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因此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动机激励,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由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对数学有好奇心,不满足现有知识,敢于冒险尝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平均分》时,可利用多媒体设置以下情境:过年了,大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忙着分果子呢!听,它们吵起来了,原来是它们认为分得不公平才争吵的,那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出示每种果子的数量和小动物的数量,让学生想办法怎样分才合理。然后演示分的过程来验证。画面定格,教师揭题: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这样就自然地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可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新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课件演示:“菜地里有15个萝卜,两只小兔进行拔萝卜比赛。小黑兔拔9个,问小白兔拔了几个?”我将小兔拔萝卜的过程做成动画,让学生为喜欢的小动物加油。学生兴趣高涨,很好地投入了这节课的学习。多媒体也能使练习更富神奇的吸引力,学生对于“智闯数学宫”的练习设让学生阶梯过关,由浅入深地设计练习题,使学生由枯燥乏味地做作业,变成生动有趣地做游戏,在做题时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以此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新能力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本质特性。
  在教学几何形体中的数学概念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出示一些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再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从而引出几何形体的有关概念。如在揭示角的概念时,教师准备好剪刀、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指出什么地方是角。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更好了。一开始屏幕出示实物图形,如剪刀、扇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在什么地方呢?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猜想,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在实物图上连续闪烁,并伴以声响。接着将实物剪刀、扇子等图形移走,并配有声音:“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使学生形象感知角。在讲角的组成时,屏幕上开始出现一个闪烁的亮点,然后从亮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射出两条线,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即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射线是无限延长的,抽象出角的本质定义。出示大小相同但边不一样长的两个角,猜想这两个角一样大吗?怎样比较呢?由于问题形象直观,学生就很感兴趣,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猜测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然后演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大大增强了学生大胆创造的信心。同时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使学生认识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可以说,多媒体形象直观地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感性材料。
  三、设置质疑情景,辅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创新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场景难以在课堂上再现,运用多媒体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设置让学生来猜数的生活化情景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屏幕上出示两个小精灵,聪聪说:我的身后藏了一个正边形,知道的一条边是4厘米,小朋友,你们知道看不见的三条边是多少吗?明明说:我的身后藏了一个长方形,知道的一条边是5厘米,另一条边是7厘米,猜猜它的另两条边是多少。”学生猜对后,聪聪、明明分别隐去,图形自动跳出来,相等的边分别闪烁,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设置情景,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身的创造性能力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要以“学生乐学”为根本出发点,形式和内容一定要科学合理,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生机盎然。
其他文献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新大纲》明确说明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为了促进定植当年樱桃大树的恢复生长,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樱桃大树成活率。1适期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于6月中下旬追施1次速效肥,一般5年生大树可株施磷酸二铵1.5~2千克
摘 要: 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情景教学法 质疑教学法  一、前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在新的课程改革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走出数学教学方法借鉴的误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方法 借鉴 运用 创新  新课标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传统的教
摘 要: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课堂中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本文作者就导入新知、导出新知、课堂小结这三个环节如何设置问题进行了适度的讨论。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设置 导入新知 导出新知 课堂小结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课堂中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听了一些公开课,也看了一些教学录像,对此颇有感触.现略加整理,
摘 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本文从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源泉;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 有益信息 意外信息
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专家的重视,实践证明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这个问题不仅表现为初高中教材衔接上的不连贯,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要求的不同,还包括初高中教学方法、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更涉及初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区别。本文就结合初高中生学习方法与习惯不同的成因分析这个问题。  一、初、高中生常用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  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多以“创设情境—探究
由于人们对职业类高中学校的认识不足,以及热衷普通高中学校等原因,致使职业高中学校生源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入校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甚至想弃学。可是,数学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基础。这就对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全体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人人成功,全面提高数学素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韩国政府计划2015年-2020年,全国机器人普及率达到1户1个。据悉,这种机器人和互联网密不可分,因为可用于家庭生活的机器人不再是单一操作的,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控制的。这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