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足坛“吕布”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论2012年绿茵场上进球最多的球员,那非梅西莫属。不过,阿根廷人的光芒并未将其他球星完全遮盖,瑞典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以下简称伊布)在2012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也许前几年,全世界的球迷和媒体还在为梅西和C罗谁是“世界第一球星”而争论不休,但2012年过后,在很多人看来,伊布已经具备了挑战两大巨头的可能。
  出生于1981年的伊布已经年过30岁,按照足球的规律,在前锋的位置上,过了而立之年的球员就算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竞技状态开始下滑。但2012年的伊布却迎来了自己足球事业的高峰。
  2012年从意甲转会到法甲巴黎圣日耳曼队之后,伊布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整支球队,不仅个人高居射手榜首位,还帮助球队夺得法甲半程冠军,巴黎城久违的联赛冠军已经不再那么遥远。2012年度金足奖评选中,伊布力压布冯、卡西利亚斯、德罗巴、卡卡、皮尔洛、普约尔、劳尔、西多夫以及哈维等九大巨星,将这一奖项收入囊中。
  2012年11月15日,是伊布足球生涯中最梦幻的一天。在瑞典国家队与英格兰国家队的友谊赛里,伊布头顶脚踢连中四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比赛最后时刻打入了一粒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进球——在距球门30米处,伊布面对从空中落下的球未作任何调整,凌空倒钩射入空门。比赛结束后,主流体育媒体惊呼:“这是大多数人一生都难得一见的进球”。
  这个“惊天”进球只是伊布2012年完美表现的一个缩影。意甲联赛、法甲联赛、欧洲冠军杯、欧洲杯……都留下了伊布的高难度进球杰作。伊布身高达到了1米95,是一位典型的高中锋。通常而言,高中锋缺乏灵活性,但他少年时代曾经苦练跆拳道,因而柔韧性极佳。
  但除了对“惊天倒钩”的赞美,伊布在球迷中的口碑并不好。
  1999年,18岁的伊布在瑞典马尔默俱乐部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在迅速展现出过人天赋后,2001年他以创瑞典纪录的780万欧元(约合6400万元人民币)身价转会到荷甲豪门阿贾克斯队,并逐渐成为球队的当家前锋。2004—2005赛季,是伊布在阿贾克斯队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他正式步入了世界一流球星的行列。
  2004年8月,伊布加盟了意甲劲旅尤文图斯队,两年之后,又转会去了尤文图斯队的死敌国际米兰队。得到伊布的蓝黑军团在亚平宁半岛无坚不摧,然而,伊布的这一行为却饱受球迷责难,被认为“缺乏忠诚感”。
  此后的岁月,伊布先后去了巴塞罗那队和AC米兰队,也因此成为欧洲足坛累计转会身价最高的球星。据西班牙《马卡报》的统计,伊布6次转会的总转会费达到了1.9亿欧元(约合15.6亿元人民币)。在频繁的跳槽过程中,他的薪水也在节节高升,被人们称为“打工皇帝”。
  很多球迷不喜欢频繁转会的球员,因为球迷们常常是某支球队的拥趸,他们会将对球队的感情投射到球员身上,如果球员只是四处打工,往往不会受到欢迎。而伊布正是这类球员中最突出的一员,曾有中国球迷把他比作吕布,称伊布为“三姓家奴”,因为他效力过尤文图斯、国际米兰和AC米兰3支互相仇视的意甲豪门,还分别帮3支球队拿过联赛冠军。纵观世界足坛,在10余年甚至更长的职业生涯中,频繁更换东家的明星球员并不鲜见,但像伊布这样穿梭游走在豪门间的顶级球星唯此一人。
  伊布每一次改换门庭,都会引来巨大的争议甚至谩骂。可他天性高傲,不在乎老东家球迷的任何批评,他的座右铭是:“只有上帝才能审判我。”
  论球场上的表现,伊布几乎是完美的前锋,但骄傲的个性,让他与外界关系趋于紧张。但愿在2013年的足球场上,这位强力前锋能贡献更多精彩的进球,也希望这位“打工皇帝”能处理好和球迷的关系,让他高大的身影不再孤单。
其他文献
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吹拂下,陈翰伯、范用、陈原、倪子明、史枚、冯亦代等知名的老一代出版家和文化人,创办了《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伊始,就发出了反映读书界共同心声的呐喊:“读书无禁区。”她继承了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以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旗帜,致力于拨乱反正,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以其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赢得了读书界的青睐。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
