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印度回来后,很多朋友还是问我同样的问题:女孩子去印度危险吗?我承认印度男人是比一般的人色一些,这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毕竟印度是个有着世界上唯一性庙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印度人还是很友善的,好人总比坏人多,自己多注意一下,印度还是很安全的。
不知不觉从印度回来一个月了,这些天都感觉灵魂还在漫游中,只不过,作为走过南闯过北的大叔一枚,本人对于印度男人的很多奇葩习惯,还是一看震惊,二看新奇,三看依然不适应,至今仍“触目惊心”念念不忘。
头上再顶个大“脑袋”
印度民族宗教众多,光凭脸孔难以区分,但锡克族男子在茫茫人海中一望便知,因为他们装束独特:包头、蓄须,配上高大魁梧的身材,格外威武。
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当年锡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个分支,后来在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在印度,身材最高大的是锡克人,公认长相最美丽的也是锡克人。高高的鼻梁和白皙的皮肤让很多锡克少女在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而包头、蓄须,再加上高大魁梧的身材,则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
锡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词,意为“雄狮”,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着包头蓄发传统的锡克男子真有一股雄狮的派头。当地朋友称,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有意思的是,现在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著如故。
由于终生不剪头发,而又要行动方便,成年锡克男子一般都将头发用布层层围起,绕成一个像“大磨盘”的头包。据称他们用的头布一般都有将近13米,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晚上休息时,锡克人也要将包头布打开,并隔三差五地清洗长发。我就曾看见过一个打开头布的锡克老人,当时的感觉真是“白发三千丈”。
包什么颜色的头布,锡克人一般没有强求,因人喜好而异。不少讲究的锡克人很会通盘考虑,往往将包头布与身上的服饰有机搭配起来:穿牛仔裤休闲装时用一种颜色,穿西服时换另外一种。由于印度政府充分尊重锡克教徒包头的习惯,因此锡克男人骑摩托车可以不戴头盔,参军也不用戴制式军帽,只要在包头布上别上军徽就行。
点头不算摇头算
在印度呆上一段,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印度人超喜欢摇脑袋,大家相互见面,脖子一歪、摇摇头、互动着递个眼神,表示友好和认可,有的人不仅头摇的幅度大、圈数也多,加上五官灵活丰富的表情,让人感觉既亲切又滑稽。
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每天无数次的微笑摇头递眼神的招呼着印度人,可咱摇摇就发晕,脖子也没人家灵活,不过,这倒可能是一个治颈椎病的好方法,怪不得印度人很少得颈椎病,也许他们从小练就的头顶神功和这摇头功就是秘诀所在。
印度人的习惯和咱们是反的,点头表示“不同意”、“不是”、“不行”,摇头才算“是的”、“行”、“好的”、“可以”、“没问题”、“不错”,这样一路说下去,可想而知头会摇成什么样子,在汽车站、火车站等人们聚集的地方,一眼望去全在摇头,那是何等的壮观。
在印度,如果你举起相机要把他们的亲和友善带回来,就先摇摇头吧。印度人看到东方面孔,也会远远的友善的摇着脑袋向你行注目礼了。在充斥着混合气体街摊小吃,他们会向你摇着头示意欢迎品尝。如果他摇头问你:“好吃吗?”你就摇摇头。有时看到印度指挥交通的警察也在摇头,我习惯性的以为是自己有麻烦了,其实不然,毕竟摇头在这里是“可以”的意思,走在印度街头,总能感受到他们特有的摇头礼。他们谈恋爱的时候也是频频摇头“你爱我吗?”摇头。这样的摇头私语,要是换成咱们国家的解释,麻烦可就大了。
嚼根树枝洗刷刷
印度,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也保留着印度人传统的生活习惯。在印度的清晨,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持小木棍,难道要揍咱不成?
