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考向一】交通运输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知识必备
1. 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表一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居民点、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湖,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考虑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
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的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尽可能经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
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等方面
技术
因素 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克服自然障碍,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2. 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表二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有充足水体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
经济
技术
因素 经济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原则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有交通干线与之相联系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云、雾、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规律技巧
自绘地理图形形象记忆区位因素。如港口的区位可以描绘成图1的地理图形以帮助记忆。
图1
【核心考向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及商业网点的影响
◆知识必备
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图2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图3
3.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图4
4.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图5
◆规律技巧
自绘地理图形形象记忆。例如商业网点的分布规律,可以描绘成图6的地理图形以帮助记忆。
图6
【核心考向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必备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破坏、资源枯竭、生物物种减少等),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见表三。
表三
环境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极端天气增加;粮食产量不稳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酸雨危害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西欧、北美、日本,我国的南方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无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氯氟烃增多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的排放
森林锐减 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鼓励保护性开发
物种灭绝 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 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 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繁殖或培植
◆规律技巧
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与区域地理相结合,虽然不同的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分析的思路方法是相同的,以生态环境问题为例:
图7
如我国黄土高原、南方山区都有“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可以归纳出以下分析模式。
图8
【核心考向四】可持续发展及其实施的重要途径
◆知识必备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表四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表五
原则 内 容 要 求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营造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的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须进行国际合作;对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政策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突出特点: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循环。工、农业生产方面侧重点不同。如表六:
表六
循环经济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资源利用方式 环境友好方式
原则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目的 经济活动生态化
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环境效益 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经济效益 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规律技巧
从高考试题分析,考查循环经济的试题多以关联模式图的方式出现,这是循环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图9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9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分析】本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关联模式图的解答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联系或因果关系;第二步:充分联想,并进行推理、判断,找出突破口;第三步:初步填写后进行验证,按箭头连接关系梳理一遍,确保判断的正确。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可以获得如下有效信息:(1)冰雪融水为该地区农业的水源之一;(2)沼气池循环利用了废弃物;(3)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品都用于销售。
第(1)问,冰雪融水和水窖集雨两种方式,为作物种植提供水源,作物秸秆经过加工,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同时作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可以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而沼气池的产物有两个去向:沼气为整个科技园生产供暖,沼渣可作为作物种植的肥料。第(2)问,题干明确表明该模式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图示的循环过程,可以看出这里集约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较高。整个循环过程对外只有一个环节就是销售,说明其种植和养殖的产品经过加工后,商品率很高。
【答案】(1)D,(2)C。
◆知识必备
1. 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表一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居民点、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湖,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考虑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
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的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尽可能经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
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等方面
技术
因素 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克服自然障碍,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2. 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表二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有充足水体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
经济
技术
因素 经济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原则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有交通干线与之相联系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云、雾、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规律技巧
自绘地理图形形象记忆区位因素。如港口的区位可以描绘成图1的地理图形以帮助记忆。
图1
【核心考向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及商业网点的影响
◆知识必备
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图2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图3
3.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图4
4.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图5
◆规律技巧
自绘地理图形形象记忆。例如商业网点的分布规律,可以描绘成图6的地理图形以帮助记忆。
图6
【核心考向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必备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破坏、资源枯竭、生物物种减少等),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见表三。
表三
环境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极端天气增加;粮食产量不稳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酸雨危害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西欧、北美、日本,我国的南方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无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氯氟烃增多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的排放
森林锐减 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鼓励保护性开发
物种灭绝 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 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 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繁殖或培植
◆规律技巧
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与区域地理相结合,虽然不同的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分析的思路方法是相同的,以生态环境问题为例:
图7
如我国黄土高原、南方山区都有“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可以归纳出以下分析模式。
图8
【核心考向四】可持续发展及其实施的重要途径
◆知识必备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表四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表五
原则 内 容 要 求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营造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的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须进行国际合作;对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政策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突出特点: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循环。工、农业生产方面侧重点不同。如表六:
表六
循环经济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资源利用方式 环境友好方式
原则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目的 经济活动生态化
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环境效益 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经济效益 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规律技巧
从高考试题分析,考查循环经济的试题多以关联模式图的方式出现,这是循环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图9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9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分析】本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关联模式图的解答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浏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联系或因果关系;第二步:充分联想,并进行推理、判断,找出突破口;第三步:初步填写后进行验证,按箭头连接关系梳理一遍,确保判断的正确。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可以获得如下有效信息:(1)冰雪融水为该地区农业的水源之一;(2)沼气池循环利用了废弃物;(3)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品都用于销售。
第(1)问,冰雪融水和水窖集雨两种方式,为作物种植提供水源,作物秸秆经过加工,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同时作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可以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而沼气池的产物有两个去向:沼气为整个科技园生产供暖,沼渣可作为作物种植的肥料。第(2)问,题干明确表明该模式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图示的循环过程,可以看出这里集约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较高。整个循环过程对外只有一个环节就是销售,说明其种植和养殖的产品经过加工后,商品率很高。
【答案】(1)D,(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