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灵魂同步而行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把靈魂落在后面
  河北辛集中学 鲁人
  时下的中国之所以出现种种乱象,正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落在了后面。
  看看街上的行人,一个个或行色匆匆,或气喘吁吁,或一脸疲态,似乎都有急事,要赶着走。每个人都似蝼蚁般劳碌奔波而不得歇,“偷得浮生半日闲”显得奢侈而遥远,日子简直像翻书页似的让人眼花缭乱。工作,成了生活的第一坐标;忙,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人们每天急如星火,似乎总有重要的工作等着自己,似乎总是朝着某个目标赶呀赶。节奏,速度,效率,成了现代人的流行词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命也开始追求“快”的奇迹。几乎从孕育生命开始,家长们就行动起来,一项浩大的教育“系统工程”全面展开:胎教、早教、幼教,智力开发、外语培训、艺术启蒙,学习计划、培养目标、职业前景,父母早就替孩子做了周密细致的规划、安排,几乎要把孩子的人生填满。这些曾经的孩子一走上社会,顿时像汇入万众参加的马拉松长跑,赶呀,追呀,从来都不停顿下来歇一歇,品一品,想一想。偏执、敌对、焦虑、抑郁等情绪正逐渐困扰着他们的生存与健康,甚至有人指出,现代人正集体进入“情绪负重的年代”,社会罹患了“亚紧张”“焦虑症”“时间病”。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人们透支健康,冒着生命危险去“拼杀”,累得几乎窒息,似乎还乐此不疲。他们不给生命稍作放松和歇息的机会,从而在忙乱中把自己的灵魂落下了,只剩下物理的躯壳在这人世间漫无目的地游荡。所以,他们总感到迷茫、彷徨,没有方向感。他们变得浮躁,变得不安,变得抑郁,变得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谁也阻挡不了这个进程,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脚步慢下来。人的一生,如果全是匆匆忙忙疾驰向前,怎么会有美妙的风景,怎么会有闲适的快意呢?
  在奔忙中适时、适当地慢下来,给心灵一个歇脚的驿站,给生命一个舒展的空间,方能积蓄力量,走得更远。我们需要放慢生活的脚步,给自己一些时间享受生活,同时思考生命的真谛,让灵魂跟上来。
  【得分】51分
  【评分依据】材料充实,能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议论。
  【失分点】论证不够充分、有力。
  等等灵魂
  河北辛集中学457班 郑明心
  中国人,赶时间。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即可取……以往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如今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资源短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变成了“再也不愿意等”,可以快,便绝不能慢。
  时间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是谁按下了中国的快进键?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行人在沙漠中赶路,中途却有一个人慢了下来,急着赶路的同伴问他原因,他却说:“走累了,要停下来等等落在后面的灵魂。”一句简单的回答,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面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放慢脚步,保持平和的心态呢?有多少人愿意等待自己的灵魂飘然回归而不是在时代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呢?又有多少人不听一句“戒骄戒躁”或“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而导致多年打拼的事业功亏一篑呢?
  急性子,赶时间,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的我们又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为了这个时代的快节奏,多少人付出了可以说是惨重的代价。富士康“14连跳”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也反映了员工精神状态的不稳定,可以说,他们的心态在重压之下已经遭到了极端的破坏。追求富裕的生活,物质的享受,这或许是人的本能,但当这种追求到达一定程度后,我们也要顾及到精神的平衡,精神的升华,灵魂的栖息,否则就容易酿成恶果。
  灵魂,象征着精神的集合,是精神的体现。看着腕上的表一点点移动,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们能否保持从容,在急躁中求取一点安宁,让落在后面的灵魂偷偷跟上自己的步伐?看看百度,在飞速扩张的腾讯、谷歌面前,百度一直在国内市场上做搜索引擎,而不急于扩张,虽然失去了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营业额却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以上。他们选择了稳定发展,而不是一味冲锋,这也让他们在这个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放慢脚步,在缓慢前行的时光中观察这个世界,等待那流连忘返的灵魂,等待那灵魂中蕴藏的力量,并在等待中体会那灵魂深处的平和。
  放慢脚步,等待灵魂,也许,会改变你的认知,提高对生命的感悟!
  【得分】56分
  【评分依据】富有文采:一是词语运用有文采;二是句式选择巧搭配,整句和散句相结合,长句和短句相结合,长短交替,整散灵活;三是修辞手法运用得当。
  【失分点】分析不够深入。
  灵魂归来记
  河北辛集中学 457班 乔钰
  一别经年,又回到这里,相同的时节,相同的地点,你,却已不是当年的你。
  犹记当年,你在母亲含泪的目光中渐行渐远。“孩子,不要忘本!”母亲望着你的背影重复着。你没有回头,其实是不敢回头,怕母亲的热泪荒芜了别离的心。母亲的话,你早已刻在心底,你载着满满的灵魂走向远方。
  衣着平平,掩不住灵魂的灿烂光华,灵魂载你去奋斗,去打拼,去找到希望,去开创未来。
  不错,你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短短三年,从一无所有到不为生计担忧,从孤陋寡闻的乡下打工仔到衣着光鲜的公司职员,你似乎感到了欣慰与满足,与当初离家时的梦想相比,这恐怕已超越了梦想。
  然而,人总是不知道知足。衣食无忧,又去盼别墅,盼轿车,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先于灵魂的判断。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心高气傲的你又怎甘于人后,甘于默默无闻?
