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世纪初,“俗本鸷劲,人多沉雄”的女真人兴起于白山黑水,12年间,摧辽亡宋,扫荡中原,立国百年。金代的勃兴,在改变了此后中国历史走向的同时,也第一次赋予了东北这片土地以关乎中国“国运”的价值,尽管它只处于当时汉人祝域的边缘,冰冷遥远,雾霭朦胧,而且随着完颜帝国在蒙古铁骑狂飙中的尘飞湮灭,东北的初现峥嵘看似只是历史瞬间的偶然相会,在不经意间充当了一次意外的主角。
数百年前的人们恐怕不曾想过,东北竟在此后的中国脚步中,一次又一次地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金朝在元明四百年的流逝中已然成为了故纸堆中尘封的古迹,东北平原也重新归于沉寂荒芜的化外之地,辽河两岸的亭塞和边民,在明代人眼中,也许只是华夏文明的边缘,京畿中枢的屏障,而非又一次沧桑剧变的滋生之所。爱新觉罗与建州女真,便是在似乎停滞的辽东故地,掀起了真正的“天崩地解”,开始了满洲八旗征战东亚大陆,创建大清帝国的历程。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统一女真之业就此起步。1616年,女真人重建金国,清朝由此肇始。经由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数十年攻伐,辽东辽西尽入版图,由此渐生问鼎中原之心。而随闯王进京,崇祯自缢,明朝倾覆为女真人提供了又一次创造历史的机遇。随之而来的满清入关,山河一统,260余年的基业不只是完成了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更跨越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转型期。
清代入关之初,便着意于维护“祖宗肇迹兴亡”的根基,依辽河流域掘壕植柳,名曰。柳条边”。这条长2600里的关东绿色长城本为封禁东北,隔绝满汉。但却在民间偷越、官吏渎职的侵蚀下渐趋坍塌,直至演绎为后来壮阔波澜的“闯关东”。也正由于“闯关东”的数百万人,东北(尤其是吉林、黑龙江)才如同混沌初开,成为解读百年中国无法略去的“锁钥”。
当“同治中兴”的迷梦还在“老大帝国”弥漫时,甲午一战恰似游园惊梦,将洋务运动30年所造就的良好感觉冲刷得干干净净。曾经号称“东亚四强”的纸老虎被戳穿了,东夷“蕞尔小邦”毫不留情地把大清仅存的脸面扯了下来。环饲的列强蜂拥而上,“亡国灭种”再也不是书生故作的惊人之语。日本在旅顺口屠城,沙俄随之而来的“黄色俄罗斯”梦魇,直至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将东北蹂躏得体无完肤。黄海之岸与白山黑水的血与火,强烈刺激着中国的神经,。百日维新”、君主立宪、清末新政纷至沓来,都想为渐入膏肓的大清寻到一味良药。尽管大清已无法起死回生,但中国却由此被真正“轰出中世纪”,向着近代国家踽踽而行了。
一战后的“黄金十年”(1927-1937),中国难得有些安宁,沈阳“9·18”烽烟却再次惊醒国人,日寇依循着由满蒙而图中国的既定思路,幻想着又一次入关定鼎的上演。东北无奈地再次扮演了事关中国国脉的角色。在张学良屡次。不与抵抗”的严令下,东三省半年之内便告沦陷,之后便是14年的伪满怪胎。不过,这也为抗战结束后的东北局面深埋一伏笔,影响直至今天。
日寇投降后,东北间题在战后中国政治中书写了最为重要的一页。蒋介石认为:“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保。”无独有偶,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由此,争夺东北成为事关国共两党成败的若节点,而国民党在接收东北过程中的拖沓混乱,与共产党的高效决断,恰成鲜明对比,中国将来命运之谁主沉浮,由此也可见端倪了,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席卷中国大地,直打到天涯海角之际,东北在如今的中国留下了又一道深深的辙痕。
今天,走在沈阳中街辉映的光影间,浸润着华贵的商业元素,却总希望在不合昼夜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一个颇可欣慰的驻足点。身边人潮川流,何止千百,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条中街,曾经跃动着明末的三关马市,此刻繁华入胜,如同三百七十年前…
数百年前的人们恐怕不曾想过,东北竟在此后的中国脚步中,一次又一次地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金朝在元明四百年的流逝中已然成为了故纸堆中尘封的古迹,东北平原也重新归于沉寂荒芜的化外之地,辽河两岸的亭塞和边民,在明代人眼中,也许只是华夏文明的边缘,京畿中枢的屏障,而非又一次沧桑剧变的滋生之所。爱新觉罗与建州女真,便是在似乎停滞的辽东故地,掀起了真正的“天崩地解”,开始了满洲八旗征战东亚大陆,创建大清帝国的历程。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统一女真之业就此起步。1616年,女真人重建金国,清朝由此肇始。经由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数十年攻伐,辽东辽西尽入版图,由此渐生问鼎中原之心。而随闯王进京,崇祯自缢,明朝倾覆为女真人提供了又一次创造历史的机遇。随之而来的满清入关,山河一统,260余年的基业不只是完成了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更跨越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转型期。
清代入关之初,便着意于维护“祖宗肇迹兴亡”的根基,依辽河流域掘壕植柳,名曰。柳条边”。这条长2600里的关东绿色长城本为封禁东北,隔绝满汉。但却在民间偷越、官吏渎职的侵蚀下渐趋坍塌,直至演绎为后来壮阔波澜的“闯关东”。也正由于“闯关东”的数百万人,东北(尤其是吉林、黑龙江)才如同混沌初开,成为解读百年中国无法略去的“锁钥”。
当“同治中兴”的迷梦还在“老大帝国”弥漫时,甲午一战恰似游园惊梦,将洋务运动30年所造就的良好感觉冲刷得干干净净。曾经号称“东亚四强”的纸老虎被戳穿了,东夷“蕞尔小邦”毫不留情地把大清仅存的脸面扯了下来。环饲的列强蜂拥而上,“亡国灭种”再也不是书生故作的惊人之语。日本在旅顺口屠城,沙俄随之而来的“黄色俄罗斯”梦魇,直至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将东北蹂躏得体无完肤。黄海之岸与白山黑水的血与火,强烈刺激着中国的神经,。百日维新”、君主立宪、清末新政纷至沓来,都想为渐入膏肓的大清寻到一味良药。尽管大清已无法起死回生,但中国却由此被真正“轰出中世纪”,向着近代国家踽踽而行了。
一战后的“黄金十年”(1927-1937),中国难得有些安宁,沈阳“9·18”烽烟却再次惊醒国人,日寇依循着由满蒙而图中国的既定思路,幻想着又一次入关定鼎的上演。东北无奈地再次扮演了事关中国国脉的角色。在张学良屡次。不与抵抗”的严令下,东三省半年之内便告沦陷,之后便是14年的伪满怪胎。不过,这也为抗战结束后的东北局面深埋一伏笔,影响直至今天。
日寇投降后,东北间题在战后中国政治中书写了最为重要的一页。蒋介石认为:“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亦不保。”无独有偶,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由此,争夺东北成为事关国共两党成败的若节点,而国民党在接收东北过程中的拖沓混乱,与共产党的高效决断,恰成鲜明对比,中国将来命运之谁主沉浮,由此也可见端倪了,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席卷中国大地,直打到天涯海角之际,东北在如今的中国留下了又一道深深的辙痕。
今天,走在沈阳中街辉映的光影间,浸润着华贵的商业元素,却总希望在不合昼夜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一个颇可欣慰的驻足点。身边人潮川流,何止千百,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条中街,曾经跃动着明末的三关马市,此刻繁华入胜,如同三百七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