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报告了1例极少见的天疱疮伴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日本男性患者,49岁,于1981年7月因面部、胸部和背部发生红斑和糜烂而就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的棘层松解水疱,但基底细胞上面有很轻微的棘层松解改变。DIF发现在细胞间隙(ICS)有IgG沉着,IIF也证实有抗ICS的循环抗体。于同年11月诊断为天疱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了1例极少见的天疱疮伴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日本男性患者,49岁,于1981年7月因面部、胸部和背部发生红斑和糜烂而就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的棘层松解水疱,但基底细胞上面有很轻微的棘层松解改变。DIF发现在细胞间隙(ICS)有IgG沉着,IIF也证实有抗ICS的循环抗体。于同年11月诊断为天疱疮。
其他文献
介绍了近20年在结缔组织病(SLE、Sjgren综合征、硬皮病、肌炎)与原发性血管炎,特别是Wegener肉芽肿患者中所发现的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如抗双链DNA、核糖核蛋白、Sm、Ro、La和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的临床重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与HLA-D区多态性基因有关,且有种族差异。HL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的实质是自身抗体的关联。HLA-Ⅱ类抗原呈递外来抗原给CD4+T淋巴细胞,后者在识别外来抗原的同时也识别HLA-Ⅱ类分子。HLA-Ⅱ类基因核苷酸顺序的多态性决定免疫反应的特性且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金属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T细胞如何识别金属半抗原尚未明了,但有证据表明可能是通过为半抗原所修饰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肽复合物。这一过程与化学物质诱导的过敏反应有关联。
疱疹样皮炎(DH)与乳糜泻(CD)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它们都是谷胶过敏性疾病,均与HLADR3和DQW2基因型以及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相关,都有家族倾向及特征性肠病。因此,确诊为CD的患者继续发展成DH的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为了检测邻近阴茎疣组织学正常皮肤中是否有HPV DNA,以及在经外科切除术后阴茎疣复发是否与其有关,作者对此作了组织病理检查和HPV DNA分析. 患有阴茎疣的25例异性恋患者进入该研究.平均年龄26岁(18~41岁,中位数25岁).阴茎疣平均面积为184.2mm2(2~95mm2,中位数10mm2).醋酸白试验显示白色皮损10例(40%),提示有HPV感染.白色皮损面积均数为176.9mm2(3
本文报告1例临床酷似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大庖性疥疮。男,73岁,在胸、背、臀、四肢、阴茎出现瘙痒性结痂性发疹4个月,四肢反复出现水疱2个月。曾用强的松80mg/d治疗14天,后逐渐减量,6周后停药,但水疱仍存在并反复出现。体检见结痂性皮损、炎性斑块和一些疱壁紧张、部分呈出血性的水疱,很像大疱性类天疱疮,但在皮损的搔抓物中发现了疥螨。
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自发性和实验性诱导的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研究,概述了其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遗传、年龄、性别、内分泌、胸腺等诸多因素对其模型的影响。并且通过对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研究阐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及其有关因素。评价了皮质类固醇类,巯甲丙脯酸,胸腺素及白介素1受体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药物疗效。
蛋白酶抑制剂在调节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在皮肤病学中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C1酯酶抑制剂、抗凝血酶Ⅲ、肝素第二辅助因子、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α-2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α-2巨球蛋白缺乏而引起的皮肤表现。
扁平苔藓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维甲酸,还有PUVA、灰黄霉素、抗生素、氨苯砜、抗疟药和苯妥英钠等,必要时可用免疫抑制剂。对局限性损害还可用冷冻、激光和X线疗法。新近报道口服或外用环孢素A有良效,但价昂、副作用也较大,故只宜作为最后的选择。
孢子丝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是深部真菌病。在巴西人群中发病率高,尤其是组织胞浆菌病会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甚至死亡。这两种病在家畜中有过报导。但有关其流行病学资料尚不足。也未进行过用免疫学方法研究野生动物的发病率。本文用迟发性超敏反应研究组织胞浆菌病和孢子丝菌病在野生动物中的流行病学。选96只健康的野生动物分为两组:树上组49只(灵长类);地上组47只[?(nasua)属和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