  利欲的萌芽往往比淡泊平静的萌芽更顽强更蓬勃。不几日,你的心里便长出了一棵名为欲望的参天大树,黑色的树干,灰色的叶子。
  心的空间是一定的,欲望占了大部分,灵魂只好被丢在角落里,无奈却也无能为力。与灵魂挨在一起的,还有母亲的热望。
  没有了灵魂的主导,你似乎显得更自由了,忙碌、争夺、算计、手段,在你看来样样都是那样得心应手。如果说生活是一场游戏,在外人眼中,你似乎已是赢家,你坐拥上亿身家,在物质世界里纸醉金迷。   黑夜將天边的最后一抹红晕也吞了去,思绪流转至此,你依旧心潮澎湃,毕竟当时的你是那么辉煌。你露出微微笑意,转而又是几分忧郁。
  事情来得有点措手不及,母亲去了,载着对你的热望。你是千般无奈,万般不舍,可又能怎样,金钱与权力又怎能换取至亲的重生。
  “孩子,不要忘本!”这是母亲在回光返照时唯一的一句遗言,一句被你丢失在心底数年的叮嘱。一句话,像一阵闪电传遍全身,你的心灵内部微微震颤。这是灵魂的崛起,还是欲望的摧毁?
  你静下来,回想自己数年的经历,往日情景历历在目,疲乏若隐若现,自己已太累。
  “回去吧!”似是母亲的召唤。
  你回来了,看天边星光点点,那该是母亲的赞许吧。喘息声越来越浅,丢失的灵魂该站起来了吧。一阵晚风吹来,万家灯火中,你笑了。
  【得分】57分
  【评分依据】视角独特,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并以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活动作为主线,揭示“灵魂”和“身体”要同步发展的主旨。
  【失分点】人物的转变有点突然,缺少必要的铺垫。
  幸福了吗
  白岩松
  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都信人民币吗?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象与功利,是否都与此有关?
  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否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岸,在哪里?
  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摘自白岩松《幸福了吗》代序,有删改)
  【擂主提示】本期题目的关键词本身就很抽象和宽泛,针对这一类题目,大部分同学都会就题论题,结果就像攻擂作文1那样容易写得宽泛,即使能像攻擂作文2那样文笔、语句都较好,但还是跳不出那个层面,也不容易出新。其实只要像攻擂作文3那样化大为小,转为实质性内容,或者像白岩松的短文那样,再提升一下主题,文章的高度就明显不一样了。
其他文献
作文开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能体现作者对文题理解的深入程度,而且能为行文奠定独特的基调。高中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的开头,往往要通过纵深开掘,做到情理兼具,如果直接呈现论点或通过抽象的道理阐释引出论点往往难以脱颖而出。积极探索作文开头感性与理性兼容的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方法一 一喻一追  【示例】如果时间是一条记录生活的纸,我把它划出好几段,撕下睡觉和琐事的时间,猛地发现,
期刊
十八年如梭,它一面剥落了墙粉无力的雪白,抹去窗框喜人的朱红,一面催老了双开木门吱呀的闷响。后院的池塘一如既往地荡漾着,池边的杂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这时候,想必我该来了。  自从那一天我离开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未曾靠近她。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一下子思念起她的美好来。  老屋总是爷爷住着,逢年过节我们就会到这里重拾一些几乎被遗忘了的温暖。低矮的院墙在金灿灿的阳光里斜切下一溜阴凉,屋前是一片田地,在温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
期刊
黑人计程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很多种颜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相爱。”  到了目的地,計程车司机坚持不收车资。他说:“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若当时母亲可以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钱,希望你能时时告诉别人,我们的肤色不同,
期刊
开场白  “吃人”主题的表达,是鲁迅先生对当时国情与国民性深入分析认识的结果。《狂人日记》便是这一主题的发轫之作: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  其实,“吃人”的主题是一直延续在他的小说中并步步深化的。以入选我们中学课文的小说为例,《故乡》是等级观念“吃掉”儿时伙伴闰土的纯真
期刊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几次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人們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是其次,因而对山田本一“凭智慧取胜”的回答,许多人疑而不信,总觉得他是在招摇夸张,故弄玄虚。然而十年后,人们终于从山田本一的自传中
期刊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另一个人要了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了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汤带鱼都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当他看到不遠处那片蔚蓝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睁睁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世。  
期刊
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一位当今颇为知名的青年企业家。节目渐近尾声时,按惯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你认为事业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沉思片刻之后,他平静地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  渐渐地,他发现当地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
期刊
很多同学喜欢写记叙文,看到一个作文题就想着如何把它演绎成一个故事。这个思路没错,但要把所有的题目都演绎成一个故事,写成记叙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告诉大家一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先看2012年高考江苏卷的满分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  一考生  我出来打工三年了,今年第一次回家。  我攥着一张最廉价的票根挤进了这趟绿皮车,掺杂忧愁与欢爱伴着列车的呼啸掠
期刊
或许,这就是悲哀!  看得见对身份地位、功名利禄的追求,却看不见在这份匆忙的追求中迷失的方向;看得见生活的纸醉金迷,却看不见浮光掠影中沉沦迷失的质朴自我。做回真实的自我,早已成为人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青莲”。  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成了名利的奴隶,有多少人能看得见心底那个真实的自我?又有谁会真正看见平静湖面下的真谛呢?  “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我只是努力做好我的工作。”李娜在印第安威尔斯赛后的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