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外固定支架联合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单侧外固定支架联合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的初始稳定性. 方法 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CT扫描左下肢,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正常的胫、腓骨几何模型.以此为基础,应用单、双根腓骨移植结合外固定支架分别重建4个胫骨缺损的三维模型(缺损长度分别为5、10、15、20 cm),采用Hypermesh 10.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在Ansys v.11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测量腓骨植骨块的压应力、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和整个有限元模型的应力集中点.结果 正常胫骨模型的最大von Mises压应力为8.768 MPa,集中区域为胫骨远端1/3.腓骨移植植骨区von Mises压应力和位移随着植骨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样的植骨长度,单腓骨移植植骨区的yon Mises压应力为双腓骨移植的1.37~ 1.77倍.单腓骨移植的腓骨移植块间位移(IFM)较双腓骨移植大1.13~2.45倍.当单腓骨移植块长度为15 cm时,其腓骨移植块IFM为1.28 mm;双腓骨移植长度为20cm,其腓骨移植块IFM为0.96 mm.模型的最大von Mises压应力集中于第2、3骨-钉界面. 结论 在单腓骨移植结合外固定支架的修复胫骨缺损有限元模型上,植骨块长度> 15cm可导致植骨块yonMisesd压应力和IFM过大,胫骨缺损长度>15 cm时应选用双腓骨移植.在选用腓骨移植结合外固定支架修复胫骨缺损时,应特别注意第2、3枚固定针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SummaryNo clear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about the preference for CT versus MRI for detec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Both methods are statistically comparable with respect to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期刊
目的 自行设计一种自定位微创钢板,比较其与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40只成年雄性山羊,建立山羊左股骨干骨折(AO分型为32-A3.2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n=20):实验组应用自定位微创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应用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2、4、6、8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实验动物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及骨折愈合
目的 探讨累及内踝后丘的三踝骨折患者的流行病构成及损伤特征. 方法 利用图像处理系统(PACS)和病例查询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成人累及内踝后丘的三踝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段、致伤原因和骨折AO分型等项目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结果 共统计成人累及内踝后丘的三踝骨折66例,占同期三踝骨折总数的21.6% (66/306).其中男36例(54.5
踝关节骨折常并发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这些韧带主要包括外侧副韧带、下胫腓联合以及三角韧带.当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如旋前外翻2°、旋后外旋4°以及旋前外旋型骨折,通常情况下大家往往对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而对三角韧带损伤常常采用保守疗法.虽然有大量的文献[1-3]报道保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和观察项目的细化,近年来一些学者[4]也对保守治疗三角韧带损
期刊
目的 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 ~ 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 cm×6cm~33cm×11 cm.术中切取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CoCrMo纳米微粒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CoCrMo纳米微粒.将75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基础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注射剂量为50、250、500、1000 μg/kg的CoCrMo纳米微粒生理盐水悬液,1次/周,连续10周.第11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中Co、Cr离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内侧短缩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201 1年12月至2013年3月采用外侧扩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内侧短缩型跟骨骨折15例16足,男11例,女4例;年龄30 ~ 44岁,平均37岁;其中SandersⅢ型8例9足,Ⅳ型7例7足.术中16足均经斯氏针撬拨、牵引和侧方挤压等常规复位方法纠正了关节面塌陷、跟骨增宽等畸形,但由于仍遗留较明显的内侧短
目的 探讨桥接钢板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6例(26足)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4.6岁.26例患者均采用桥接钢板内固定行跖跗关节融合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3个月,平均8.9个月.术前摄负重位X线片和CT片,制定个体化融合方案.记录损伤愈合时间及相
目的 观察采用一期彻底清创、经伤口复位、克氏针经皮穿距下关节内固定的方法治疗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1 ~ 60岁,平均39.6岁;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8例,ⅢA型11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4例.将跟骨内侧伤口一期彻底清创,经伤口复位,然后采用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复乳-固化法制备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取48只家兔,按沈霖造模法制作双侧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1个月后局部彻底清创造成骨缺损,A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万古霉素,C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7d、2周、4周测定各组动物血清C-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