前人说:“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此说应很久远,在宋代大儒程颐的口中,已是“古人言”了。与高人晤谈,本是难得的机遇。是否获益,则全看缘分。有缘则能有所悟,似知似觉之中,学问已经长进,往往胜过自己读书。  余生也晚,不少大师已归道山。且老先生大多谨守不好为人师的旧训,不叩不鸣。读大学时尚不悟高人言传的紧要,往往仅向授业的老师请教,又错过了一些机会。大学毕业后,渐有所悟。曾到北大进修半年,北大的课仅
随着历史哲学由思辨性转向分析性、批判性,史家主体在历史认识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自古论史家素养者,必曰素心、二善,史才“三长”,似乎具此诸途,一代良史便呼之欲出。清代非主流史家章学诚以为“犹未足以尽其理”(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内篇五《史德》,浙江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版。文中均引自此版本,以下只标篇目)而提出“史德”论,引起后世史家高度重视。读罢《文史通义》,我们很清晰地发现章
做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包括搞舆论,做宣传,常常会碰到的一句话是:知识分子成堆。照过去习惯的看法,这里,那里,知识分子一成堆,问题一定复杂,事情一定邪门。于是,凡是成了“堆”的地方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六十年代初文化部有“犁庭扫院”之举,之后则工人、解放军进驻,都是要解决这个“堆”的问题。  “堆”何以可怕?想来是担心“堆”进而成为“团”。其实,知识分子怎么能成得了“团”?表面上,一大“堆”知识分子聚
世界的热情  2014 年6—7 月,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大战在巴西举行,在这一个月里,全球进入“世界杯时刻”。不管你是真球迷还是伪球迷,都为足球而疯狂吧。  俄罗斯 · 斯塔夫罗波尔  普京视察  6 月18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进行工作视察期间,参观了一家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主席皮亚诺夫陪同普京总统走进田间,并介绍了冬大麦收割的情况。  俄罗斯《农业合作社法》规定:“农业合作
一、宽容的悖论:文化多元主义的挑战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的政治理念,或许首先进入人们脑海的就是自由主义。然而,自由主义在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在美国的政治想象和实践当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法学家保罗·卡恩(Paul W. Kahn)在《摆正自由主义的位置》(Putting Liberalism in Its Place)一书中即着力回答这些问题。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自己无比
这些天,在无锡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的国家体操男队教练邢傲伟有些郁闷。父亲节快到了,他却依然还没有选中一件合适的礼物。  傲伟成长在单亲家庭,4岁时父母离了婚,他随妈妈生活,从此后,在傲伟的脑海里,“父亲”的概念渐渐模糊起来。直到2003年那个炎热的6月,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和相处一年的男朋友订了婚,几天后会来北京。通话结束的瞬间,抬头看看日历,他突然发现母亲订婚的那天,正好是父亲节。  傲伟心头一
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的《废墟中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不是一本可从教育管理专业角度来评价的著作,他的专业领域是比较文学,生前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而关于大学体制这样一个话题,正如乔纳森·卡勒所说,往往是大学中那些退了休的行政管理者才有资格去说的,但是,也正如卡勒所注意到的,出自那些人之手的同类话题的书,一出印刷厂,就只能在书店的
王炎先生在《毁灭与救赎的神话》(二○○六年第四期《读书》)中说:“使这个当代神话和寓言有正当性的神学根源就在犹太教的经典《旧约》之中。”这里用《旧约》来指代犹太教的经典是不准确的。第一,犹太教的经典不仅包括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还包括“第二经典”《塔木德》等内容极其庞杂的其他文献。第二,犹太教不承认基督教的所谓新约,尽管基督教的《旧约》部分大致相当于犹太教的第一经典,但在内容及编排上还是有一定
这是一个到处都充斥着批评与批判的时代。各路“公知”活跃于网络微博,兜售着关于民主、人性的神话;韩寒们以戏谑而慧黠的文字,嘲弄着当下社会政治的种种困窘。这个时代泛滥着批评,理论要多思辨就有多思辨,言辞要多激烈就有多激烈;可是当我们从思想的交锋转向社会现实,却发现普通人的生活正在越来越沉重,未来正在变得空前不确定。  周志强教授《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正出自对眼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