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引入,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到的“珍奇异宝”。
课堂教学的引入,虽然在一节课中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却是一节好课的开始。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作用和艺术,谈谈自己平时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引入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如我们在看电影时,看到精彩片断时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是身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抗干扰能力越强,接受信息能力就越强。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引入新课技巧,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节课效果何在?如在讲《电磁铁》一节时,用普普通通的塑料盒子就能捡起散落的大头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猜想塑料盒中的奥秘。当然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都会猜想到磁铁,但打开后,并没有见到磁铁的踪影,学生一直在关注这个装置。此时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学生一定会听得很专心。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如在讲《浮力应用》中的物体沉浮条件时,可先把一鸡蛋放入清水中,让学生分析鸡蛋是否受浮力,然后拿出一根棒内装有食盐的玻璃棒,用它搅动杯中清水,鸡蛋便慢慢上浮,让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浮力知识,而且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新知识。
4.为新课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讲《大气压》这节课时,我首先拿出一个分成两半的马德堡半球,对同学们说:“这两个半球,一会儿我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施展‘法术’后,你们能不能把这两个半球分开呢?”说完,我便把两个半球合拢。在讲台上用抽气筒将其空气抽出,闭上气阀拿出来,找两个力气大的同学到前面来拉。结果,学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拉开。然后又找另外两个同学上来帮忙,结果还是没有拉开。学生此时沸腾了,都跃跃欲试。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看,只要我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于是我悄然把气阀打开,一吹气,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同学们更惊讶了,议论纷纷。全班同学都被刚才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大家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景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又怎能不全神贯注地学习?这样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课堂引入的艺术
精彩的课堂引入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怎样引入非常关键。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复习引入新课。
“温故知新”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通过复习已有的物理知识引入新课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对基础物理规律的具体运用的新课题教学。如对于《杠杆的应用》一节课的引入,我先复习杠杆的知识,然后画出几种类型的杠杆,让同学们画出对应的力臂,并分析属于哪一类杠杆。等学生分析完后,我就把杠杆变形,变成生活中常用的几种物体,说明杠杆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再让学生想生活中见到或用过的那些东西是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正是由于实验引入法的上述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用该法。尤其在初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争取每一节课都做小实验。另外实验所用的器材应简单易行,以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增加实验现象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若教师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设计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必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作为引入的实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思维习惯和认识不同。如我在讲《大气压》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试管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会下落呢?同学们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掉下来。但实际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没有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学生惊呆了,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被这个奇异的现象吸引住了。这时我将话题引向新课内容,指明大气压的作用,并引出大气压这一课题。
3.用电教手段等资料引入。
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为真理、为科学忘我追求的精神。通过讲述生动的事实、有趣的小幽默,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步入学习物理的轨道。如讲《声音》中的回声时,可先播放有关天坛、回音壁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用生活事例引入。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可借助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如在讲《力》一节时,可让学生用力拍桌子,学生就会说痛。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人拍桌子时,桌子对人也有反作用力。这样学生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样引入新课,效果很好,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方法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入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句用较高的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够设计出好的引入,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课堂教学的引入,虽然在一节课中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却是一节好课的开始。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作用和艺术,谈谈自己平时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引入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如我们在看电影时,看到精彩片断时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是身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抗干扰能力越强,接受信息能力就越强。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引入新课技巧,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节课效果何在?如在讲《电磁铁》一节时,用普普通通的塑料盒子就能捡起散落的大头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猜想塑料盒中的奥秘。当然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都会猜想到磁铁,但打开后,并没有见到磁铁的踪影,学生一直在关注这个装置。此时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学生一定会听得很专心。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如在讲《浮力应用》中的物体沉浮条件时,可先把一鸡蛋放入清水中,让学生分析鸡蛋是否受浮力,然后拿出一根棒内装有食盐的玻璃棒,用它搅动杯中清水,鸡蛋便慢慢上浮,让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浮力知识,而且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新知识。
4.为新课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讲《大气压》这节课时,我首先拿出一个分成两半的马德堡半球,对同学们说:“这两个半球,一会儿我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施展‘法术’后,你们能不能把这两个半球分开呢?”说完,我便把两个半球合拢。在讲台上用抽气筒将其空气抽出,闭上气阀拿出来,找两个力气大的同学到前面来拉。结果,学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拉开。然后又找另外两个同学上来帮忙,结果还是没有拉开。学生此时沸腾了,都跃跃欲试。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看,只要我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于是我悄然把气阀打开,一吹气,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同学们更惊讶了,议论纷纷。全班同学都被刚才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大家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景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又怎能不全神贯注地学习?这样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课堂引入的艺术
精彩的课堂引入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怎样引入非常关键。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复习引入新课。
“温故知新”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通过复习已有的物理知识引入新课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对基础物理规律的具体运用的新课题教学。如对于《杠杆的应用》一节课的引入,我先复习杠杆的知识,然后画出几种类型的杠杆,让同学们画出对应的力臂,并分析属于哪一类杠杆。等学生分析完后,我就把杠杆变形,变成生活中常用的几种物体,说明杠杆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再让学生想生活中见到或用过的那些东西是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正是由于实验引入法的上述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用该法。尤其在初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争取每一节课都做小实验。另外实验所用的器材应简单易行,以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增加实验现象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若教师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设计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必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作为引入的实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思维习惯和认识不同。如我在讲《大气压》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试管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会下落呢?同学们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掉下来。但实际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没有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学生惊呆了,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被这个奇异的现象吸引住了。这时我将话题引向新课内容,指明大气压的作用,并引出大气压这一课题。
3.用电教手段等资料引入。
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为真理、为科学忘我追求的精神。通过讲述生动的事实、有趣的小幽默,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步入学习物理的轨道。如讲《声音》中的回声时,可先播放有关天坛、回音壁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用生活事例引入。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可借助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如在讲《力》一节时,可让学生用力拍桌子,学生就会说痛。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人拍桌子时,桌子对人也有反作用力。这样学生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就能很好地理解。这样引入新课,效果很好,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方法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入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句用较高的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够设计出好的引入,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