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利用职教集团文化资源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和新视角。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形式单一、受众面较窄等现状问题,分析了利用职教集团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提升,并针对企业文化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四种实践策略,对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育人化、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72-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也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由课堂小思政走向社会大思政。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形式单一、受众面窄、资源利用率低等,远不能达到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际要求。“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1]”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核心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重在探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策略。
一、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文化资源概况
职教集团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公益文化资源的利用,如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教育。二是军工企业文化资源的利用,如邀请焊接大师等来校作报告、到企业大师工作室考察观摩等开展军工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三是学校文化资源的利用,如到国防教育体验馆、三线文化校史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军工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
二、利用职教集团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大学生在了解世情、国情、社情的基础上,立足实干,励志成才。将个人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相衔接,把大学时间花在刀刃上,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体现了以文化人理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2]”“以文化人”体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改变传统理论性较强的教学话术,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内涵性和实效性。“以文化人”之“文”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以文化人之“化”体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同时“以文化人”也体现了对传统“文以载道”“士以弘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的红色文化、企业文化、创新文化等资源开展以文化人活动有重要意义。
(二)体现了现代职业精神的实践育人内容
1.利用政府主导的基地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教育。政府基地资源的利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氛围的营造。皖西地区的政府公益资源能够为学生开展革命老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红军精神等教育,将红色基因传承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是在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基础上、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换来的。六安大学科技园基地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实践条件。
2.利用企业基地资源开展军工文化、劳模文化和工匠文化教育。企业基地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例如,职教集团军工企业基地资源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开展军工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线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其他各类专业的学生对接到各类校企合作企业中去实践和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谋求价值观共鸣,找到归属感,有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毕业生就业稳定性难题和人才培养就业衔接度难题。
3.利用高职院校基地资源开展校园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资源的利用对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军魂育人,追求卓越”,校内国防教育体验馆、三线文化校史馆等实践育人资源的使用能够将学校的服务安徽军工、服务国家三线厂的历史、文化、精神传承给学生,提升学生自身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三)体现了协同育人的方法
整合利用集团优质资源可以破解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应付任务“标签式”和校企合作“两张皮”等形式单一、僵化问题。除了利用传统政府公益基地资源以外,重点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照专业类别对接到相应校企合作企业开展活动,如组织机械类专业学生到军工企业去开展以军工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机电类专业学生到钢铁企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红色熔炉”实践活动等,能够实现分类施教,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三、利用职教集团企业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策略
综合以上几种文化资源利用的分析,发现因地域、安全、经费、运行机制以及传统“学校育人、企业用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本文重点针对企業实践育人资源的利用这一主要短板问题展开论述,不妨从以下几种策略入手。 (一)问题导向策略
1.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要避免走形式化、“贴政治标签”现象,应以“利益链”为纽带,以解决产业需求、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据学者对企业用人调查,普遍存在“高职大学生在抗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专业知识和结构、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存在不足”[3]。
2.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育人合作。针对这些企业用人问题,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企业自然积极支持,可以在企业重点开展军工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敬业精神方面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大师工作室开展“匠心育人”观摩学习活动,让学生真实了解职业岗位情况,科学定位自身的职业需求,在大师本领与精神的引领、感染下,合理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示范引领策略
1.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合作示范企业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且互为主客体的命运共同体,它们拥有一定的发展实力,享用政府政策倾斜的各种资源,本身就肩负着推进产教融合的责任和使命,这为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的深入开展找到了示范引领的窗口。
2.打造精品实践育人项目。示范引领要做到“铸魂育人”价值引领的高度,校企围绕国家“高端制造”“文化强国”等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大师、企业家等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价值引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项目。
(三)协同机制策略
建立完善大思政协同机制,“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4]。积极拓展思政课实践育人建设格局,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产生协同效应,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三全育人”、培养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同向同行。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专业实践方案里面纳入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做好主题与内容分工: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突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政治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的“三观”;而专业课实训实习活动更加突出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就业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深入企业,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开阔视野,在提升职业觉悟中促进学以致用。
(四)制度规范策略
1.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制度化建设,破除传统实践教学活动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等陋习,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职教集团校企实践育人专题研讨会,学校主导、企业配合,共建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思政课教师制定可以动态调整的学年或学期实践教学活动计划,结合时政热点、国家战略和企业文化资源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项目,确定实践内容,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
2.建立项目设计导向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首先明确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的考核目标,让学生清楚实践教学活动有考核任务,且必须达到一定的评价指标才能获得成绩。评价指标的制定,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过程性评价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评价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价值性收获和原创性成果的考查,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兴趣与专业特长完成多元化的成果,可以是报告、工艺品、画作等不限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12-05.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路晓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需求接轨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2).
