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出“欲占领中国,必先占领华北,欲占领华北,必先占领山西”的战略部署,尤其选择山西阳泉作为煤炭掠夺的重要基地,对山西煤炭进行了疯狂掠夺,对山西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次调研活动在走访了山西省图书馆、太原市档案局等单位,收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抗战前山西煤炭发展情况、抗战时期日本对山西煤炭资源的掠夺及其对山西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对山西抗战时期煤炭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将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并能为改善山西经济发展现状提供依据。
关键词:抗战 晋煤产业 经济掠夺
一、抗日战争前晋煤发展情况
1.抗日战争前中国煤炭资源储量。抗日战争前,山西的煤炭产业蓬勃发展。作为产煤大省,山西一直为全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原料,民办煤矿、官煤都有都有很大发展。据《中国实业志》记载,从开采之初到1934年,山西全省已有64县开办煤矿共1425家,另外还有许多小型土窑分散在各地无法统计。在开采面积方面,全省共计93.8万公亩,年总产量达302万吨。
2.抗日战争前中国煤炭生产技术。随着近代工业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一些资本雄厚的煤矿如:保严矿务公司、潞城石圪节煤矿已经开始使用半机械化生产,并逐步改善生产环境,扩大生产规模。到二十年代中期,大部分煤矿都采用半机械化生产。1929年,政府当局以军工开矿的方式在大同创办军工煤厂,以阎锡山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也纷纷开矿,促进了大规模煤炭的开发。军工煤矿大多采取雇工方式,以稳定的长期工制度为主,在开采、运输等工序上则用“三班制”的工作方式为主,矿产种类则以大炭、中炭、混煤三种为主。
3.抗日战争前中国煤炭资源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方式方面,山西省煤炭开采经营形成了一种以资本主义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协作方式,初步具备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协作方式,而且每一种操作都是由专门工种控制,形成工场手工业雏形。同时,在煤炭资源法制管理方面,政府在很早就制定了各种规则、简章、布告、法规,对晋煤进行开采管制。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矿业法》,明确规定了煤炭开采的规则和法律保护,制定了矿业权的申报和审批程序、矿业划分等等保护煤矿资源的法律措施,对煤炭资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4.日本煤炭资源评价。日本作为一个太平洋小岛国家,资源缺乏。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过程中,日军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同时,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和原料依赖进口,日本本国无法产出大量所需煤矿,无法挽救经济。在西方世界焦点全在挽救自身国家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之际,日本妄图掠夺中国大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自身军事发展的需求做好大量物质基础的准备。觊觎中国煤炭资源的丰富,在考虑了煤炭资源的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交通环境后,日军选择在山西进行煤炭资源的掠夺开采,在占领东三省后,把山西煤炭作为重要掠夺对象,尤其选择山西阳泉作为煤炭掠夺的重要基地,对山西煤炭进行了疯狂掠夺。基于以上原因,日军对晋煤的侵略在抗日战争之初就已进行,这对日后山西省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煤矿资源的掠夺,使得经济畸形发展,更使得山西经济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掌控,失去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对以后本省经济的自由发展、资源的流失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煤掠夺情况统计
1.日本侵占并控制矿区。早在1913年,日本就已关注到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派地质调查员前往山西作煤炭资源调查。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入华北地区,并迅速侵占各大煤矿矿区。至1938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山西全省所有沿交通线的煤矿均被日本控制。
2.日寇对山西各大煤矿的统治。
2.1建立煤炭垄断公司。 1938年,日本成立了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华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在东京市麴町区平河町二办公,主要负责管理开发各煤矿。1940年,日本打着“经济提携”、“日华合办解除军营”的幌子,将各大煤矿又调整划分为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山西炭矿矿业所、大同炭矿株式会社等三大财团垄断经营。
1942年以前,这些垄断公司的管理模式被称为“军管理”,即所有沦陷区的煤炭资源都置于日军的军事管理之下,由日本各专业的资本家“委托运营”,保晋矿务公司阳泉煤厂、寿阳煤厂,西北煤矿第一厂,建昌公司煤厂,富家滩煤厂界委托给“兴中公司”,西北煤矿第二厂被委托给“大仓矿业株式会社”。1942年取消“军管理”,由日本十三家资本集团联合组成“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山西产业株式会社是日本政府的国策公司,这种类型公司仅代行日本各项国策,换句话说,这些垄断公司实质上是日本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工具,并没有一般公司的职能。
