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侵植物薇甘菊(菊科)的细胞学研究

来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细胞学特性,研究了薇甘菊在我国广东东南部4居群和台湾2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结果表明,所有居群的薇甘菊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第一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长臂中部具有次缢痕,显著大于其余染色体。广东深圳大学和深圳水库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20m+14sm+2st;广东汕头、阳江和台湾屏东居群为2n=22m+12sm+2st;台湾宜兰居群为2n=18m+16sm+2st。此前有报道薇甘菊深圳大学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推断为
其他文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可从时间、结果和体验三点去努力。
为了探讨榕树隐头果的发育期、性别、大小等外部特征对传粉榕小蜂选择的影响,采取人为控制雌花期的方法,对鸡嗉子榕(Ficus sermicordata)及其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的选
为澄清我国沿海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的物种多样性,并确认中国海域拟菱形藻属是否具有产生多莫酸(Domoicacid)的能力,采用毛细管显微操作技术从我国沿海水体中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