在印度,无论富人穷人都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没像我那样掉链子的——四环素牙啊,简直就是年代的印记。为了治理下咱那四环素牙,我们决定去看看印度“牙医”。“牙医”很是厚道,递过来一根木棍,1卢比两支,才相当于人民币一毛多。我们选上一支,“牙医”瞬间削成小段。一根木棍反复在嘴里嚼毛了茬儿,没完没了的出来进去的洗刷刷,据说,这就是印度人牙齿洁白的秘诀。
这种树枝的树种学名叫印楝树,它的树枝里的纤维十分丰富,好像牙刷的细毛,同时它又带有植物的清香,用起来就好像是一把“土牙刷”。据说用印楝树枝“刷牙”有十大好处: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能名目、润泽喉咙、唇无皱裂、增益声气、食不爽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鼓励在一些贫困国家使用“树枝牙刷”,据实验室研究,一些树枝牙刷的树木中含有可以保护牙齿的抗菌化合物。在牙膏和牙刷传入印度之前,印度人都是这么清理自己的口腔,即便是牙膏和牙刷普及后,现代的印度人依然有大量的人喜欢用树枝刷牙。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传统,而并非是买不起牙刷。
不知不觉从印度回来一个月了,这些天都感觉灵魂还在漫游中,只不过,作为走过南闯过北的大叔一枚,本人对于印度男人的很多奇葩习惯,还是一看震惊,二看新奇,三看依然不适应,至今仍“触目惊心”念念不忘。
头上再顶个大“脑袋”
印度民族宗教众多,光凭脸孔难以区分,但锡克族男子在茫茫人海中一望便知,因为他们装束独特:包头、蓄须,配上高大魁梧的身材,格外威武。
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当年锡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个分支,后来在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在印度,身材最高大的是锡克人,公认长相最美丽的也是锡克人。高高的鼻梁和白皙的皮肤让很多锡克少女在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而包头、蓄须,再加上高大魁梧的身材,则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
锡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词,意为“雄狮”,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着包头蓄发传统的锡克男子真有一股雄狮的派头。当地朋友称,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有意思的是,现在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著如故。
由于终生不剪头发,而又要行动方便,成年锡克男子一般都将头发用布层层围起,绕成一个像“大磨盘”的头包。据称他们用的头布一般都有将近13米,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晚上休息时,锡克人也要将包头布打开,并隔三差五地清洗长发。我就曾看见过一个打开头布的锡克老人,当时的感觉真是“白发三千丈”。
包什么颜色的头布,锡克人一般没有强求,因人喜好而异。不少讲究的锡克人很会通盘考虑,往往将包头布与身上的服饰有机搭配起来:穿牛仔裤休闲装时用一种颜色,穿西服时换另外一种。由于印度政府充分尊重锡克教徒包头的习惯,因此锡克男人骑摩托车可以不戴头盔,参军也不用戴制式军帽,只要在包头布上别上军徽就行。
点头不算摇头算
在印度呆上一段,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印度人超喜欢摇脑袋,大家相互见面,脖子一歪、摇摇头、互动着递个眼神,表示友好和认可,有的人不仅头摇的幅度大、圈数也多,加上五官灵活丰富的表情,让人感觉既亲切又滑稽。
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每天无数次的微笑摇头递眼神的招呼着印度人,可咱摇摇就发晕,脖子也没人家灵活,不过,这倒可能是一个治颈椎病的好方法,怪不得印度人很少得颈椎病,也许他们从小练就的头顶神功和这摇头功就是秘诀所在。
印度人的习惯和咱们是反的,点头表示“不同意”、“不是”、“不行”,摇头才算“是的”、“行”、“好的”、“可以”、“没问题”、“不错”,这样一路说下去,可想而知头会摇成什么样子,在汽车站、火车站等人们聚集的地方,一眼望去全在摇头,那是何等的壮观。
在印度,如果你举起相机要把他们的亲和友善带回来,就先摇摇头吧。印度人看到东方面孔,也会远远的友善的摇着脑袋向你行注目礼了。在充斥着混合气体街摊小吃,他们会向你摇着头示意欢迎品尝。如果他摇头问你:“好吃吗?”你就摇摇头。有时看到印度指挥交通的警察也在摇头,我习惯性的以为是自己有麻烦了,其实不然,毕竟摇头在这里是“可以”的意思,走在印度街头,总能感受到他们特有的摇头礼。他们谈恋爱的时候也是频频摇头“你爱我吗?”摇头。这样的摇头私语,要是换成咱们国家的解释,麻烦可就大了。
嚼根树枝洗刷刷
印度,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也保留着印度人传统的生活习惯。在印度的清晨,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持小木棍,难道要揍咱不成?
在印度,无论富人穷人都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没像我那样掉链子的——四环素牙啊,简直就是年代的印记。为了治理下咱那四环素牙,我们决定去看看印度“牙医”。“牙医”很是厚道,递过来一根木棍,1卢比两支,才相当于人民币一毛多。我们选上一支,“牙医”瞬间削成小段。一根木棍反复在嘴里嚼毛了茬儿,没完没了的出来进去的洗刷刷,据说,这就是印度人牙齿洁白的秘诀。
这种树枝的树种学名叫印楝树,它的树枝里的纤维十分丰富,好像牙刷的细毛,同时它又带有植物的清香,用起来就好像是一把“土牙刷”。据说用印楝树枝“刷牙”有十大好处: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能名目、润泽喉咙、唇无皱裂、增益声气、食不爽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鼓励在一些贫困国家使用“树枝牙刷”,据实验室研究,一些树枝牙刷的树木中含有可以保护牙齿的抗菌化合物。在牙膏和牙刷传入印度之前,印度人都是这么清理自己的口腔,即便是牙膏和牙刷普及后,现代的印度人依然有大量的人喜欢用树枝刷牙。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传统,而并非是买不起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