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别于过去简单、刻板的教学,现今的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应当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生产环境下的人才需求。为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应增强师生互动,改革实训教学方式,校企联合开展实训教育。
关键词: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7-0036-01
现代社会对钳工的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之外,更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高职类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对高职钳工的实训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一、社会对钳工需求的转变
近二十年来,科技发展的速度令人吃驚,许多行业出现了机器代替人类的场景。而钳工作为机械制造的基础技术,也正面临着转型问题。以前,高职院校在对钳工进行实训教学时,动手能力一直视为重中之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不仅需要钳工会基本的制造加工技术,更需要他们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机器辅助人类、甚至代替人类进行工作。而想要制造出这样的机器,就离不开钳工,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当代社会所需要的钳工,要有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着的坚守,要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
二、传统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项目相对单一枯燥,导致学生不感兴趣、没有耐心去学
在以往的钳工实训中,基本的模式都是让学生使用锉刀以及钢尺还有钳台等工具进行基础的锉削练习。这样枯燥乏味的实训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实践动力。再加上实训环境大都是在类似于工厂的环境进行,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念头。而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地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也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训中,简单基础的实训教学与平时在课堂里听到的高深理论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训中却没有办法付诸实践,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限制了其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
2.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钳工工作认识不系统、不深入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往往是一个教师给几十名学生讲课,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给每个学生都进行细致的知识教授。教师按照课程安排进度授课,而学生却跟不上,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使得实训教学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太大的真正意义。如此一来,钳工实训教学就成了高职钳工的被动实践任务,而不是主动检验自己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大好时机。
3.高职钳工的实训教学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而非社会的实际需要
受场地、设备、人工、经费等限制,学校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拥有社会企业中的实际操作条件。所以,在一般的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校方只能按照教材和实训教学流程来进行安排。而社会企业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在企业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对钳工的实践操作有更多、更高、更新的应用性要求。二者的需求差异,也就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实训教学操作中也许成绩不错,但是真正投身社会应用操作中时却四处碰壁的情况。
三、对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时代在变迁,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高职学生只有对钳工工作的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才能激发对钳工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作为第一动力,相信学生会主动去针对自己的所学进行思考,并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想要达到这一步,就必须依靠教师与学生间进行更深入、更频繁的沟通。在教师的授课与指导下,学生会逐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有所成。
2.实训教学的多样化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沿袭传统的高职钳工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举办理论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创新竞技大赛等活动,营造创新性思维环境,促进创新性思考。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思考、乐于思考、习惯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3.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钳工工作的相关知识教学后,可以借助社会企业更为丰富、更新潮的工作环境进行实训学习。这样一来,在企业这个现实且贴地气的实训环境中,高职学生可以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里的知识围栏,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所学,通过动手实训,获得多种角度的思考。在企业的环境下实训,再加上学校教师的指导解析,高职学生也能拥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思考和调整。而通过这样一系列思考、表达、实践的机会,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总之,在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技能和职业素养。不管是在实训教学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拥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钳工,一定会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2]王秀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职教通讯,2015(11).
关键词: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7-0036-01
现代社会对钳工的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之外,更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高职类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对高职钳工的实训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一、社会对钳工需求的转变
近二十年来,科技发展的速度令人吃驚,许多行业出现了机器代替人类的场景。而钳工作为机械制造的基础技术,也正面临着转型问题。以前,高职院校在对钳工进行实训教学时,动手能力一直视为重中之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不仅需要钳工会基本的制造加工技术,更需要他们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机器辅助人类、甚至代替人类进行工作。而想要制造出这样的机器,就离不开钳工,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当代社会所需要的钳工,要有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着的坚守,要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
二、传统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项目相对单一枯燥,导致学生不感兴趣、没有耐心去学
在以往的钳工实训中,基本的模式都是让学生使用锉刀以及钢尺还有钳台等工具进行基础的锉削练习。这样枯燥乏味的实训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实践动力。再加上实训环境大都是在类似于工厂的环境进行,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念头。而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地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也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训中,简单基础的实训教学与平时在课堂里听到的高深理论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训中却没有办法付诸实践,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限制了其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
2.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钳工工作认识不系统、不深入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往往是一个教师给几十名学生讲课,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给每个学生都进行细致的知识教授。教师按照课程安排进度授课,而学生却跟不上,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使得实训教学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太大的真正意义。如此一来,钳工实训教学就成了高职钳工的被动实践任务,而不是主动检验自己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大好时机。
3.高职钳工的实训教学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而非社会的实际需要
受场地、设备、人工、经费等限制,学校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拥有社会企业中的实际操作条件。所以,在一般的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校方只能按照教材和实训教学流程来进行安排。而社会企业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在企业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对钳工的实践操作有更多、更高、更新的应用性要求。二者的需求差异,也就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实训教学操作中也许成绩不错,但是真正投身社会应用操作中时却四处碰壁的情况。
三、对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时代在变迁,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高职学生只有对钳工工作的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才能激发对钳工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作为第一动力,相信学生会主动去针对自己的所学进行思考,并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想要达到这一步,就必须依靠教师与学生间进行更深入、更频繁的沟通。在教师的授课与指导下,学生会逐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有所成。
2.实训教学的多样化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沿袭传统的高职钳工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举办理论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创新竞技大赛等活动,营造创新性思维环境,促进创新性思考。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思考、乐于思考、习惯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3.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钳工工作的相关知识教学后,可以借助社会企业更为丰富、更新潮的工作环境进行实训学习。这样一来,在企业这个现实且贴地气的实训环境中,高职学生可以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里的知识围栏,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所学,通过动手实训,获得多种角度的思考。在企业的环境下实训,再加上学校教师的指导解析,高职学生也能拥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思考和调整。而通过这样一系列思考、表达、实践的机会,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总之,在高职钳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技能和职业素养。不管是在实训教学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拥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钳工,一定会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2]王秀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职教通讯,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