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曾经跟要我请吃西餐的朋友开玩笑,说我老听见有人说,“我还挺爱吃西餐的,经常去麦当劳。”那我请你吃麦当劳吧。
其实我们知道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仅仅是西式快餐,这些年遍地开花,尤其他们现在纷纷推出本土化的蛋花汤之类,已经很少让人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异域身份了。就算是必胜客,也只是快餐类里稍微精致些的,所以很多国外回来的人看到人们这样趋之若鹜,而且消费不低,都有些不解。比萨饼在国外只是年轻人喜欢的价廉物美的快餐,在《老友记》(Friends)里,你会看到。
真正的西餐,总应该有套刀叉,有头盘,主菜,甜点可选。所以我第一次的西餐,是当年在西四的大地餐厅,那是家俄式餐厅。和很多北京人一样,俄式西餐是最早接触到的也最能接受的西餐,很多人都能熟练的说出罐焖牛肉,奶油烤杂拌之类。
那家餐厅是国营的,服务员大多数年纪较大,还有副国营面孔,很多东西要自己去取,面包和黄油要另外付钱。当年吃过什么我都忘了,但是在那个时候,那里确实是不多的约会胜地。
第一次到酒店的西餐厅去吃,是燕莎的普拉那啤酒坊。那是个德式的餐厅,在开业当年是个非常热门的去处。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免费赠送的大篮面包以及同时附上的黄油鸡肝酱之类,有人说你可以厚颜的只点一份汤,然后吃光那些面包,估计很多人想过但是没有人真的试过。那里的女服务员穿的俏皮悦目,晚上还会有快乐的德国老头拉手风琴唱歌,这个地方一度是我的最爱。
后来北京有了很多餐吧形式的酒吧,比如京城大厦后面的拉斯不丁,那时还没有酒吧街,一些像我们那样追求不太昂贵的时髦的人就散布在这些地方。我们在那里吃厨师沙拉,喝Tequila Bang,交流着这种地方的资讯,直到我发现了自己后来供职的那家餐厅。
那家西餐厅在使馆区,装饰得休闲舒适,服务员个个爱跟客人聊天,在那个时候你走进一家西餐厅,服务员熟络地跟你打招呼可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我经常跟朋友约在那里,因为他们做的东西很好吃,价钱不贵,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的时候也没有人催你要点儿什么。
若干年后,我跟那里所有的人都混熟了,有天老板顺口问我愿不愿意来当经理,我马上就答应了。虽然日后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在我的简历上显得像个异数,但是我却从未后悔。这使我有机会涉足到自己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至少从此看得懂英文的菜单了。那一年我用员工优惠价遍尝了厨师长的所有美食,知道了那道复杂的菜是怎样做成的,在别的餐厅点菜充满信心。在这个行业里,参观别人的厨房是大忌,而我也同意那句话:不知道真相的人是最幸福的。一般来说价格低的菜其实利润率最高,而像牛排这样的菜是没有多少赚头的,酒水的利润非常可观,所以我一看到把我心爱的汤力水价格定得很高的酒吧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在那里学会了调十几款鸡尾酒,晚上在吧台里充任bar tender,招呼吧台的客人。但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我的工作餐通常都是喝杯柠檬茶吃份炸鸡柳算数。
初次点菜的人可能会被开胃菜、汤、主菜、甜点以及各种名目的肉类蔬菜弄得不知所措,我也遇见过中国客人像在中餐馆点菜一样“光点了肉,还要来点菜来点饭”。其实最保险的做法就是点一道头盘或者汤,然后点主菜。没有必要沿着菜单把看到的每一类都挑上一样。我发现无论哪国的西餐,鸡的味道都不会太差。所以拿不准点什么的时候,我会视这餐的预算点牛排或者鸡,通常不会失望。我去过这个城里一些最好的西餐厅,他们的菜单通常简洁经典,可以让服务生给你做相应的推荐。其实西餐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早餐,因为健康丰富。我会吃烤土司,麦片,熏肉香肠,煎蛋,然后喝果汁和咖啡,只是可惜星级酒店的早餐太贵,吃这点东西要奔着百元去,所以改在家里给自己弄了。
其实除了早餐,我不会做任何西式的东西,我只是个口头西餐爱好者。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吃而且留心我看到的关于西餐的文字。我觉得我们国家那些翻译英文小说的人应该多跟西餐从业人员交流。我若干年后才明白杜松子酒就是金酒,夹馅面包其实是汉堡包,还有人管薯条(French Fries)叫法式油炸。不过我想你跟我一样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摩纳哥的比斯提拉,得克萨斯橘味马萨迪?