2.2修建由日军控制的铁路、发电厂。铁路:为了加大掠夺力度,日本在山西修建了一批由日军控制的铁路。例如,日本将正太路阳泉东段的弯道和坡度进行了重点改造。同时,将窄道变为宽道,既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又消除了石家庄换车装卸的麻烦。为日军的掠夺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发电厂:由于原煤不方便携带,且无法及时迅速补给战争需求,日本在山西广建发电厂,将原煤转化为电力,更加方便且不会在本土产生污染物。1939年至1941年,日本在山西建阳泉蔡洼建设了发电厂,安装一台瑞士BBC厂制造的汽轮发电机,后又安装一台英国BTH厂制造的发电机组。更多的煤炭资源以不同的形式流入日本。
3.日本侵略者对各大煤矿的改造扩建。
3.1大同矿区。1937年12月,大同矿区被日军占领,隶属伪蒙疆自治联合委员会产业部直接管理,1940年1月,设立了大同矿株式会社。日本侵略者除接管了晋北矿务局和保晋大同分公司及其他民族资本所开的煤矿,又先后在同家梁、白洞、四老沟等地开凿了一批新井,建立了口泉沟八大矿,规模比战前扩大了几倍。1938年大同煤矿产量为80万吨,1939年出煤250万吨,1942年出煤252万吨。
3.2阳泉矿区。日本侵略者侵占了鲍金公司平定分公司的6座煤矿基建昌公司等民族资本所办煤矿。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机器的改造升级。1939年保晋平定分公司各矿生产煤炭38.3万吨;1940年,原保晋公司日产煤炭已達到1680吨。巨大的煤炭开采量使得中国的资源大量流向日本,也成为如今山西煤炭资源稀缺的重要原因。
3.3西山矿区。日本占领西山矿区后,首先修建了石太铁路直达白家庄,增加外运能力,接着又新开了高家河、松树坑斜井、杜儿坪太勇坑。还在西铭、王封等地找窑口,新开竖井,并经营着许多不合法的小煤窑,坍塌事故频发。在这样超负荷的开采下,西山煤矿矿区面积规模扩大了3倍之多。
三、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煤掠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1.日军对晋煤的掠夺。日军对于煤矿的开采仅仅以方便、省事、迅速、多产为基准,使用的开采技术也都是老式煤矿的开采方式,开采中只采厚煤层,不采薄煤层,只取炭块,不要碎煤,从而导致了煤炭资源的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以至矿井夭折。采矿过程中日本丝毫不注意煤炭安全,1941年9月,大同的白洞矿西坑一个采煤工作面的70名矿井工人由于长期不支护,发生冒顶,被生生压死。;942年春,煤峪口矿发生了一起重大的透水事故,导致150名矿工遇难。
2.日军对煤矿工人的奴役。日本军队侵占山西省煤矿时期,对中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的统治制度,并对煤矿工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穷凶极恶的奴役。日军侵略者通过汉奸、地主、流氓、把头,强抓了大批的农民、城市贫民,使用骗招工人、强迫摊派、军事抓捕、输送战俘、搜罗童工等手段,大量攫取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并以武力强迫其下井,明目张胆的去宣称“以肉弹换煤炭”。煤矿工人经济上受剥削,生活上受煎熬,还遭受到人格上的侮辱、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
参考文献:
[1]徐月文等,山西经济开发史[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
[2]丁钟晓,山西煤炭简史[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郭学旺,山西抗战的发展与抗战的胜利[C]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介:岳童(1996—)女,山西晋中人。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抗战 晋煤产业 经济掠夺
一、抗日战争前晋煤发展情况
1.抗日战争前中国煤炭资源储量。抗日战争前,山西的煤炭产业蓬勃发展。作为产煤大省,山西一直为全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原料,民办煤矿、官煤都有都有很大发展。据《中国实业志》记载,从开采之初到1934年,山西全省已有64县开办煤矿共1425家,另外还有许多小型土窑分散在各地无法统计。在开采面积方面,全省共计93.8万公亩,年总产量达302万吨。
2.抗日战争前中国煤炭生产技术。随着近代工业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一些资本雄厚的煤矿如:保严矿务公司、潞城石圪节煤矿已经开始使用半机械化生产,并逐步改善生产环境,扩大生产规模。到二十年代中期,大部分煤矿都采用半机械化生产。1929年,政府当局以军工开矿的方式在大同创办军工煤厂,以阎锡山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也纷纷开矿,促进了大规模煤炭的开发。军工煤矿大多采取雇工方式,以稳定的长期工制度为主,在开采、运输等工序上则用“三班制”的工作方式为主,矿产种类则以大炭、中炭、混煤三种为主。
3.抗日战争前中国煤炭资源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方式方面,山西省煤炭开采经营形成了一种以资本主义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协作方式,初步具备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协作方式,而且每一种操作都是由专门工种控制,形成工场手工业雏形。同时,在煤炭资源法制管理方面,政府在很早就制定了各种规则、简章、布告、法规,对晋煤进行开采管制。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矿业法》,明确规定了煤炭开采的规则和法律保护,制定了矿业权的申报和审批程序、矿业划分等等保护煤矿资源的法律措施,对煤炭资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4.日本煤炭资源评价。日本作为一个太平洋小岛国家,资源缺乏。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过程中,日军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同时,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和原料依赖进口,日本本国无法产出大量所需煤矿,无法挽救经济。在西方世界焦点全在挽救自身国家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之际,日本妄图掠夺中国大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自身军事发展的需求做好大量物质基础的准备。觊觎中国煤炭资源的丰富,在考虑了煤炭资源的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交通环境后,日军选择在山西进行煤炭资源的掠夺开采,在占领东三省后,把山西煤炭作为重要掠夺对象,尤其选择山西阳泉作为煤炭掠夺的重要基地,对山西煤炭进行了疯狂掠夺。基于以上原因,日军对晋煤的侵略在抗日战争之初就已进行,这对日后山西省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煤矿资源的掠夺,使得经济畸形发展,更使得山西经济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掌控,失去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对以后本省经济的自由发展、资源的流失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煤掠夺情况统计
