落地窗和室外景观露台为游人提供了宽阔的视野,高眺望远,祥云缭绕的苗寨全景尽收眼底。



  “龙塘山房”银白色公共区域则突破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试图营造出精致纯净的现代感,并与自然山野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获得既冲突又合谐的奇异审美视角。建筑根据山体的高差自然分为两个“L”型结构,上下连接,相互咬合。上部探向远山,下部内敛于半坡,依据山形山势形成流动的边界,嵌入山体与森林,以抽象的形式对话传统龙塘苗寨。交错咬合的建筑结构获得了最大化的景观活动面,分别形成了两个不同高差的室外景观露台,上层屋面可登高望远,一览村落人文与自然美景;下层屋面结合使用功能,形成景观剧场和无边泳池。
  如今,龙塘村从当年的贫困村摇身成为如今的示范村。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建筑之美在这里相辅相成,形成了美妙的三重变奏,气势磅礴,润物无声。层层梯田与精美别致的吊脚楼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掩映在丛林深处或立于山脊,村民用苗绣与蜡染展示传统手工艺术之美……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其他文献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软实力的提升与培养机制研究是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在构建软实力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点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软实力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功能与影响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培养机制。
文章从建设思路与规划、运营模式、教学平台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室的建设效果及意义。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室的建立,促进了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室的实践,创新了教学教研方法。同时,基于深度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了现代制造业高级人才,对中国制造业的教育改革具有突破性意义。
首尔市立大学是服务和代表首尔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文章介绍首尔市立大学的办学定位及理念,内部治理体系的结构、职能及运营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首尔市立大学内部治理的特点,阐述其对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的启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一伟大历程中,西藏广大妇女的脱贫构成了我们理解西藏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两名西藏脱贫妇女典型进行了访谈分析,并对西藏妇女脱贫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发现西藏妇女脱贫经验既包括政府的强力支持以及市场导向的外在动力,也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自我脱贫需求的内生动力,这些经验为西藏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对智慧教育的内涵和体系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智慧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最后结合教学实例对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教学体系的策略进行了系统化地分析,期望对高职院校智慧教学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基础已然变化,如社会大流动导致的乡村人口结构变迁、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关系嬗变、乡村社会秩序转变为“礼”“法”相容的共存图式等。乡村社会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如乡村社会共享价值断裂导致的社会治理精神断层,时空脱域与乡土脱嵌引起的社会治理参与困境,乡村精英大量流失引发的社会治理危机,现有治理方式在驱动乡村社会内源性发展上的乏力等。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可以从开展流动性治理,延展乡村社会治理空间;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凝聚乡村社会共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弥补精英治理缺陷;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日本捐赠给中国物资上写印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文韵语引起了中华儿女的普遍共鸣。对长屋王的日本汉诗《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进行佛教文学文本话语回溯,对《唐大和上东征传》所记载的鉴真东渡日本时携带的《大涅槃经》进行佛教文献语言学研究,进而提出,关注和研究中日文化传播交流史、巩固和拓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在全面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广泛地重新挖掘承载中日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献材料。
从消费者视角切入,结合准社会交往理论及认同同化理论,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技术,探索慢时尚博主的独特特性,以及消费者因接近慢时尚博主而践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深度呈现了消费者从“近朱”到“变赤”的转化过程和生成机制。结果发现,消费者对慢时尚博主的可持续性和真实性特性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即消费者认同感,进而与慢时尚博主逐渐建立准社会交往关系,消费者对个体、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意识不断被同化,并在日常的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中得以显现。基于此本文建构了慢时尚博主特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影响机制,也是
在蜀绣这一道路上,郝淑萍从未停止脚步。  讲述郝淑萍的故事,是想说明,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女性,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甚至将中国引以为傲的传统艺术作为国礼送到其他国家,成为大国间友谊的桥梁。她取得的成就,既得益于我们国家对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大力保护和传承,也和她的个人特质有关,强势、自信、不受传统偏见的束缚,又具有极高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人,也许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了解郝淑萍,也能帮助我
期刊
精密如钟表机芯,壮阔如世界肌理,我们基于数字化时代已有的现代概念,对网络、基因编程、人体改造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极端的畅想,刻画了赛博朋克的世界.但在社会机器的无情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