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高考命题的不断改革,根据对近几年来陆续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试卷的特点和考察的内容进行分析,高中试题包括高考命题越来越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物理作为高考理科综合之一,其分量不容忽视,本文结合自身的经验对高三物理复习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G633.7
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必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不断深入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式下,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和学生该如何进行高效的物理复习,本文基于此目的,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复习策略做以研究和探讨。
一、夯实基础是关键,能力提升要跟进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纹理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是高考物理命题一贯的目的和原则。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一直坚持着“3+X”的方法,“3”是指针对以往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以考察,在此基础上,“X”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进行的较高层次的考察要求。高考命题改革虽然强调的是的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但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理综试题的考核形式其实并未脱离高中已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但是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被要求用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杂事的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对于学生进行所谓的素质培养、发展其综合能力之说也将只是一纸空谈。从学生历年的答题情况也不难看出,许多考生因为犯了一些基本错误而遗憾离场,这些都是由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也不够牢靠,他们对于概念和规律含义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对物理过程的实质加以理解。因此,在学生进行物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进行物理复习试题的选择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有针对的去精选精练,而不能一味的依靠“题海战术”来总结经验。
二、渗透学科思想,锤炼思维方法
物理知识源于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或者需要进行总结,然后通过抽象的总结形成理论知识,之后这些物理理论又反利用于生活,指导应用于生产实践等等,之后通过不断的实践继续完善物理理论,循环往复,所以物理理论知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高考理综的考核,也体现了考生对于物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例如隔离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等的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新课改实行后的近几年的理综物理测试都对这几方面能力的考核有所加强。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而只能通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逐步积累起来的。
三、实验教学需加强,实验能力要提高
物理实验作为研究物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于学生物理实验的考察已经慢慢的从物理课本中脱离了出来,而且逐渐向设计性试验转变。从学生的物理试卷中,可以发现,实验题学生失分是比较严重的,这说明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很弱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完成课本中的实验,而是希望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具备初步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对教授物理实验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不在局限于课本和学生实验,举一反三,利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四、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理学的进步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也是对学生们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标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物理对学生的考察不再只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考察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平日的学习中,学生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多渠道多方面的去吸收和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信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试题的阅读过程中,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与学生的答题结果有着莫大的关系,审题能力是一种集阅读、理解、分析在内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考验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的一种非智力能力的方式,所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提高审题能力,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定向思维的影响,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對于高三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理综物理的复习需要师生共同的研究探索与努力进步。
参考文献:
[1]赖丽春,黄绍书.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0).
[2]王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复习策略研讨[J].新课程(中学),2013(05).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G633.7
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必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不断深入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式下,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和学生该如何进行高效的物理复习,本文基于此目的,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复习策略做以研究和探讨。
一、夯实基础是关键,能力提升要跟进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纹理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是高考物理命题一贯的目的和原则。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一直坚持着“3+X”的方法,“3”是指针对以往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以考察,在此基础上,“X”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进行的较高层次的考察要求。高考命题改革虽然强调的是的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但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理综试题的考核形式其实并未脱离高中已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但是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被要求用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杂事的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对于学生进行所谓的素质培养、发展其综合能力之说也将只是一纸空谈。从学生历年的答题情况也不难看出,许多考生因为犯了一些基本错误而遗憾离场,这些都是由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也不够牢靠,他们对于概念和规律含义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对物理过程的实质加以理解。因此,在学生进行物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进行物理复习试题的选择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有针对的去精选精练,而不能一味的依靠“题海战术”来总结经验。
二、渗透学科思想,锤炼思维方法
物理知识源于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或者需要进行总结,然后通过抽象的总结形成理论知识,之后这些物理理论又反利用于生活,指导应用于生产实践等等,之后通过不断的实践继续完善物理理论,循环往复,所以物理理论知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高考理综的考核,也体现了考生对于物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例如隔离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等的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新课改实行后的近几年的理综物理测试都对这几方面能力的考核有所加强。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而只能通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逐步积累起来的。
三、实验教学需加强,实验能力要提高
物理实验作为研究物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于学生物理实验的考察已经慢慢的从物理课本中脱离了出来,而且逐渐向设计性试验转变。从学生的物理试卷中,可以发现,实验题学生失分是比较严重的,这说明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很弱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完成课本中的实验,而是希望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具备初步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对教授物理实验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不在局限于课本和学生实验,举一反三,利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四、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理学的进步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也是对学生们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标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物理对学生的考察不再只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考察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平日的学习中,学生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多渠道多方面的去吸收和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信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试题的阅读过程中,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与学生的答题结果有着莫大的关系,审题能力是一种集阅读、理解、分析在内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考验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的一种非智力能力的方式,所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提高审题能力,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定向思维的影响,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對于高三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理综物理的复习需要师生共同的研究探索与努力进步。
参考文献:
[1]赖丽春,黄绍书.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物理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0).
[2]王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及复习策略研讨[J].新课程(中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