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衡量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之一,其具有保障会计信息精准,实现企业经验权益,体现审计价值的作用,但在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观念薄弱、内部控制治理不完善、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时至今日,企业内部控制从最初企业内部职责区分的牵制机制,发展到会计、审计为基础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方面更扩展到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实务方面内部控制演进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但如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运行,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完善。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西方理论界,其概念最早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提出,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等五个阶段,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进入成熟期,并开始引起普遍重视,各国理论界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视角,对该理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观点认为:“企業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保护其资产完整和安全,进行有效的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确保会计材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及实施的政策及程序。”
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产生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其理论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滞后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作用的认识逐渐增强,但更注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业绩,关注企业扩张,更多的把企业内部控制作为检查和审计手段,其执行过程流于形式,观念滞后现象普遍。
(二)内部环境存在弊端
企业的管理架构与公司发展不匹配,在职能部门设置上存在部分职能弱化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绩效管理、投融资管理、战略管理等职能方面;企业制度流程多为各部门独自负责制定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统筹管理,各项制度在公司范围内缺乏有效衔接,交叉冲突与制度真空现象明显。
(三)内部控制活动存在偏差
企业的控制目标为控制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运营合法依规、保证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在具体实施目标控制时,控制目标存在不明确现象,在预算控制上对于收入、费用等目标不够清晰,不清晰自身在预算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在执行中也比较被动,造成关联交易失控。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欠缺
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方面,如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方面还有所缺失,不能有效地支持外部市场调研和拓展、管理提升、协同效率等方面的工作,企业的办公室、合同部、财务部之间的业务信息沟通衔接不畅,给管理增加了难度,致使内部业务流程审批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到位。
(五)内部监督不足
企业内部监督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但实际工作中由财务总监管理,失去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监督过程中未形成规范化的工作底稿,内部监督的质量存在差距,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公信力不足。
三、加强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认识
内部控制关系着企业的興衰存亡,其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内部控制认识,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加强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
优化内控环境,建立高层决策会议、业务管控单元联席会议和主要部门牵头机制等方式,规范协调内容,明确协调层级;持续健全各项重要业务的牵头机制,明确牵头管控部门和相关协办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协调事项的落实;进一步优化公司制度体系,提高业务职能的条块管理效率,以重新调整对职能相似、职责交叉、权力过分集中等现象突出的部门,开展制度体系的优化,建立项目团队管理控制机制。
(三)以流程为基础提升管控能力
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与各项业务活动有机整合,将内部控制方法和理念整合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里、嵌入到各项具体业务流程中,防止舞弊,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建立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落地企业战略、保证经营计划、提升经营效率,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
(四)建立智能化的信息沟通机制
完善企业信息收集、传递机制,建立信息责任制度,通过组织全员的系统培训,使员工了解各类信息在各自岗位及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价值,建立信息加工机制和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提升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方面,构建决策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运营过程集散控制系统等,提升信息系统输出结果的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风险,实现决策可行性、对全面财务预算执行偏差、对人力资源规划落实程度、对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等信息集中掌控,有效控制风险。
(五)发挥内部监督机构的作用
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关系的变更,由财务总监更改为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管理,通过提高内审的层级,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完善企业内部程序,使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在实施方案、工作底稿、抽样测试等方面与先进企业做法接轨,完善内部控制,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断进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梁水源.关于目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05):73-75.
[2]宋宝连.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2,(10):194-196.
[3]王爱群,王璐,郝毅.高成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29-132.
[4]徐炜.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180.
[5]张济建,夏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1,(02):110-111.
作者简介:邵见远(1972-),男,现供职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时至今日,企业内部控制从最初企业内部职责区分的牵制机制,发展到会计、审计为基础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方面更扩展到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实务方面内部控制演进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但如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运行,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完善。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西方理论界,其概念最早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提出,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等五个阶段,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进入成熟期,并开始引起普遍重视,各国理论界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视角,对该理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观点认为:“企業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保护其资产完整和安全,进行有效的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确保会计材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及实施的政策及程序。”
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产生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其理论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滞后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作用的认识逐渐增强,但更注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业绩,关注企业扩张,更多的把企业内部控制作为检查和审计手段,其执行过程流于形式,观念滞后现象普遍。
(二)内部环境存在弊端
企业的管理架构与公司发展不匹配,在职能部门设置上存在部分职能弱化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绩效管理、投融资管理、战略管理等职能方面;企业制度流程多为各部门独自负责制定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统筹管理,各项制度在公司范围内缺乏有效衔接,交叉冲突与制度真空现象明显。
(三)内部控制活动存在偏差
企业的控制目标为控制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运营合法依规、保证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在具体实施目标控制时,控制目标存在不明确现象,在预算控制上对于收入、费用等目标不够清晰,不清晰自身在预算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在执行中也比较被动,造成关联交易失控。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欠缺
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方面,如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方面还有所缺失,不能有效地支持外部市场调研和拓展、管理提升、协同效率等方面的工作,企业的办公室、合同部、财务部之间的业务信息沟通衔接不畅,给管理增加了难度,致使内部业务流程审批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到位。
(五)内部监督不足
企业内部监督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但实际工作中由财务总监管理,失去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监督过程中未形成规范化的工作底稿,内部监督的质量存在差距,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公信力不足。
三、加强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认识
内部控制关系着企业的興衰存亡,其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内部控制认识,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加强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
优化内控环境,建立高层决策会议、业务管控单元联席会议和主要部门牵头机制等方式,规范协调内容,明确协调层级;持续健全各项重要业务的牵头机制,明确牵头管控部门和相关协办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协调事项的落实;进一步优化公司制度体系,提高业务职能的条块管理效率,以重新调整对职能相似、职责交叉、权力过分集中等现象突出的部门,开展制度体系的优化,建立项目团队管理控制机制。
(三)以流程为基础提升管控能力
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与各项业务活动有机整合,将内部控制方法和理念整合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里、嵌入到各项具体业务流程中,防止舞弊,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建立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落地企业战略、保证经营计划、提升经营效率,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
(四)建立智能化的信息沟通机制
完善企业信息收集、传递机制,建立信息责任制度,通过组织全员的系统培训,使员工了解各类信息在各自岗位及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价值,建立信息加工机制和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提升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方面,构建决策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运营过程集散控制系统等,提升信息系统输出结果的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风险,实现决策可行性、对全面财务预算执行偏差、对人力资源规划落实程度、对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等信息集中掌控,有效控制风险。
(五)发挥内部监督机构的作用
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关系的变更,由财务总监更改为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管理,通过提高内审的层级,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完善企业内部程序,使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在实施方案、工作底稿、抽样测试等方面与先进企业做法接轨,完善内部控制,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断进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梁水源.关于目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05):73-75.
[2]宋宝连.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2,(10):194-196.
[3]王爱群,王璐,郝毅.高成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29-132.
[4]徐炜.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180.
[5]张济建,夏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1,(02):110-111.
作者简介:邵见远(1972-),男,现供职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