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之言。此话意思是“读书做学问就怕没有疑问,如果有疑问了,就能进步。也就是常说的“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善于怀疑、勤于思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就是围绕提问而展开。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为学生创造适宜思考的环境就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方式,下面我就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为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就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得问题,或能对文本提出质疑。在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时让学生读课文,积极思考,提出几个问题来。学生们很积极,将提出的问题写了出来,很多学生提出:为什么豆荚会变黄?妈妈为什么说她有一个小花园?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好了些?豌豆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引导学生质疑,善于提出问题,预习开始,学生就进入思考提出问题,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围绕课文提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
学生能提问,不见得就善于提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得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围绕课文进行提问,因为提问也是有范围的,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提的,还有的是读课文时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来提。
三、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1.抓住重难点,问出课文内容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的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真正的提问能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2.从写作手法入手,问出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法提出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中“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两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都是设问句,设问句的作用是自问自答,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修辞手法,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3.抓住关键词句,问出词句内涵或文章主题内容
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和词句内涵,引导学生针对关键词句提问尤为重要。文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插图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起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从得到的启示入手提问,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
学生读文后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文后得到的启示提出问题。
5.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可以全面理解文章
《蝴蝶的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关于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课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解答,猜想“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可能是叶状植物底下、树叶下、草丛中、石缝里等等,再比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部都是好处吗?”让学生明白提出的问题既联系实际生活,也能引发我们全面理解文章并引发对文章的深入思考。
四、筛选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将学习的任务、重点、方法已经提示得比较清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思考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在整理的问题时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进行思考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启发学生思考了解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会有很多,有些问题是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如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如“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这么多的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真的给我们带来的全都是好处吗?”很明显,以上三个问题最有意义的是问题二,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所以问题提出来了,要考虑到它的价值,应鼓励学生提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五、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这一条件,无疑是让教师去创造一种师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有很多学生往往怕被老师批评、同学笑,不敢提出问题,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就得主动、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对每一个有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例如我在教《蝙蝠和雷达》时,有一位后进生问:“蝙蝠是鸟吗?”我就让全班同学为他关于提问鼓掌,并请其他同学帮其解决问题。这位学生见自己受到表扬,其学习自信心增强了许多。
綜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质疑,开拓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在思考与质疑中就会有新的发现。古希腊人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就是一个问。”我想,当学生的头脑是火把的时候,应该是他的头脑充满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头脑充满问题,充满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渴望,他的生命力也就充满了希望。思考和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就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得问题,或能对文本提出质疑。在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时让学生读课文,积极思考,提出几个问题来。学生们很积极,将提出的问题写了出来,很多学生提出:为什么豆荚会变黄?妈妈为什么说她有一个小花园?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好了些?豌豆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引导学生质疑,善于提出问题,预习开始,学生就进入思考提出问题,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围绕课文提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
学生能提问,不见得就善于提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得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围绕课文进行提问,因为提问也是有范围的,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提的,还有的是读课文时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来提。
三、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1.抓住重难点,问出课文内容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的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真正的提问能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2.从写作手法入手,问出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法提出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中“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两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都是设问句,设问句的作用是自问自答,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修辞手法,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3.抓住关键词句,问出词句内涵或文章主题内容
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和词句内涵,引导学生针对关键词句提问尤为重要。文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插图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起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从得到的启示入手提问,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
学生读文后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文后得到的启示提出问题。
5.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可以全面理解文章
《蝴蝶的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关于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课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解答,猜想“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可能是叶状植物底下、树叶下、草丛中、石缝里等等,再比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部都是好处吗?”让学生明白提出的问题既联系实际生活,也能引发我们全面理解文章并引发对文章的深入思考。
四、筛选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将学习的任务、重点、方法已经提示得比较清楚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思考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在整理的问题时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进行思考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启发学生思考了解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会有很多,有些问题是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如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如“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这么多的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真的给我们带来的全都是好处吗?”很明显,以上三个问题最有意义的是问题二,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所以问题提出来了,要考虑到它的价值,应鼓励学生提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五、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这一条件,无疑是让教师去创造一种师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有很多学生往往怕被老师批评、同学笑,不敢提出问题,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就得主动、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对每一个有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例如我在教《蝙蝠和雷达》时,有一位后进生问:“蝙蝠是鸟吗?”我就让全班同学为他关于提问鼓掌,并请其他同学帮其解决问题。这位学生见自己受到表扬,其学习自信心增强了许多。
綜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质疑,开拓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在思考与质疑中就会有新的发现。古希腊人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就是一个问。”我想,当学生的头脑是火把的时候,应该是他的头脑充满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头脑充满问题,充满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渴望,他的生命力也就充满了希望。思考和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