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它有着鲜活的语言材料、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的情感性是较其他学科而言更能直接激活我们内在情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景中去,处于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笔者经过亲身教学尝试,现和大家谈谈几点实践与体会。
一、通过反复朗读渲染情感,激发情感
朗读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从而产生共鸣。如《春》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先请几个朗读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并做适当的点评,然后集体朗读,再听录音朗读。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春草吐绿、春花争艳、春意盎然的美丽迷人景色。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后,让学生自读自悟、美读品悟。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起来,读得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师生都陶醉在了美丽的春景之中。通过这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但能够体会到全文的语言美和修辞美,而且还将自己的情感慢慢地融入课文中,被课文的情感所感染。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很重要。由于每篇作品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从而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而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海燕》一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一体的课文,画面感极强,如果在教学时只是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文字的情境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再如诗歌的教学,大多数诗歌感情含蓄、诗画一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就深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没有看过沙漠,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景象和诗中雄阔而又稍显苍凉的意境
三、引导深入品析文本思想,激发情感
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意蕴,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出师表》中作者的耿耿忠情、《背影》中父亲的爱子深情、《邓稼先》中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等等,文中无不奔涌着浓浓深情。古代文学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情感交流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点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四、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情感,激发情感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观念都有差别,因此面对同样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理解既会有闪光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情感,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灵感会迸发,情感会升华,对激发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教师要选择合适讨论的议题,不是任何问题都有讨论的价值。例如教学《孔乙己》时,孔乙己的悲和酒客们的笑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让学生讨论酒客们的笑中有什么情感含义?每个人的笑有什么不同?这些笑对丰富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学生可更好地去揣摩每个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并在交流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用教师的形象、激情感染学生,激发情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语文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满怀激情,尽可能发挥自身的长处,让学生欣赏你、钦佩你,并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仪表端庄、谈吐幽默、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挚友,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甘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舞,使情感更纯洁、更健康,信念更坚定、更崇高,学习欲望和动力也就更足。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并贯穿于课堂内外。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民主、活泼、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完善地发展,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通过反复朗读渲染情感,激发情感
朗读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从而产生共鸣。如《春》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先请几个朗读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并做适当的点评,然后集体朗读,再听录音朗读。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春草吐绿、春花争艳、春意盎然的美丽迷人景色。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后,让学生自读自悟、美读品悟。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起来,读得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师生都陶醉在了美丽的春景之中。通过这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但能够体会到全文的语言美和修辞美,而且还将自己的情感慢慢地融入课文中,被课文的情感所感染。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很重要。由于每篇作品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从而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而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海燕》一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一体的课文,画面感极强,如果在教学时只是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文字的情境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再如诗歌的教学,大多数诗歌感情含蓄、诗画一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就深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没有看过沙漠,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景象和诗中雄阔而又稍显苍凉的意境
三、引导深入品析文本思想,激发情感
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意蕴,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出师表》中作者的耿耿忠情、《背影》中父亲的爱子深情、《邓稼先》中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等等,文中无不奔涌着浓浓深情。古代文学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情感交流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点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四、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情感,激发情感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观念都有差别,因此面对同样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理解既会有闪光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情感,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灵感会迸发,情感会升华,对激发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教师要选择合适讨论的议题,不是任何问题都有讨论的价值。例如教学《孔乙己》时,孔乙己的悲和酒客们的笑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让学生讨论酒客们的笑中有什么情感含义?每个人的笑有什么不同?这些笑对丰富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学生可更好地去揣摩每个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并在交流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用教师的形象、激情感染学生,激发情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语文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满怀激情,尽可能发挥自身的长处,让学生欣赏你、钦佩你,并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仪表端庄、谈吐幽默、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挚友,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甘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舞,使情感更纯洁、更健康,信念更坚定、更崇高,学习欲望和动力也就更足。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并贯穿于课堂内外。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民主、活泼、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完善地发展,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