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了适应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泛在式的学习支持,我院将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融入课程学习,为学生建设能够开展自主学习、配合课堂教学的网络学习空间,而其顶层的架构设计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空间应用效果。本文结合建设本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实际考虑,对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分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网络学习空间架构。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架构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经历全方位的信息化改革。以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网络学习空间,因其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泛在式的学习形式,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服务终身教育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强大的竞争力。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其核心任务就是推动互联网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打造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网络学习空间,使其覆盖到各层次教育中,服务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我们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以上规划和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和理论基础,面向我院汽车类专业学生,将信息技术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核心理念植入课程,以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优慕课在线教学平台为载体,建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的整体架构设计尤为重要,这一设计工作需要从顶层考虑学习空间的整体布局,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内容进行优化搭配,形成合理的布局,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否则,如果布局凌乱,即使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让学生、教师顺利开展学习和教学,实用价值大打折扣。通过对比目前已有的类似的学习空间,结合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的特点,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架构设计中,需要从如下方面考虑。
1.架构中的主体阶段要适应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创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目的是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完整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在这一空间中,要有进行课程自主学习的全部环节,而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基本学习规律,还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情。
第一,本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并不丰富,因此我们对课程中每一个项目的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尽可能细化,知识点分解尽可能彻底,对应的学习资源充分碎片化,将讲解做到深入淺出,形成文档、PPT、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数字化形式,形成空间中最基本的颗粒资源。
第二,本层次的很多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并不明确,尤其是对于刚入校半年的一年级学生,《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其学习思路与之前学期的通识类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对课程没有全面认知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做出学习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因此,在学习空间中必须对学生有起到明确指引作用的“地图”,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思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设计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所需的全部环节的导学地图,将空间中所有的资源及其作用通过表格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学习每一个项目。
第三,本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节奏把握不足,没有养成完整且良好的学习规律,因此,在本学习空间的设计时,我们充分把握高职高专的专业课学习规律。
2.架构中的模块要贴合课程特点。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大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而本课程是以汽车维修电工为目标岗位的,是这一岗位的从业者获得电学类知识的必修基础课程。
根据汽车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汽车维修电工主要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从事汽车电器方面的维修、保养、改装等方面的工作,共有二级到五级四个等级,其中二级、三级的要求从业者为大专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因此,高职高专层次中对汽车类学生在该岗位群的培养目标要至少为三级以上的汽车维修电工。在该职业的技能鉴定内容中,包含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线路图的识读与应用等方面,而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维修电工的基础,是该岗位所有技能的铺垫性前导课程,在建设本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基础”这一课程的关键性质,突出对电工电子领域中的基础性概念、核心性理论的讲解,将汽车维修电工行业中所必须的基本原理、基础元件讲解透彻,为后续的《汽车电器》、《汽车电控》等课程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汽车维修电工职业技能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就其内容而言,是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和延伸,因此,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资源要覆盖电工电子领域的主要知识,不可有遗漏,也要符合电工电子的知识结构,这一总纲不能改变。同时,作为专项培养汽车类技能人才的课程,资源建设也要以培养该岗位所需的能力为本位,以汽车技术应用为主线,在知识串接、案例选取上,要突出职业技能,因此,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解要以汽车中的电工与电子设备为典型载体,充分展现本课程的在应用领域的特点和应用体现。
基于以上两大方面的考虑,《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的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在网络空间中,对于每一个项目的每一节课,其自主学习过程分四个阶段呈现出来。
第①阶段:知识传递。课前,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课前预习,我们通过导学地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思路,通过课前预习动画来对即将学习的核心内容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全面详尽且通俗易懂的“导学指南”,以一张知识总图和六张导学指南表格的“1+6”模式,形成完整的空间导学指南。
第②阶段:知识内化。课中的学习是最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将对知识的讲解进行分解,形成碎片化的知识颗粒,通过讲解视频、配套的典型案例、重点知识小结帮助理解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课堂讲解。同时,这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汽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电工电子类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常用的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使用,因此,在对知识进行理论学习后,需要有配套的实验,而对于学生网络学习而言,在不能走进实体实验室的情况下,就需要网络学习空间能提供仿真环境或实验动画来帮助其完成这一环节。形成“N讲解N案例N实验一小结”的数字学习资源结构,这也是本网络学习空间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资源储体。
第③阶段:知识巩固。课后,学生不仅需要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性考察,还要有技能性的应用检验,因此,我们设计了试题库检测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根据其检验结果,做出诊断性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同时,在这一环节设计了补充知识和拓展延伸,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技能提升搭建桥梁。形成“N补充一练习”的巩固措施。
第④阶段:知识融贯。本课程是以汽车维修电工为目标岗位,因此我们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环节,并将岗位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应用技能的形式呈现在这一环节,旨在在讲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岗位技能中。形成“一研究+N技能”的融贯提升方式。
