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海外华人已经逐步摆脱“华人就在唐人街”的状态,日渐融入到了居住国的主流社会中。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所说:“在硅谷、在华尔街,在主流社会和跨国公司,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处处都有华人的身影。”这些华人,有知识、有阅历、有地位、有财富,更有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无论是对祖国大陆还是对所在国。
叶焕荣
唐人街外的英国华人首富
在英国最主要的三大城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人们都会看到一组以红墙绿瓦飞檐突现中华文化的建筑群,它不是唐人街,而是与之齐名的、由在英华人叶氏兄弟公司创办和发展起来的“荣业行商业中心”。曾经在唐人街洗盘子的叶焕荣,就是这个英国最大华人企业的主席。2007年,他以身价8000万英镑而列入英国千人富豪榜。
叶焕荣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不担任任何社会职务。但他却将许多的资产与精力投入到资助华人青年的项目中。他说,人才就是中国的未来,投资人才不是我个人受益,而是未来的中国受益。从2000年颁发“叶焕荣兄弟助学金”开始,已有100多名中国学生受益,2004年,“叶焕荣兄弟助学金”更是新增了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提供在英国剑桥硕士课程学费的项目。同时,在“荣业行”工作的华人员工子女,凡是读大学的,都可以获得每年1500英镑的助学金。他说:“这些优秀的孩子将来都是中国的未来,我拿出的钱不多,但是可以帮助他们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我们华人的大计,他们都是华人精英,是中国人的‘优良品种’,千万不要给那些蓝眼睛的人抢走。”
何福基
法国总统的“唐人街军师”
2008年12月19日,法国总统府举行了大型授勋仪式,总统萨科奇向旅法侨界知名人士何福基等9位人士授勋,以表彰他们在不同领域做出的贡献。这位荣获“法国国家功绩司令官勋章”的何福基,就是与萨科奇总统有着30年友谊,并担任其亚裔顾问的法国华人何福基。
何福基是柬埔寨华人,早年在金边做进出口生意,由于他经营有方、讲求诚信,他的两家进出口公司“福利”和“福安”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何福基回忆,那个时候每年他都会回中国参加“广州交易会”。1975年柬埔寨爆发战乱,何福基被迫赤手空拳、历尽艰辛来到法国。
在法国友人的帮助下,何福基从头做起,他在法国耐依市唐人街附近开了一家中餐馆,用的还是当年贸易公司的名字“福利”。由于餐馆环境优雅,菜肴精调细作,又加上何福基待客热忱,善结人缘,餐馆生意十分兴隆。就在此时,一位留着长发、初出茅庐的法国耐依市议会青年议员萨科奇走进了“福利”餐厅,并与何福基结下了30多年的友谊。
之后,从萨科奇出任那依市市长、国会议员,到内政部长再到法国总统。萨科奇一直邀请何福基担任他的亚裔事务专员。作为萨科奇的专员,何福基除了向萨科奇提供有关亚裔事务的咨询意见外,还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两次陪同萨科奇访华,以便向他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让他亲身感受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对于这些荣誉与经历,何福基很谦虚。他认为,随着旅法华人对法国社会的贡献不断显现出来,才使得作为华人一分子的他被法国政界人士所接受,才能有机会为促进中法友好,加强华人社会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做些实际而有意义的工作。他说,这份荣誉是对所有融入法国社会的华人的肯定,是属于所有华人的荣誉。
周敏
为唐人街“正名”的社会学家
唐人街,英文叫做“China town”,但是长期以来,在西方主流社会的词典中,“China town”常常是封闭、落后、贫穷的代名词。但是在1992年,一篇名为《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的学术论文在美国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这是首次从华人的角度与立场为美国社会学界认识海外华人群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篇学术论文就出自著名留美社会学者周敏。
周敏,广东中山人。1978年,周敏考入了中山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当时正值中国重建社会学之际,周敏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出国深造的念头。1984年,她获得了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的机会。
于是,周敏踏上了赴美的班机。到美国后,周敏就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周敏在唐人街做过车衣工、旅馆清洁工、家政钟点工,通过自己在唐人街打工的亲身经历,周敏将“唐人街研究”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题材。经过走访大量唐人街的华人,《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终于被刊登在美国社会学权威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上。
之后,周敏又连续出版了《唐人街》、《在美国成长——越裔青少年如何适应美国社会的生活》、《现代美国亚裔社会》和《美国亚裔青少年文化与族裔认同》等著作。美国华人的历史与唐人街的社会结构也第一次通过华人自己的努力呈现在全球学术界的面前。
何大一
从唐人街飞出的艾滋病克星
何大一,美籍华裔科学家,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何大一祖籍中国江西省新余市,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在何大一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何步基到美国唐人街打工谋生。何大一12岁的时候随母亲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与父亲团聚。
刚到美国的何大一因为英语基础差,连a b c 都不认识。学校里的同学瞧不起他,嘲笑何大一是笨蛋。但这反而激起了何大一发奋学习的信心,不到半年,他就攻克了语言关,并且成绩名列前茅。
何大一1970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7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又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在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81年,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见习的何大一最早发现了第一批艾滋病病例。他就没有像别人那样嫌弃、远离艾滋病人,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减轻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计去研究战胜凶恶的艾滋病病毒的方法。
正是基于这种目标,何大一和他的同事们致力于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其他制剂药物组合使用,从而治疗艾滋病。该疗法自1996年使用以来,有效地降低了艾滋病人的死亡率。何大一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是首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因为发明“鸡尾酒疗法”,何大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96年年度风云人物。
现在,一说到自己的名字,何大一就笑称,他的亲戚朋友们经常说,当初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是怕他长大后不识字,所以取个最简单的名字;但也有人说,这名字算是取对了,就是“伟大”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