1.日本侵占并控制矿区。早在1913年,日本就已关注到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派地质调查员前往山西作煤炭资源调查。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入华北地区,并迅速侵占各大煤矿矿区。至1938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山西全省所有沿交通线的煤矿均被日本控制。
2.日寇对山西各大煤矿的统治。
2.1建立煤炭垄断公司。 1938年,日本成立了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华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在东京市麴町区平河町二办公,主要负责管理开发各煤矿。1940年,日本打着“经济提携”、“日华合办解除军营”的幌子,将各大煤矿又调整划分为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山西炭矿矿业所、大同炭矿株式会社等三大财团垄断经营。
1942年以前,这些垄断公司的管理模式被称为“军管理”,即所有沦陷区的煤炭资源都置于日军的军事管理之下,由日本各专业的资本家“委托运营”,保晋矿务公司阳泉煤厂、寿阳煤厂,西北煤矿第一厂,建昌公司煤厂,富家滩煤厂界委托给“兴中公司”,西北煤矿第二厂被委托给“大仓矿业株式会社”。1942年取消“军管理”,由日本十三家资本集团联合组成“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山西产业株式会社是日本政府的国策公司,这种类型公司仅代行日本各项国策,换句话说,这些垄断公司实质上是日本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工具,并没有一般公司的职能。
2.2修建由日军控制的铁路、发电厂。铁路:为了加大掠夺力度,日本在山西修建了一批由日军控制的铁路。例如,日本将正太路阳泉东段的弯道和坡度进行了重点改造。同时,将窄道变为宽道,既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又消除了石家庄换车装卸的麻烦。为日军的掠夺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发电厂:由于原煤不方便携带,且无法及时迅速补给战争需求,日本在山西广建发电厂,将原煤转化为电力,更加方便且不会在本土产生污染物。1939年至1941年,日本在山西建阳泉蔡洼建设了发电厂,安装一台瑞士BBC厂制造的汽轮发电机,后又安装一台英国BTH厂制造的发电机组。更多的煤炭资源以不同的形式流入日本。
3.日本侵略者对各大煤矿的改造扩建。
3.1大同矿区。1937年12月,大同矿区被日军占领,隶属伪蒙疆自治联合委员会产业部直接管理,1940年1月,设立了大同矿株式会社。日本侵略者除接管了晋北矿务局和保晋大同分公司及其他民族资本所开的煤矿,又先后在同家梁、白洞、四老沟等地开凿了一批新井,建立了口泉沟八大矿,规模比战前扩大了几倍。1938年大同煤矿产量为80万吨,1939年出煤250万吨,1942年出煤252万吨。
3.2阳泉矿区。日本侵略者侵占了鲍金公司平定分公司的6座煤矿基建昌公司等民族资本所办煤矿。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机器的改造升级。1939年保晋平定分公司各矿生产煤炭38.3万吨;1940年,原保晋公司日产煤炭已達到1680吨。巨大的煤炭开采量使得中国的资源大量流向日本,也成为如今山西煤炭资源稀缺的重要原因。
3.3西山矿区。日本占领西山矿区后,首先修建了石太铁路直达白家庄,增加外运能力,接着又新开了高家河、松树坑斜井、杜儿坪太勇坑。还在西铭、王封等地找窑口,新开竖井,并经营着许多不合法的小煤窑,坍塌事故频发。在这样超负荷的开采下,西山煤矿矿区面积规模扩大了3倍之多。
三、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煤掠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1.日军对晋煤的掠夺。日军对于煤矿的开采仅仅以方便、省事、迅速、多产为基准,使用的开采技术也都是老式煤矿的开采方式,开采中只采厚煤层,不采薄煤层,只取炭块,不要碎煤,从而导致了煤炭资源的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以至矿井夭折。采矿过程中日本丝毫不注意煤炭安全,1941年9月,大同的白洞矿西坑一个采煤工作面的70名矿井工人由于长期不支护,发生冒顶,被生生压死。;942年春,煤峪口矿发生了一起重大的透水事故,导致150名矿工遇难。
2.日军对煤矿工人的奴役。日本军队侵占山西省煤矿时期,对中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的统治制度,并对煤矿工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穷凶极恶的奴役。日军侵略者通过汉奸、地主、流氓、把头,强抓了大批的农民、城市贫民,使用骗招工人、强迫摊派、军事抓捕、输送战俘、搜罗童工等手段,大量攫取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并以武力强迫其下井,明目张胆的去宣称“以肉弹换煤炭”。煤矿工人经济上受剥削,生活上受煎熬,还遭受到人格上的侮辱、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
参考文献:
[1]徐月文等,山西经济开发史[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
[2]丁钟晓,山西煤炭简史[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郭学旺,山西抗战的发展与抗战的胜利[C]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介:岳童(1996—)女,山西晋中人。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