其实我们知道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仅仅是西式快餐,这些年遍地开花,尤其他们现在纷纷推出本土化的蛋花汤之类,已经很少让人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异域身份了。就算是必胜客,也只是快餐类里稍微精致些的,所以很多国外回来的人看到人们这样趋之若鹜,而且消费不低,都有些不解。比萨饼在国外只是年轻人喜欢的价廉物美的快餐,在《老友记》(Friends)里,你会看到。
真正的西餐,总应该有套刀叉,有头盘,主菜,甜点可选。所以我第一次的西餐,是当年在西四的大地餐厅,那是家俄式餐厅。和很多北京人一样,俄式西餐是最早接触到的也最能接受的西餐,很多人都能熟练的说出罐焖牛肉,奶油烤杂拌之类。
那家餐厅是国营的,服务员大多数年纪较大,还有副国营面孔,很多东西要自己去取,面包和黄油要另外付钱。当年吃过什么我都忘了,但是在那个时候,那里确实是不多的约会胜地。
第一次到酒店的西餐厅去吃,是燕莎的普拉那啤酒坊。那是个德式的餐厅,在开业当年是个非常热门的去处。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免费赠送的大篮面包以及同时附上的黄油鸡肝酱之类,有人说你可以厚颜的只点一份汤,然后吃光那些面包,估计很多人想过但是没有人真的试过。那里的女服务员穿的俏皮悦目,晚上还会有快乐的德国老头拉手风琴唱歌,这个地方一度是我的最爱。
后来北京有了很多餐吧形式的酒吧,比如京城大厦后面的拉斯不丁,那时还没有酒吧街,一些像我们那样追求不太昂贵的时髦的人就散布在这些地方。我们在那里吃厨师沙拉,喝Tequila Bang,交流着这种地方的资讯,直到我发现了自己后来供职的那家餐厅。
那家西餐厅在使馆区,装饰得休闲舒适,服务员个个爱跟客人聊天,在那个时候你走进一家西餐厅,服务员熟络地跟你打招呼可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我经常跟朋友约在那里,因为他们做的东西很好吃,价钱不贵,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的时候也没有人催你要点儿什么。
若干年后,我跟那里所有的人都混熟了,有天老板顺口问我愿不愿意来当经理,我马上就答应了。虽然日后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在我的简历上显得像个异数,但是我却从未后悔。这使我有机会涉足到自己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至少从此看得懂英文的菜单了。那一年我用员工优惠价遍尝了厨师长的所有美食,知道了那道复杂的菜是怎样做成的,在别的餐厅点菜充满信心。在这个行业里,参观别人的厨房是大忌,而我也同意那句话:不知道真相的人是最幸福的。一般来说价格低的菜其实利润率最高,而像牛排这样的菜是没有多少赚头的,酒水的利润非常可观,所以我一看到把我心爱的汤力水价格定得很高的酒吧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在那里学会了调十几款鸡尾酒,晚上在吧台里充任bar tender,招呼吧台的客人。但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我的工作餐通常都是喝杯柠檬茶吃份炸鸡柳算数。
初次点菜的人可能会被开胃菜、汤、主菜、甜点以及各种名目的肉类蔬菜弄得不知所措,我也遇见过中国客人像在中餐馆点菜一样“光点了肉,还要来点菜来点饭”。其实最保险的做法就是点一道头盘或者汤,然后点主菜。没有必要沿着菜单把看到的每一类都挑上一样。我发现无论哪国的西餐,鸡的味道都不会太差。所以拿不准点什么的时候,我会视这餐的预算点牛排或者鸡,通常不会失望。我去过这个城里一些最好的西餐厅,他们的菜单通常简洁经典,可以让服务生给你做相应的推荐。其实西餐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早餐,因为健康丰富。我会吃烤土司,麦片,熏肉香肠,煎蛋,然后喝果汁和咖啡,只是可惜星级酒店的早餐太贵,吃这点东西要奔着百元去,所以改在家里给自己弄了。
其实除了早餐,我不会做任何西式的东西,我只是个口头西餐爱好者。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吃而且留心我看到的关于西餐的文字。我觉得我们国家那些翻译英文小说的人应该多跟西餐从业人员交流。我若干年后才明白杜松子酒就是金酒,夹馅面包其实是汉堡包,还有人管薯条(French Fries)叫法式油炸。不过我想你跟我一样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摩纳哥的比斯提拉,得克萨斯橘味马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