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心理健康研训工作以“防未病,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按需研训”的原则,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开展“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标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EAP”、满足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需求,以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为抓手,建立四级教师心理援助网络。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1-0019-03
【作者简介】1.肖鹃,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研训员,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训;2.王挺,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39)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心理学。
一、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需求
本次调查中,高达9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心理健康类培训,14.4%的人愿意牺牲寒暑假来参加这种培训,说明教师对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内在需求高。他们希望获取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60.9%),“子女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45.7%),“婚姻家庭关系问题”(22.4%),“自我情绪调节问题”(42.1%)和“职业发展规划问题”(31.7%)。
(二)特殊人群需要关注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总体上鼓楼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职业倦怠感较低,但有些教师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虽然仅仅是少数,但是对学校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特别是调查中发现,中年教师压力大,职业倦怠感较高;离异家庭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感较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关注这部分教师的特殊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师心理事件需要及时处理
目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机构相对比较健全,但是针对教师的还基本是空白。调查发现,当教师发生心理问题后,7.3%的人只能直接去精神专科医院接受治疗,3.4%的人会选择社会咨询机构,8.3%的人希望能向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服务站求助。这三类人群几乎占到了教师总人数的20%。所以,教师对心理健康专业咨询的需求很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10.8%的教师在遇到心理问题后不会向任何人求助,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容易出现风险,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能够去识别和处理这些危险因素。
二、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的分析,心理健康标准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角色的身份认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教师角色承载着民族文化“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教师只有了解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能从心理上接纳、喜爱,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融洽、协调这四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4.平和乐观的健康情绪。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时常会面对许多心理压力或矛盾。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5.富有弹性的环境适应。教师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同时能接受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且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性提高自我更新,和应变能力。
6.灵活多元的教育创新。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地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发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学校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1.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面对教师这个注重精神的群体,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为教师的自我实现提供舞台;把专注于发现教师的问题,调整为更多地关注其优点和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设法宣传教师的业绩,提升其自我成就感;积极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为教师提供情感交流和情绪宣泄的機会。
2.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包括许多方面,譬如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自主参与式管理;完善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实现合理分配,使劳动强度与所得报酬相对等值;优化各级领导的管理方式,等等。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旨在实现组织公平,达到教师心理的平衡。
3.扩大教师的自主参与权。学校领导应该给教师以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的自由度,实行弹性工作制,鼓励教师自我管理、自主负责,避免使用所谓“强化管理”的高压手段,实施各种僵化的考核,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例如开设校长信箱,鼓励教师提不同意见;加强教代会工作,重大事项决策征求教师意见;让教师参与讨论学校发展策略、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参与管理能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民主关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4.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保证教师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和自我调整的空间,将会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状态。第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消除对教师管理的随意性,减少教学课时量、文案工作、形式化的会议和无意义的检查考评。第二,优化教师配置,缩减教师承担的角色,如班主任承担班级的管理事务,而生活事务和心理问题则分别由年级生活辅导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避免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重蹈“题海战术”。第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便利。第五,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培训,使之减少因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重复性劳动。
5.关心教师个人生活和发展。学校应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给教师提供各种方便。一是鼓励教师进修高一层次学历,并在工作量上适当照顾;二是创造机会,使教师参加各类级别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业务水平;三是组织教师参加社区活动,向社会推出优秀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学校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更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关心教师个人生活也能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所以,学校领导应关注每位教师的生活状况,把他们的住房、福利、子女上学、就业、职称评定等都放在心上,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总之,学校领导对教师应做到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
6.拓展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一些中学教师把不少学生送进了高校,个人收入也有所增加,但自身心情却很压抑、焦虑。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高级需要没有得以拓展,即只把学生考上好学校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而没有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把平凡的工作与新一代的成长联系起来,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联系起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感受职业生活的充实,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三)在教师选聘环节引入心理测试并追踪观察