[4]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05-28.
◎編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集团化办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72-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也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由课堂小思政走向社会大思政。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形式单一、受众面窄、资源利用率低等,远不能达到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际要求。“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1]”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核心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重在探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策略。
一、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文化资源概况
职教集团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公益文化资源的利用,如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教育。二是军工企业文化资源的利用,如邀请焊接大师等来校作报告、到企业大师工作室考察观摩等开展军工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三是学校文化资源的利用,如到国防教育体验馆、三线文化校史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军工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
二、利用职教集团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大学生在了解世情、国情、社情的基础上,立足实干,励志成才。将个人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相衔接,把大学时间花在刀刃上,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体现了以文化人理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2]”“以文化人”体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改变传统理论性较强的教学话术,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内涵性和实效性。“以文化人”之“文”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以文化人之“化”体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同时“以文化人”也体现了对传统“文以载道”“士以弘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的红色文化、企业文化、创新文化等资源开展以文化人活动有重要意义。
(二)体现了现代职业精神的实践育人内容
1.利用政府主导的基地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教育。政府基地资源的利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氛围的营造。皖西地区的政府公益资源能够为学生开展革命老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红军精神等教育,将红色基因传承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是在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基础上、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换来的。六安大学科技园基地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实践条件。
2.利用企业基地资源开展军工文化、劳模文化和工匠文化教育。企业基地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例如,职教集团军工企业基地资源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开展军工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线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其他各类专业的学生对接到各类校企合作企业中去实践和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谋求价值观共鸣,找到归属感,有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毕业生就业稳定性难题和人才培养就业衔接度难题。
3.利用高职院校基地资源开展校园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资源的利用对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军魂育人,追求卓越”,校内国防教育体验馆、三线文化校史馆等实践育人资源的使用能够将学校的服务安徽军工、服务国家三线厂的历史、文化、精神传承给学生,提升学生自身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三)体现了协同育人的方法
整合利用集团优质资源可以破解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应付任务“标签式”和校企合作“两张皮”等形式单一、僵化问题。除了利用传统政府公益基地资源以外,重点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照专业类别对接到相应校企合作企业开展活动,如组织机械类专业学生到军工企业去开展以军工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机电类专业学生到钢铁企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红色熔炉”实践活动等,能够实现分类施教,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三、利用职教集团企业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策略
综合以上几种文化资源利用的分析,发现因地域、安全、经费、运行机制以及传统“学校育人、企业用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本文重点针对企業实践育人资源的利用这一主要短板问题展开论述,不妨从以下几种策略入手。 (一)问题导向策略
1.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要避免走形式化、“贴政治标签”现象,应以“利益链”为纽带,以解决产业需求、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据学者对企业用人调查,普遍存在“高职大学生在抗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专业知识和结构、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存在不足”[3]。
2.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育人合作。针对这些企业用人问题,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企业自然积极支持,可以在企业重点开展军工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敬业精神方面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大师工作室开展“匠心育人”观摩学习活动,让学生真实了解职业岗位情况,科学定位自身的职业需求,在大师本领与精神的引领、感染下,合理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示范引领策略
1.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合作示范企业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且互为主客体的命运共同体,它们拥有一定的发展实力,享用政府政策倾斜的各种资源,本身就肩负着推进产教融合的责任和使命,这为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的深入开展找到了示范引领的窗口。
2.打造精品实践育人项目。示范引领要做到“铸魂育人”价值引领的高度,校企围绕国家“高端制造”“文化强国”等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大师、企业家等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价值引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项目。
(三)协同机制策略
建立完善大思政协同机制,“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4]。积极拓展思政课实践育人建设格局,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产生协同效应,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三全育人”、培养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同向同行。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专业实践方案里面纳入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做好主题与内容分工: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突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政治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的“三观”;而专业课实训实习活动更加突出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就业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深入企业,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开阔视野,在提升职业觉悟中促进学以致用。
(四)制度规范策略
1.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制度化建设,破除传统实践教学活动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等陋习,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职教集团校企实践育人专题研讨会,学校主导、企业配合,共建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思政课教师制定可以动态调整的学年或学期实践教学活动计划,结合时政热点、国家战略和企业文化资源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项目,确定实践内容,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
2.建立项目设计导向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首先明确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的考核目标,让学生清楚实践教学活动有考核任务,且必须达到一定的评价指标才能获得成绩。评价指标的制定,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过程性评价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评价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价值性收获和原创性成果的考查,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兴趣与专业特长完成多元化的成果,可以是报告、工艺品、画作等不限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12-05.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路晓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需求接轨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2).
[4]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05-28.
◎編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