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尖角突变模型及分析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地区小麦黄矮病发生突变的规律;建立了定量的尖角突变模型;确定了突变区域。根据病害落入的不同区域分析,采取相应防治策略。若病害落入潜在危害区的上限附近,必须采取防治措施,否则将造成不可逆的产量损失,这是由突变模型的性质与黄矮病特性共同决定的。潜在危害区的上限可作为黄矮病的动态防治指标。小麦黄矮病大发生有11~12年的周期,而此周期由2个叠加的周期(5~6年)组成。大发生的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吻合。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新疆拟步Jia调查研究历史,记述了8族12属30种(亚种),其中1新种:三齿漠潜JiaMelamesthes(mongolesthes)tridentatussp.nov;1中国新纪录,蒙西长足JiaAdesmia(adesmia)anomaledejeaniGebler。
非硫法人工烘制金黄葡萄干,工艺流程短,产品不褐变,不含残硫,试验结果认为,配方A处理液,处理温度85℃,处理时间15min,烘干温度65℃为非硫法人工烘制金黄葡萄干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通过对玉米8个施氮时期的效应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一次施氮处理,小麦玉米混合单产最高达838.4kg/亩,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提高,氮收获指数也最高;玉米产量无显著下降,玉米穗
陡坡垄槽栽桑与养蚕系列新技术体系研究⒇ABriefReportofStudyonThechnicalSystemsforRidgeTroughCultureofMulberryandSericultureinSteepSlopingFields吴远举...
试验表明,随着棉花抗病品种连作时间的增长,土壤中棉枯萎菌的数量和致病力由高逐渐降低,土壤的抑菌作用逐渐积累而形成抑菌土。土壤带菌量与连作年代的关系为:x=1884.27-152.89N。抗病品种根系分泌
以西藏南美藜生籽粒长期饲喂鸡雏,结果证明营养优于小麦,且无毒性,甜粒适口性优于苦粒,化学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品质较好的小麦品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小麦、玉米
研究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平均气温与不同类型品种稻米胶稠度为二次曲线相关和线性相关。结实期日平均气温22℃~26℃是稻米胶稠度形成的适宜温度,<22℃的低温或>26℃的高温都不利
用 ̄15N同位素示踪稀释法研究了玉米单作及与大豆混作的氮来源,结果表明,单作玉米来自土壤氮占87.20%~92.88%,来自肥料氮仅占7.2%~12.8%;与大豆混作时,玉米来自土壤和肥料氮分别比单作降低了13.14%~21.77%和14.04%~26.96%;玉米从大豆固氮产
简述了应用极大似然法分析质量-数量性状遗传5种假设测验的原理和统计方法,编制了根据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并给出了以兼容386、Quick Basic为硬、软件环境的QBasic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