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是一个温暖的词,但过度关怀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i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关怀强迫症”,是指过度关怀别人,但并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关怀别人的心理需要,既强迫自己去关怀别人,也强迫别人接受关怀。这种霸道的“关怀”,极易出现在亲子之间。
  小瑞恨得牙根儿痒:妈妈这样做,等于向同学们宣告,自己是个“妈宝”,完全没有生活能力
  最近几天,13岁女孩小瑞和妈妈窦女士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妈妈说话她不理,让她做事她不做,妈妈冲她嚷嚷她就出门散步。妈妈束手无策,只能暗骂一句:“死丫头不知好歹!”
  本来亲密无间的母女为什么要冷战呢?这要从一周前的亲子游说起。
  小瑞所在的班级组织周末亲子游,旅途中交流家庭教育心得,窦女士欣然报名参加。窦女士不是对旅游和交流感兴趣,而是不放心小瑞乘车外出。
  旅途中,窦女士把小瑞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完全是出于习惯,结果小瑞的同学和同学的家长都十分惊讶:原来完美父母是这样的!
  比如,同学们有的穿着镂空的凉鞋,有的穿着轻薄的运动鞋,只有小瑞穿着厚重的户外鞋,窦女士担心郊外的复杂路面让小瑞受伤。
  再比如,无论在大巴车上还是在徒步过程中,每隔20分钟窦女士的手机都要振铃,提醒她给小瑞补水。看着窦女士熟练地拧开水瓶盖,将水瓶殷勤地递到小瑞嘴边,小瑞的同学们都捂嘴偷笑,窃窃私语,小瑞则满脸通红,尴尬不已。窦女士不为所动,一边用命令的目光逼小瑞喝水,一边对大家说:“笑什么笑,都赶快补些水吧,不然一会儿中暑就麻烦了。”
  更让小瑞难以忍受的是,吃饭的时候妈妈不停地给她夹菜,还一个劲儿哄她吃,就像照顾小宝宝那样。
  小瑞小声拒绝:“妈妈,别这样,我又不是没有手,同学们都看着呢!”
  窦女士就像没听见:“多吃点青椒和番茄,补充维生素,卤牛肉挺新鲜的,优质蛋白质,可以多吃两块……”
  当着全班同学和家长的面,小瑞不便发作,但恨得牙根儿痒:妈妈这样做,等于向同学们宣告,自己是个“妈宝”,完全没有生活能力。
  亲子游进程过半的时候,同学们对小瑞的嘲笑变成了抱怨,因为他们的家长受窦女士的感染,开始学做“完美父母”,于是窦女士的独角戏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溺爱比赛。
  第二天,小瑞在班里成了众矢之的,而小瑞认为妈妈是罪魁祸首,于是不理妈妈。窦女士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觉得委屈。
  事实上,外人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窦女士在家对小瑞的照顾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试举两例来证明:
  第一,每晚12点和凌晨3点,窦女士的手机都会振铃,她会立刻起床,摸黑进入小瑞的房间,看小瑞睡得好不好,是否蹬开了被子。
  第二,每天早晨起床时,小瑞都会看到三套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摆在床头,那是妈妈给她搭配好的,供她选择。
  仅此两条,有多少妈妈能做到?窦女士的委屈似乎值得同情。
  强行向孩子提供孩子并不需要的关怀,看上去是负责任,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但殊不知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窦女士应该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治疗,因为她患有“关怀强迫症”。
  所谓“关怀强迫症”,是指过度关怀别人,但并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关怀别人的心理需要,既强迫自己去关怀别人,也强迫别人接受关怀。这种关怀,多发生在最亲密的家庭或人际圈子中,虽然这种行为是基于爱或友谊,但处理不当就容易变成危害,偏离了最初良好的愿望。
  像窦女士这样患有关怀强迫症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他们强行向孩子提供孩子并不需要的关怀,看上去是负责任的表现,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但殊不知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关怀强迫症患者的童年大多呈现两个极端:
  第一,从小被父母过度关怀,于是习得了这种错误的育儿方式,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多多益善,越多越能证明自己是好父母。
  第二,从小备受冷落,缺乏亲情滋润,于是把孩子当成童年的自己,拼命予以补偿,试图填补心理上的空洞。但是,心理上的空洞是无底洞,是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填补的,所以关怀就表现得毫无节制,近乎疯狂。
  父母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给孩子获得经验的自由,才是更高层次的关怀
  “关怀”虽然是一个温暖的词,但父母过度的关怀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其一,父母的过度关怀容易把孩子养成“巨婴”。
  今年29岁的小叶在一家医院做会计。每天早上她乘公交车上班,妈妈会陪她走到公交车站,目睹她上车,甚至在窗外提醒她后排有座位。这样的母女送别场景由来已久,从小叶上小学起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庭仪式。
  但是温馨的仪式带来的不是感动,而是担忧。小叶的妈妈说:“小叶太依赖我了,没有一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去外地上大学,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每天早上给我打电话,问穿哪件内衣。这怎么行啊!我没办法,只好提前退休,去她上的大学附近租房照顾她。”
  对于女儿的未来,小叶妈妈苦笑:“快30的人了,还没有对象,难道让我替她谈恋爱吗?”
  其二,父母的过度关怀容易逼孩子远离家庭。
  大二學生小康已经两个暑假没有回家了,理由是“回家不自由”。他说自己在家的时候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什么都得听父母的。如果他反抗,父母就会说:“我们都是为你好,听我们的没错!”
