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法的不同对钢琴作品的影响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色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钢琴学习中应该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因为声音就是素材本身,声音越是悦耳动听,对演奏者把握音色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而众所周知,每一首音乐作品对音色的要求都不同,但孤立的讲,无所谓正确和错误之分,但在音乐里,它必须同作品的内容和作品风格相适应。如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内容就和声乐作品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弹奏舒伯特的作品就要注重歌唱性、抒情性等特点。李斯特的作品《梅菲斯特圆舞曲》,这首曲子描述的是浮士德和梅菲斯特进入了一家乡村酒馆,里面正在进行婚礼,浮士德被一个美女迷住了,梅菲斯特就用一把小提琴演奏,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个魔鬼的琴声中,婚礼变成了一群疯子似的舞者的闹剧。这首作品就需要演奏者善于运用浑厚、悠长的气息,从而体现出注重形象塑造的音乐。
  再如弹奏“印象派”作品所要求的声音则完全是另外一种色彩,臂力的运用应非常谨慎,而且要反应非常灵敏,对于声音的感觉应非常敏感,手指触键也要非常的细腻。弹奏“印象派”作品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對踏板的运用,“印象派”作品将手指和踏板同时做功演奏出所需的充满色彩变换的音色,这也是需要多加练习的。
  离开了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再来讨论音色的变化就变得很荒谬了,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在钢琴教学或演奏中要想真正解决音色问题,必须全面的提高演奏者本人的音乐素养,训练钢琴弹奏技术,通过反复实践各种不同技巧和触键方式找到一种适当的、符合作品要求的音色来。
  钢琴演奏法中非连音是非常重要的技法之一,也是每一个学习钢琴的学者需要掌握的演奏法。非连音奏法是钢琴弹奏中一切触键法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重量弹奏法的体现,它的首要特点是:弹奏时,音与音之间并不连接,手指在触键后保留所需时值的一半以上便可以离开琴键,与下一个音之间留出相当的间隙。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体会到把手臂重量落在指尖和肩膀、手臂放松的感觉,以建立重量弹奏的初步理念和感觉。重量弹奏法是钢琴弹奏方法不断科学化和技巧不断发展的必然。
  弹奏时应使手指在琴键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不要过于短促,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旋律感,融入小臂的力量使声音明亮、厚实、富有穿透力。例如巴赫十二平均律的第三首的前奏曲BWV848,整首曲子都是要求用非连奏的弹法来演奏的,弹奏时。可用指尖的前端触键,其下键速度要求要快,要有一定的颗粒性,就象一颗一颗穿在一起的珠子,清晰、明朗,毫不拖沓。
  连音奏法也是钢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奏法之一。连音奏法是音与音之间连续的、不间断的依次发音。主要特征是音和音之间在弹奏动作和音响效果上都是完全连接的,即每次弹完一个音后手指保留在琴键上使音响得以延续至下一个音的弹奏动作发生时才放开前一个音,这样就可以在钢琴这个击弦乐器上产生类似弓弦乐器才有的连贯的具有歌唱性的长乐句。弹奏时要感觉到先后发响的音连绵不断,仿佛后一个音是从前一个音生长出来的,体现音与音更替的不间断性。
  钢琴演奏中的连音,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相反,它对手指的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规律的缓慢触摸,如: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这种奏法可以使声音十分柔和细腻,没有明显的“音头”。如李斯特的《森林的呼啸》的引子部分,该段表现的是森林清晨的宁静和柔和,因此要求用指腹触键。由于触琴键面积大,故声音柔和。在旋律进行中,右手手指要尽量贴键,以手指的第一关节为动作主体,在手指向前或向后的水平动作中琴键不知不觉地下到底,发出极轻柔,却仍然具有集中凝炼的穿透力的柔美音色。左手则气息宽广,是音乐的主题部分,手指贴键,三关节发力使力量沉至指尖,发出舒展而流畅犹如大提琴般醇厚又优美的旋律。伴随着为了突显色调的柔和、创造朦胧的背景以象征大自然现象而运用的右手的六连音轻柔的律动,一连串下行进行表现大自然给人们的美好感受音乐中似有威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及人的喃喃耳语声。
  (2)、改变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要素。触键速度快慢与声音力度强弱成正比:触键速度又影响着声音的音质,决定声音的明暗,刚柔、颗粒性与连贯柔和性等。触键的速度与弹奏力度有关。音色需要弹得明亮、有力些,力度就要用的大一些,用力部位会产生相应变化,触键速度也应该更快。因为触键速度快,钢琴的榔头击弦时间极短,琴弦的基音振幅较大,同时所产生的泛音也会多起来,总的音色就很明亮。
  影响钢琴音色的主要因素很多种,演奏法是其中的一种。我从多年学琴的经验出发,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从弹奏钢琴时用不同演奏法的方式来简单的收集、归纳了这些问题,为我在今后能更系统规范的弹奏钢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员工离岗休息制度是中原油田合理安置富余劳动力、改善劳动关系的一项探索性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监管难、约束难等问题。结合中原油田原采油四厂三年来在实施离岗休息制度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几点的看法,为单位进一步规范员工离岗休息管理制度,建立有序人才储备库,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离岗休息 管理与激励 改进与创新  2015年以来,石油石化行业笼罩在国际油价低迷的“寒