社会上很多职业选聘过程中都用到了心理测试。每种职业的从业者都有特定的优势人格曲线,也就是相应的“职业人格常模”,可以利用此常模作为选聘教师的参考标准。本次调查测试了2000多位教师的数据,已经可以形成鼓楼区教师的初步常模,如果可以再扩大采样,获得更广泛的数据,就可以开发出教师职业常模,作为将来筛选的依据。同时,本次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人格特质可能会增大职业倦怠感的风险,可以把那些特质作为排除标准,在筛选教师时予以考虑。这种筛查方法可以先在个别学校试用一段时间,然后随访观察效果,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确实有价值,则可以在更广泛的地区推广使用。
(四)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建设学校教师心理服务中心
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都对业务水平比较看重,而对心理健康则考虑得很少。国内有关研究发现,有焦虑障碍的教师占38%。研究人员试图对一所学校进行干预,但非常艰难。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本来有高度焦虑需要治疗的教师并没有参加治疗;二是整个干预过程总有教师因工作而中断治疗。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学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然而,虽然不少教师曾经学习过教育心理学,但那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主要讲述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际上,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中,还有很多心理学知识需要了解。比如,学习变态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尽早做出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学习发展心理学知识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社会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教师了解应该如何跟不同的家长打交道,如何构建家校同盟,共同教育好学生。目前,对学校教师、学校领导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展心理卫生的普及工作已是当务之急。为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学校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工作主动、科学地进行。
学校还可以借鉴企业的“员工辅助计划”(EAP)模式,制定和实施符合本校教师实际的心理辅助计划,把教师及其家属纳入此计划的服务范围,提供从职业生涯规划到情感问题咨询、亲子关系咨询、夫妻治疗、家庭治疗等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学校应联合心理专业机构和个人,共同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使教师拥有情绪宣泄的适宜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教师心理倾吐热线,建立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对话。在一个片区,还可以设立一个较大的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点带面,全方位服务好教师。
(五)建设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形成四级心理援助网络
每个学校都应该建设一个以年级组、所在学校、区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精神专科医院构成的学校四级心理援助网络,共同监控教师的心理问题,同时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提供相应的专业帮助和治疗。
第一级网络:年级组。学校应该在每个年级组设立一个心理观察员,由接受过相应培训、取得相关资质的本校教师担任。他的任务是关注本年级组所有教师,特别是遭遇各种问题需要帮助的教师,主动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和建议,并且初步判断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果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超出心理观察员服务能力,应向上一级网络汇报和移交。
第二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中心。由本校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或三级资格的多名教师组成一个咨询小组。平时各自处理自己所在年级的各种心理问题,定期集中讨论案例、学习咨询技术和接受专业督导。当心理观察員移交了较为困难的案例时,及时介入处理,并且进行进一步评估:如果可以处理,则继续工作,如果不能处理,则继续向上一级网络汇报和移交。
第三级网络:区级中小学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由教育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高校或社会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建设一个区级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和培训各学校的咨询小组和心理观察员,并且为他们提供专业督导。在接到各学校咨询小组反馈的案例后,及时介入处理。如果发现可疑精神病类的问题,转诊到精神专科医院。
第四级网络:精神专科医院。区级教师心理服务中心与本市的精神专科医院保持长期的合作与联系,当学校出现可疑精神疾病患者时,及时转介到精神专科医院,医院给出最终诊断。如果是精神疾病,则在医院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在恢复期,则可以指导前三级网络的专业人员进行辅助心理咨询和治疗。
四级网络的建立,可以建设一支心理专业队伍,全方位地服务于全体师生,共同促进鼓楼区学校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1-0019-03
【作者简介】1.肖鹃,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研训员,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训;2.王挺,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39)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心理学。
一、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需求
本次调查中,高达9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心理健康类培训,14.4%的人愿意牺牲寒暑假来参加这种培训,说明教师对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内在需求高。他们希望获取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60.9%),“子女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45.7%),“婚姻家庭关系问题”(22.4%),“自我情绪调节问题”(42.1%)和“职业发展规划问题”(31.7%)。
(二)特殊人群需要关注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总体上鼓楼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职业倦怠感较低,但有些教师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虽然仅仅是少数,但是对学校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特别是调查中发现,中年教师压力大,职业倦怠感较高;离异家庭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感较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关注这部分教师的特殊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师心理事件需要及时处理
目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机构相对比较健全,但是针对教师的还基本是空白。调查发现,当教师发生心理问题后,7.3%的人只能直接去精神专科医院接受治疗,3.4%的人会选择社会咨询机构,8.3%的人希望能向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服务站求助。这三类人群几乎占到了教师总人数的20%。所以,教师对心理健康专业咨询的需求很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10.8%的教师在遇到心理问题后不会向任何人求助,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容易出现风险,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能够去识别和处理这些危险因素。
二、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的分析,心理健康标准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角色的身份认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教师角色承载着民族文化“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教师只有了解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能从心理上接纳、喜爱,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融洽、协调这四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4.平和乐观的健康情绪。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时常会面对许多心理压力或矛盾。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5.富有弹性的环境适应。教师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同时能接受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且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性提高自我更新,和应变能力。
6.灵活多元的教育创新。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地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发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学校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1.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面对教师这个注重精神的群体,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为教师的自我实现提供舞台;把专注于发现教师的问题,调整为更多地关注其优点和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设法宣传教师的业绩,提升其自我成就感;积极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为教师提供情感交流和情绪宣泄的機会。