  现在小康一个人留宿在学校,虽然寂寞,却也自由自在:“我自己安排勤工俭学,自己计划开销,感觉空气中全是自由的味道!”
  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要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必须体验生活,积累足够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克制自己的关怀冲动,学会放手,给孩子获得经验的自由,才是更高层次的关怀。
  建议父母们这样做:
  首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过度关怀给孩子造成的危害。其次,关怀孩子时,要抑制“我是为了你好”的霸道观念,多想一想“我这么做,孩子是否真正需要”。再次,回忆自己的童年,如果有亲情缺失,找机会与长辈和解,获得心理平衡。最后,如果感觉自己的过度关怀难以抑制,给孩子造成了较大困扰,说明关怀强迫症已经发展到了较严重的程度,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现在有些年轻家长忙于事业,顾不上孩子,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于是,孩子跟着老人长大,就连晚上睡觉也由老人陪着。对此专家表示,孩子不宜跟老人长时间相处,更不宜长期跟着老人睡。因为这样做,对双方都不好。  对老人而言,影响休息。孩子精力充沛,睡觉时可能会蹬被子。老人关心孩子,往往睡得不踏实,总要半夜起来看看,帮忙给孩子盖被子等。这样,老人就无法休息好。  对宝宝而言,不良影響更多:  1.睡眠质量不好
哄孩子睡觉,是多少妈妈的噩梦  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带孩子难,难的不是侍候孩子吃饭穿衣,也不是陪孩子玩耍,而是哄孩子睡觉!  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咱可以换个花样吃,或者晚一会儿再让孩子吃;孩子不想穿这件衣服,咱可以换一件;孩子喊着让陪他玩,也不难做到。但是哄孩子睡觉却没那么多选择,到了时间就得睡觉,不然对身体不好。  这点常识我们都懂,但是孩子不懂。或者说,他们即使懂一点点,也不当回事。何况对一些
日本筑波大学和神户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与更好的认知能力有关,认知能力又与学业表现有关。  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对执行功能不佳的孩子帮助最大。执行功能指的是三种认知技能:  第一种是抑制冲动和反射类行为的能力。为评估这种能力,研究人员要求孩子们说出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单词的字体颜色。当单词和字体颜色匹配(如“红”以红色字体显示)时,任务相对容易,但当两者不匹配(“红”以蓝色字体显示)时,通常需
问:2016年暑假里,我12岁的儿子和4名同学结伴去水库游泳。我儿子溺水,4名同学吓呆了,不但不施救、不求救,而且慌忙逃离现场,甚至不来向我报信。直到第二天我上门询问时,他们才如实相告。我连忙赶到水库打捞,儿子早已溺亡。请问,我儿子的4名同学明知我儿子溺水,没有施救,还故意隐瞒真相,是否要对我儿子的死亡承担责任?  孟建勇(河南鲁山)  律师意见:您的儿子是未成年人,您和妻子对他负有教育、监督、管
稍稍关注一下新闻,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关于孩子离家出走的报道很多。每一个出走事件背后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的孩子身心受损,家长心急如焚,老师四处奔忙。下面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陈是家里的独生子,今年上高一,父母对他抱有很大期望,从小就对他要求很严。中考前,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小陈,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从那以后,父母对他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说“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好大
带娃,不只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要参与,而且很多爸爸也喜欢带娃,并且带得很好。  爸爸带娃,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  上周六,我和闺蜜约好去逛街买美裙。正好孩子爸调休,我就把孩子托付给他:“今天我和朋友去逛街,女儿交给你了啊。”  孩子爸抱起女儿:“去吧去吧,我会跟女儿玩得开心,吃得饱饱。”我略微交代几句就走了。  我们逛了半天商场,转眼到了中午,我跟闺蜜商量找个地儿吃午饭。闺蜜说:“你都出来半天了,也
台湾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个单元剧是《妈妈的遥控器》。它以荒诞的剧情,揭示了中国式的亲子矛盾。  纪太太跟丈夫离婚了,她的世界只剩下儿子小伟,而小伟不听话让她十分难过。此时,她从神秘人那里得到一个遥控器。同一时间,小伟为了去毕业旅行,伪造了成绩单。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星期三”,而且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对话……小伟感到恐慌,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联词:微风,舒畅,酸痛,大自然,久久,白云,鸟儿,远远  徐徐微风迎面吹过,好似母亲的双手轻轻抚摸我的脸颊,我酸痛的眼睛得到放松,身心无比舒畅。初秋已至。近旁的小草脱去绿袍,披上金黄色秋装;鲜花悄悄卸下盛装,准备离开春夏舞会;树上的果子換上了红装,像待嫁新娘,美滋滋地等待园丁的采摘。远远望去,那一簇簇、一串串黄金般的桂花,在阳光下怒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瞧,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它们排着整齐
儿子成了“小电视迷”  2003年6月,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完成了3年研究生的学习,并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当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家时,发现9岁的儿子已经成了小电视迷,哪个频道几点钟有什么节目,早在他的心里排好了队,看完这个看那个。有时,忙得吃饭都要把碗从餐厅端到客厅,宁愿不吃菜也要看电视。  我母亲心疼外孙,就把菜端到客厅,结果菜碟、汤碗大转移,全家人都跟着从餐厅挪到客厅。即便这样,孩子
众所周知,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妈妈缺位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引发悲剧。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依次放开,许多妈妈摩拳擦掌,因为她们有了修正教育方法的机会。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教授夏妍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如何做合格妈妈这个话题。  妈妈不合格,孩子多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偏激行为,如叛逆、孤独、抑郁、早恋、厌学等  李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