基于如上所述的分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的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基于如上设计架构,我们在优慕课平台上建设起《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将课程内容的六大项目均以如此的架构进行编排,并经历两轮教学过程的使用和优化补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网络学习空间,经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学习效果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玫.汽车电工电子(第3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 职业教育信息化课题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5.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架构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经历全方位的信息化改革。以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网络学习空间,因其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泛在式的学习形式,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服务终身教育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强大的竞争力。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其核心任务就是推动互联网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打造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网络学习空间,使其覆盖到各层次教育中,服务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及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我们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以上规划和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和理论基础,面向我院汽车类专业学生,将信息技术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核心理念植入课程,以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优慕课在线教学平台为载体,建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的整体架构设计尤为重要,这一设计工作需要从顶层考虑学习空间的整体布局,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内容进行优化搭配,形成合理的布局,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否则,如果布局凌乱,即使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让学生、教师顺利开展学习和教学,实用价值大打折扣。通过对比目前已有的类似的学习空间,结合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的特点,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架构设计中,需要从如下方面考虑。
1.架构中的主体阶段要适应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创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目的是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完整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在这一空间中,要有进行课程自主学习的全部环节,而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基本学习规律,还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情。
第一,本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并不丰富,因此我们对课程中每一个项目的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尽可能细化,知识点分解尽可能彻底,对应的学习资源充分碎片化,将讲解做到深入淺出,形成文档、PPT、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数字化形式,形成空间中最基本的颗粒资源。
第二,本层次的很多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并不明确,尤其是对于刚入校半年的一年级学生,《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其学习思路与之前学期的通识类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对课程没有全面认知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做出学习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因此,在学习空间中必须对学生有起到明确指引作用的“地图”,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思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设计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所需的全部环节的导学地图,将空间中所有的资源及其作用通过表格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学习每一个项目。
第三,本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节奏把握不足,没有养成完整且良好的学习规律,因此,在本学习空间的设计时,我们充分把握高职高专的专业课学习规律。
2.架构中的模块要贴合课程特点。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大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而本课程是以汽车维修电工为目标岗位的,是这一岗位的从业者获得电学类知识的必修基础课程。
根据汽车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汽车维修电工主要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从事汽车电器方面的维修、保养、改装等方面的工作,共有二级到五级四个等级,其中二级、三级的要求从业者为大专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因此,高职高专层次中对汽车类学生在该岗位群的培养目标要至少为三级以上的汽车维修电工。在该职业的技能鉴定内容中,包含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线路图的识读与应用等方面,而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维修电工的基础,是该岗位所有技能的铺垫性前导课程,在建设本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基础”这一课程的关键性质,突出对电工电子领域中的基础性概念、核心性理论的讲解,将汽车维修电工行业中所必须的基本原理、基础元件讲解透彻,为后续的《汽车电器》、《汽车电控》等课程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汽车维修电工职业技能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就其内容而言,是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和延伸,因此,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资源要覆盖电工电子领域的主要知识,不可有遗漏,也要符合电工电子的知识结构,这一总纲不能改变。同时,作为专项培养汽车类技能人才的课程,资源建设也要以培养该岗位所需的能力为本位,以汽车技术应用为主线,在知识串接、案例选取上,要突出职业技能,因此,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解要以汽车中的电工与电子设备为典型载体,充分展现本课程的在应用领域的特点和应用体现。
基于以上两大方面的考虑,《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的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在网络空间中,对于每一个项目的每一节课,其自主学习过程分四个阶段呈现出来。
第①阶段:知识传递。课前,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课前预习,我们通过导学地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思路,通过课前预习动画来对即将学习的核心内容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全面详尽且通俗易懂的“导学指南”,以一张知识总图和六张导学指南表格的“1+6”模式,形成完整的空间导学指南。
第②阶段:知识内化。课中的学习是最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需要将对知识的讲解进行分解,形成碎片化的知识颗粒,通过讲解视频、配套的典型案例、重点知识小结帮助理解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课堂讲解。同时,这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汽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电工电子类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常用的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使用,因此,在对知识进行理论学习后,需要有配套的实验,而对于学生网络学习而言,在不能走进实体实验室的情况下,就需要网络学习空间能提供仿真环境或实验动画来帮助其完成这一环节。形成“N讲解N案例N实验一小结”的数字学习资源结构,这也是本网络学习空间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资源储体。
第③阶段:知识巩固。课后,学生不仅需要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性考察,还要有技能性的应用检验,因此,我们设计了试题库检测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根据其检验结果,做出诊断性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同时,在这一环节设计了补充知识和拓展延伸,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的技能提升搭建桥梁。形成“N补充一练习”的巩固措施。
第④阶段:知识融贯。本课程是以汽车维修电工为目标岗位,因此我们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环节,并将岗位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应用技能的形式呈现在这一环节,旨在在讲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岗位技能中。形成“一研究+N技能”的融贯提升方式。
基于如上所述的分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的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基于如上设计架构,我们在优慕课平台上建设起《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学习空间,将课程内容的六大项目均以如此的架构进行编排,并经历两轮教学过程的使用和优化补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网络学习空间,经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学习效果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玫.汽车电工电子(第3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 职业教育信息化课题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