2.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包括许多方面,譬如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推行自主参与式管理;完善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实现合理分配,使劳动强度与所得报酬相对等值;优化各级领导的管理方式,等等。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旨在实现组织公平,达到教师心理的平衡。
3.扩大教师的自主参与权。学校领导应该给教师以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的自由度,实行弹性工作制,鼓励教师自我管理、自主负责,避免使用所谓“强化管理”的高压手段,实施各种僵化的考核,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例如开设校长信箱,鼓励教师提不同意见;加强教代会工作,重大事项决策征求教师意见;让教师参与讨论学校发展策略、考评制度、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参与管理能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民主关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4.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保证教师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和自我调整的空间,将会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状态。第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消除对教师管理的随意性,减少教学课时量、文案工作、形式化的会议和无意义的检查考评。第二,优化教师配置,缩减教师承担的角色,如班主任承担班级的管理事务,而生活事务和心理问题则分别由年级生活辅导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避免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重蹈“题海战术”。第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便利。第五,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培训,使之减少因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重复性劳动。
5.关心教师个人生活和发展。学校应关注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给教师提供各种方便。一是鼓励教师进修高一层次学历,并在工作量上适当照顾;二是创造机会,使教师参加各类级别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业务水平;三是组织教师参加社区活动,向社会推出优秀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学校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更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关心教师个人生活也能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所以,学校领导应关注每位教师的生活状况,把他们的住房、福利、子女上学、就业、职称评定等都放在心上,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总之,学校领导对教师应做到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
6.拓展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一些中学教师把不少学生送进了高校,个人收入也有所增加,但自身心情却很压抑、焦虑。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高级需要没有得以拓展,即只把学生考上好学校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而没有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把平凡的工作与新一代的成长联系起来,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联系起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感受职业生活的充实,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三)在教师选聘环节引入心理测试并追踪观察
社会上很多职业选聘过程中都用到了心理测试。每种职业的从业者都有特定的优势人格曲线,也就是相应的“职业人格常模”,可以利用此常模作为选聘教师的参考标准。本次调查测试了2000多位教师的数据,已经可以形成鼓楼区教师的初步常模,如果可以再扩大采样,获得更广泛的数据,就可以开发出教师职业常模,作为将来筛选的依据。同时,本次研究也发现了一些人格特质可能会增大职业倦怠感的风险,可以把那些特质作为排除标准,在筛选教师时予以考虑。这种筛查方法可以先在个别学校试用一段时间,然后随访观察效果,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确实有价值,则可以在更广泛的地区推广使用。
(四)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建设学校教师心理服务中心
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都对业务水平比较看重,而对心理健康则考虑得很少。国内有关研究发现,有焦虑障碍的教师占38%。研究人员试图对一所学校进行干预,但非常艰难。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本来有高度焦虑需要治疗的教师并没有参加治疗;二是整个干预过程总有教师因工作而中断治疗。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学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然而,虽然不少教师曾经学习过教育心理学,但那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主要讲述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际上,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中,还有很多心理学知识需要了解。比如,学习变态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尽早做出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学习发展心理学知识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社会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教师了解应该如何跟不同的家长打交道,如何构建家校同盟,共同教育好学生。目前,对学校教师、学校领导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展心理卫生的普及工作已是当务之急。为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学校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工作主动、科学地进行。
学校还可以借鉴企业的“员工辅助计划”(EAP)模式,制定和实施符合本校教师实际的心理辅助计划,把教师及其家属纳入此计划的服务范围,提供从职业生涯规划到情感问题咨询、亲子关系咨询、夫妻治疗、家庭治疗等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学校应联合心理专业机构和个人,共同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使教师拥有情绪宣泄的适宜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教师心理倾吐热线,建立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对话。在一个片区,还可以设立一个较大的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点带面,全方位服务好教师。
(五)建设鼓楼区中小学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形成四级心理援助网络
每个学校都应该建设一个以年级组、所在学校、区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精神专科医院构成的学校四级心理援助网络,共同监控教师的心理问题,同时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提供相应的专业帮助和治疗。
第一级网络:年级组。学校应该在每个年级组设立一个心理观察员,由接受过相应培训、取得相关资质的本校教师担任。他的任务是关注本年级组所有教师,特别是遭遇各种问题需要帮助的教师,主动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和建议,并且初步判断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果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超出心理观察员服务能力,应向上一级网络汇报和移交。
第二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中心。由本校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或三级资格的多名教师组成一个咨询小组。平时各自处理自己所在年级的各种心理问题,定期集中讨论案例、学习咨询技术和接受专业督导。当心理观察員移交了较为困难的案例时,及时介入处理,并且进行进一步评估:如果可以处理,则继续工作,如果不能处理,则继续向上一级网络汇报和移交。
第三级网络:区级中小学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由教育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联合高校或社会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建设一个区级教师心理云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和培训各学校的咨询小组和心理观察员,并且为他们提供专业督导。在接到各学校咨询小组反馈的案例后,及时介入处理。如果发现可疑精神病类的问题,转诊到精神专科医院。
第四级网络:精神专科医院。区级教师心理服务中心与本市的精神专科医院保持长期的合作与联系,当学校出现可疑精神疾病患者时,及时转介到精神专科医院,医院给出最终诊断。如果是精神疾病,则在医院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在恢复期,则可以指导前三级网络的专业人员进行辅助心理咨询和治疗。
四级网络的建立,可以建设一支心理专业队伍,全方位地服务于全体师生,共同促进鼓楼区学校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