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主任日常工作实现有机结合,本篇文章主要从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其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两大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87-02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实践性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进行不断丰富。
2.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进行丰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对社会进步的要求进行充分满足。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而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内容也得到了丰富。
3.对小学班主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会从自己的标准入手,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让教师再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这就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1.通过营造和谐班集体心理氛围的方式,对潜隐性渗透原则进行应用
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宽松的班级管理环境和和谐化的班级文化氛围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学习生活氛围,也可以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结合品德课或班会课,多种渠道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课上,使学生懂得:要多做有益事,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言行举止文明得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告别不良行为,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2.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对基础性渗透原则进行强化
小学班主任也是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等因素进行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好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辅导[2]。
(1)在语文课堂中浸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全面,思想内容丰富,不少课文都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必须在备课中深挖掘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浸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例如在《将相和》一文中,廉颇因为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的为难他,蔺相如一忍再忍,最后赢得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廉颇、蔺相如的行为进行质疑、释疑,在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廉颇、蔺相如说点心里话,激励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各抒己见,这样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会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并适时巧妙的向学生浸透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2)在数学课堂中浸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例如《圆和周长》这一课,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点。当学到计算圆的周长时,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告诉学生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作为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3.借助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心理健康档案的构建,可以让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智力、性格和心理健康水平等信息进行了解[3]。也可以让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这就可以让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进行强化。这一措施的应用,也可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的概率得到降低。对于学生而言,心理档案的构建,可以让他们更好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解,这就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挖掘。
三、结论
小学阶段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德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有效整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的保障。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渗透,可以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也可以在促进德育心育结合的基础上,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金莲.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 中華少年,2016,32:254-255.
[2]李一鸣.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70.
[3]黄银英.关于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才智,2014,01:57.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87-02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实践性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进行不断丰富。
2.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进行丰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对社会进步的要求进行充分满足。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而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内容也得到了丰富。
3.对小学班主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会从自己的标准入手,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让教师再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这就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1.通过营造和谐班集体心理氛围的方式,对潜隐性渗透原则进行应用
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宽松的班级管理环境和和谐化的班级文化氛围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学习生活氛围,也可以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结合品德课或班会课,多种渠道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课上,使学生懂得:要多做有益事,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言行举止文明得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告别不良行为,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2.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对基础性渗透原则进行强化
小学班主任也是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等因素进行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好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辅导[2]。
(1)在语文课堂中浸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全面,思想内容丰富,不少课文都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必须在备课中深挖掘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浸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例如在《将相和》一文中,廉颇因为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的为难他,蔺相如一忍再忍,最后赢得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廉颇、蔺相如的行为进行质疑、释疑,在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廉颇、蔺相如说点心里话,激励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各抒己见,这样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会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并适时巧妙的向学生浸透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2)在数学课堂中浸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例如《圆和周长》这一课,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点。当学到计算圆的周长时,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告诉学生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作为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3.借助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心理健康档案的构建,可以让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智力、性格和心理健康水平等信息进行了解[3]。也可以让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这就可以让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进行强化。这一措施的应用,也可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的概率得到降低。对于学生而言,心理档案的构建,可以让他们更好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解,这就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挖掘。
三、结论
小学阶段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德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有效整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的保障。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渗透,可以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也可以在促进德育心育结合的基础上,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金莲.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 中華少年,2016,32:254-255.
[2]李一鸣.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70.
[3]黄银英.关于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才智,2014,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