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理科学科德育的原则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往往要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修道,无非就是讲的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指导原则,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中“道与德”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和目的。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人文社会学科是德育重要的阵地,德育一般可以很容易与人文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然而理科学科具有与人文社会学科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中学理科学科课堂德育教学方法、方式具有独到的学科特点。在中学理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坚持有意、有序、有机和渗透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完成德育教学的内容。
  有意原则:理科学科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任务,也不仅仅只有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才有德育的内容,德育同样也是理科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理科教学中也应该贯穿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容,离开这些内容的理科教学同样也是不成功的教学。有意原则,一方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在教学活动和工作中体现自己的表率作用,在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等方面,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认识到追求科学知识需要顽强的毅力、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学习态度、严谨深邃的思维方式。有意原则另一方面还要求教育者必须清醒认识和科学技术伦理,认识到科学技术并非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唯一的良方妙药,只有将科学技术和人的道德伦理结合在一起,在科学研究中,坚持正义、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才能实现为人类社会服务、造福社会的价值。科学技术一旦和邪恶结合在一起,将成为人类社会的灾难。我们都清楚,原子核能可以为人类社会造福,但是一旦原子核能技术掌握在极端主义的手里,将会成为毁灭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罪恶的工具。
  有序原则:在理科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由小到大,知微见著,慢慢地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例如,实验是理科教学必不可缺的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恒心和观察力,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认识科学规律、掌握实验技巧、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实验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序原则还要求在理科教学过程中,制定理科教学方案时应当考虑到德育的内容,理科教学也要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方案,方案中应该体现出循序渐渐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德育方案,离开了教学计划,也就很难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德育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对空洞说教的排斥心理,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慢慢地将德育的内容纳入到理科教学实践活动中。
  有机原则:德育应该和理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理科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将德育的内容和理科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教学十分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德育教学和理科教学不应该成为贴不到一起的两张皮,二者之间的结合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互不相溶、两个分立的部分。理科教学可以适当贯穿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科史教学,通过学科发展、发明发现、科学家生平介绍,可以自然而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追求真理、坚持科学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渗透原则:渗透原则事实上是上述三个原则的综合。韩愈《师说》一文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养德”,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因此“养德”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养德”的实施,应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渗透原则应该摒弃空洞的说教,最主要的是将德育内容和理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之中得到启发、受到德育教育。除此之外,渗透原则还要加强环境的教育功能,在理科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有意识的创设一种德育环境,这种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科学技术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涵化作用。渗透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手段,渗透体现了理科教学主体性地位的同时,也强调了德育是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渗透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将德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理科教学过程之中。
  总之,中学理科教学不仅仅是、也不应该只是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理科教学过程中,德育是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理科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德育渗透原则,将德育内容有意、有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知识技能和人格完整的一个人,才能更好实现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周建英(1970—),女,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教师,多年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商务英语函电教学实践,在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方面作如下浅述。  一、商务英语函电的课程特点  商务英语函电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国际商务英语的精华。课程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各门课程都有紧密的联系,也是职业学校国际商务及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如撰写商业信函的方法、要求和技巧;怎样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换盘和订货;付款方
基于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开架的图书馆服务都将影响着实际的服务形式及信息流通等,高校图书馆应以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构建细致化的流通服务要点,基于线上活动沟通、电
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理解或缺乏关注,混凝土
摘 要: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保证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生阅读实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思考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学生主体 阅读实践 策略思考  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需要实践利用课堂这个阅读感悟的主阵地,得以比较充分地阅读实践。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实践,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生为主
政府的采购工作存在历史历久,主要是为了社会公共建设的需要和政府自身运作的需要。政府的采购工作就涉及到了财政支出的这一块内容,为了使得政府采购工作的内容更加符合实际
专业师资短缺、目标错位分化、缺乏适宜发展模式、管理缺位等现实障碍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怎样在现有的高校培养条件下,整合高校培养资源,发挥高校培
9月28日上午,2015华人时装设计大赛初评在北京751D·PARK拉开帷幕。该项大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拟通过赛事的举办,充分借助厦门这一海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