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增塑剂是一类具有三致作用和雌激素效应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也是一种我国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农业产地环境和食品安全。文章综述了农业环境中增塑剂的来源、迁移转化、生物修复三个领域的研究进展,依次探讨了增塑剂的污染成因、污染途径、修复技术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与控制现状,并展望了通过源头控制、过程阻隔、污染治理三个阶段的综合整治来系统解决增塑剂污染难题。
【机 构】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
【基金项目】
: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资助(2020B020208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0729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19A15150122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塑剂是一类具有三致作用和雌激素效应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也是一种我国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农业产地环境和食品安全。文章综述了农业环境中增塑剂的来源、迁移转化、生物修复三个领域的研究进展,依次探讨了增塑剂的污染成因、污染途径、修复技术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与控制现状,并展望了通过源头控制、过程阻隔、污染治理三个阶段的综合整治来系统解决增塑剂污染难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区间算法处理一类特殊二阶锥绝对值方程问题,确定解的估计区间所在的范围,根据该范围将二阶锥绝对值方程转化为普通区间方程组进行求解.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金刚石对顶砧中碳化锆(ZrC)的状态方程和结构相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该材料的高压压缩行为.结果表明:ZrC在压强为10.3 GPa时,发生拓扑相变;在压强为13.7 GPa时,相变结束.此外,ZrC立方相的体弹模量为158.6(8.6)GPa,相变后的结构体弹模量为233.8(8.8)GPa.
河湟谷地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的科学分析,为区域生态文明战略实施与兰西城市群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水量平衡方程来计算河湟谷地水源涵养能力,进行GIS空间分析,并结合自然保护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水源地)分布,综合划分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本区北部祁连山脉的冷龙岭、达坂山一带为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和重要区域,约占总面积25%,一般重要与中等重要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的中小起伏中山地,约占总面积66.3%;水源涵养功能不重要区域则集中在湟水与黄河谷地内,此处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约占本区面积的8.
采用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扫描电镜、微区X射线荧光等实验方法,详细研究了钱家店铀矿床铀的赋存形式、含铀矿物类型,并对铀矿物相关的矿物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钱家店铀矿区铀的赋存形式包括铀矿物、吸附态铀以及含铀矿物三大类。其中,铀矿物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次之,仅在局部可见含钛铀矿物等;吸附铀主要为高岭石吸附和有机质吸附。铀矿物常与黄铁矿、铁白云石、高岭石等密切共生,多呈胶状发育在黄铁矿、铁白云石边缘及裂隙内,也有呈粒状、球粒状独立分布,少数分布在碎屑颗粒内部。(2)研究区至少存在两
研究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期为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因此,基于遥感数据,通过修正全国碳密度得到甘肃省碳密度,应用修正的碳密度输入InVEST模型对1990—2015年甘肃省碳储量进行估算,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甘肃省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268 km2,增幅为38.09%;未利用地面积共减少1850 km2,减幅为1.08%。约有1.71%的土地发生了转移,其中耕地和草地、建设
利用三期(2010年、2013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选取景观指数指标,在修正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探讨重庆武隆仙女山度假小镇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7年仙女山度假小镇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的同时,林地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呈缩减趋势。(2)建设用地景观集中化特征明显。受其直接影响,小镇景观格局整体的破碎化趋势凸显,景观异质性增强,景观优势度降低,表明人为因素尤其是建设需求是景观格局演变的核心驱动力。(3)度假小镇生态系统
研究生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重要内容,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关键.国家奖学金作为研究生最高奖励备受关注,研究其评选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教师的访谈结果,梳理了目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在国家奖学金评选中应建立思想价值导向,如研究生应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锤炼个人道德品质,激发其科研创新能力,并充分发挥奖助育人效能;国家奖学金可从加强政策内涵解读,制定科学评审规则,强化导师角色行为和开展精准宣传工作这些方面进行路径重构.
生态足迹研究有利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对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以2006—2016年宁波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本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并进一步计算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等指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生态足迹动态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宁波市当前发展方式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人均生态足迹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人均生态承载力为逐年增加态势,但与人均生态足迹间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人均生态赤字仍较高;2)宁波市自然资本存量消耗远超资本流量更新,自然资本的大量消耗将会
区域脱贫攻坚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方式等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选取福建省诏安县为研究区域,借助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诏安县2014和2017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识别诏安县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7年诏安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高(Ⅳ级、Ⅴ级)的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了约33.41%;(2)2014与2017年诏安县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均表现为正向相关性、集聚分布状态,并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由中向东西部递减的趋势;(3)人为因素是
多种植物精油及其活性成分被证明具有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抑制活性,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QS系统,减弱甚至消除其毒性和致病性。探究香茅醛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 QS系统的抑制活性,研究香茅醛对QS调控的毒力基因和毒力因子的影响,对揭示香茅醛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科学意义。改变香茅醛处理PAO1细胞的浓度与时间,观察其生长情况,测定生物被膜、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Pseudomonas quinolone signal(PQS)信号分子的产量,以及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