期刊
【摘要】:钢琴曲《浏阳河》创作于1974 年, 由王建中先生根据唐璧光创作的同名歌曲编创而成的中国钢琴乐曲. 该曲具有浓郁的湖南民歌风格,歌颂了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打江山,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功绩。作者注重原歌曲意境描写空间的拓展, 优美、流畅的旋律辅以清谈、质朴的和声、复调技法, 使原曲意境在钢琴上得以充分展现, 让人听后犹如置身于清新、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  【关键词】:中国乐曲 复调 民族
期刊
【摘要】: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信奉源于中东的伊斯兰教,回族在建筑的造型、结构居住上非常有特点。中国的清真寺都严格遵循着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教建筑的某些特点。在装饰纹样中,也同样沿用着伊斯兰教的绘制原则与方法。研究回族的宗教建筑与回族传统纹样时,不能避开伊斯兰的传统建筑与纹样艺术,要将国内回族艺术与国外的伊斯兰艺术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回族 伊斯兰艺术 建筑
期刊
【摘要】:唐代闺情宫怨诗的创作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男子代女子抒情表意的,即运用了代言体。“代言”作为唐代闺怨诗重要特征,展现了唐代闺怨诗的独特魅力和广阔的审美空间。男性诗人借女子的身份言志抒情,带有委婉的功利性目的。唐前闺怨诗的作者几乎都是男性,女性则寥寥无几。由于二者生活经历、写作视角、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作品在审美取向、思想深度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都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女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相变微胶囊(MEPCM,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逐渐走进了科学家们的视线中。相变微胶囊是一种随温度的变化而本身的物质状态改变的一种物质,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出大量潜热。通过氧化石墨烯改性的相变微胶囊可以提高相变微胶囊的导热系数,进行光热转换。本文针对氧化石墨烯改性的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物性和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制
期刊
这不是证明我爸是我爸吗?李总理都说了……  这是近年来笔者在工作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没有之一。  自从李克强总理痛斥证明“我爸是我爸”后。不少当事人已经自觉的断章取义随意引用,以示自己的不满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公证行业从业人员,对此现象甚是不平。此文或许无法为所谓的奇葩证明正名,至少要极力向大众澄清其中的许多误会。  首先,大众被标题党迷惑视听。  如今人人身处信息洪流之中,标题党更是伺机而动
期刊
【摘要】:“领羊”仪式是甘肃中部兰州、白银、天水、定西、庆阳等城市的一种祖先祭祀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葬礼过程中生者与死者沟通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与“领羊”类似的祭祀仪式也常见于甘南迭部和宗曲流域的湟中等藏区的山神祭祀仪式中。“领羊”祭祀仪式的关键方式是用水或酒在献祭所用的羊身上泼洒或者在羊的耳朵里灌点儿水或酒,羊颤栗的动作被视作亡魂接受孝子们的诚心,同时也表示亡者心愿已了安心离去。  【关键字】:
期刊
【摘要】: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一直以来广受各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理论不仅着眼于基于语境的隐喻表达,更系统地概括阐述了语言反映思维这一观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理论背景、定义、分类及相关概念术语彼此间的关系。概念隐喻理论为很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概念隐喻 语言与思维 源域 目标域  1.引言  隐喻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科关注的话题,除隐喻在修辞层次的研究之外,越来越多的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这就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机械的领域中,机电一体化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其支持下,自动化和半自动发展更加成熟,这就使得机械的精准度不断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机电一体化,分析了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利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系统 机械工程 应用  长久以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
期刊
【摘要】:“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保持队伍纯洁,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这是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员能否履行好党章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学习、且善于学习是第一要务。  【关键词】:学习 检定 理想 信念 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