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与住之现状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约翰逊社区医院耗资2300万英镑,日前正式在英国林肯郡的Spalding投入使用。由Watkins Gray国际公司设计的这座医院面积8500平方米,只有32张病床。它将目前分散在几个地点的医院设施集中到了一起。
  2、 位于英国威尔士的朗达谷(Rhondda Valley)社区医院有108个床位,采用了生态锅炉和其他低碳设施。
  3、学生宿舍的卧室。在英国学习超过六个月的学生,就可以享受英国免费的国民医疗服务NHS。每个学生在他们居住的社区注册,得到自己的社区医生。
  4、英国救护车。
  5、NHS的宣传海报——少喝一点,这样你明天仍然会微笑。
  6、这是一家普通社区医院的接待处和大门口。
  7、不同的区域有相应的等候区。
  8、不用的插座都是盖好的,非常细心。
  9、杂志是最新的,还有公交车信息等册子,几乎没有广告。
  10、还有供小朋友画画和做游戏的场所。
  11、在英国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有打针的,更是没有挂盐水。严重的开点处方药,不严重的基本不处理,他们主张运用自身的抵抗能力。
  12,英国公屋。
  
   医疗的免费午餐还能持续多久
  
  对于我5岁的孩子来说,在英国最神奇的事之一是救护车不是白色的,而是带条纹的明黄色。这大大颠覆了他原来的印象。
  其实不只救护车的颜色不同,整套医疗系统和中国也不一样。英国实行的是一套叫做NHS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它以社区医生(英国称为GP)为中心,为国民,包括居留12个月以上的外国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当我们初安顿下来时,服务机构便提供了附近可供注册的诊所名册。加入NHS计划是需要先选择一个诊所注册的。注册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填写自己的地址、身体情况,过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再让医生过目,询问一下情况就算登记在案了。你便可以享受社区医生的免费健康服务了。
  每一个诊所其实只有一名主治医生。他是通过层层的资格考试和严格选拔出来才可执业,几乎都是全科,包治百病的样子。他的工资高得出奇,年薪在二三十万英镑之间,是首相大卫.卡梅伦的两倍。医生通常配有一个助理医生,有时帮帮他的忙。但大部分时间,这位医生要在周一到周五從早上7点坐到下午5点。7点档是近半年来新加上的,因为看病的人实在太多,每天的预约都爆满,所以不得不把接待时间从原来的早8点提前到7点。
  预约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对于一般的病痛,病人或其家属需在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拨打诊所的电话,人工预约当天的一个时间段,到诊所看病。每个时间段其实只有15分钟,过时不候,也只能为一人所用。如果你既想自己看病又想让孩子看病,要约上两个时间段。预约的时候只要报上名字和生日,接线员就能从数据库中调出你的档案进行登记。但是预约一向相当火爆,基本上从8点半开始的半个小时内就会把当天的所有的时间段都约完。如果你稍晚一点打电话,就只能预约到下周的某个时间段,那是接线员提前预留出来的。如果急着看病的话,接线员会鼓励你明天早点打电话过来。
  诊所其实非常袖珍。通常设在居民区中一座不起眼的房子,门口挂着诊所的名字和医生的名字,比如我们注册的诊所就是樱桃树诊所的德塞利医生。诊所里面只有几个房间。一进去是前台和等候区,通常还会摆上一些玩具供儿童打发等候的无聊时间,也有设计得非常精美的各种医疗知识和服务宣传册。
  等候区通常非常寂静,英国人不会在公众场合高声说话。前台的墙壁上有一个滚动屏幕,轮到哪一位病人就诊时就会显示其名字。医生通常很和气。会询问你的病情之后给你开药。你就拿着药房到市面上任意一家药房取药。对于16岁以下的儿童,所有就诊治疗和药物全免。16岁以上的成年人,则是就诊免费,药物需要自己掏钱购买。需要做身体检查的话,医生会开单让你到指定的医院做检查,然后等结果出来后预约下一次再来就诊。每个人的病历都保存在诊所里,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
  至于其他的紧急情况,包括生育服务等,则有大型的地区医院提供服务。我的中国邻居便在伦敦生了一个小宝宝,同样所有费用都免收,而且有很大的病房供休息。不知这个小宝宝长大后会不会到北伦敦那间有150多年历史的惠廷顿医院寻找昔日的踪迹呢?
  这一套颇具共产主义色彩的国家医疗体系,其实是工党在上世纪20年代上台后开始倡导的国家干预的产物。上世纪30年代,最低工资制、义务教育、国家医疗都是工党强化并实施的政策,最后为英国历届政府沿用。不管保守党还是工党上台,都不会轻易向NHS动刀,因为它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健康利益。
  不过,最近的经济危机持续,新上台的卡梅伦政府不得不实施财政预算大幅缩减的计划,高达1158.5亿英镑的NHS也是目标之一,因为它在总额为6692亿的政府财政预算中占了1/6强,是除工作保障和养老金之外的第二大头。财政大臣奥斯本的目标是从总预算中削减490亿。他的剪刀会向哪一块下手呢?《卫报》把这个选择题留给了他的读者,在网站上做了一个多媒体动态图表,让读者自己选择可削减的预算,让读者体会做财政大臣的风光和难处。相信大多数读者在向NHS挥动剪刀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吧。
  
  占住者与英国社会公屋
  
  我居住的马斯维尔小山地区在今年一月初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一对夫妇朱丽安和萨曼莎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在外地过完圣诞假期回来,发现他们的房子被一个九口之家占据了。询问之下,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刚从别人的手里租下这房子。
  自己的房子怎么会忽然被人租去呢?原来是他们出行时房子忘记锁门,便被Squatter乘虚而入。朱丽安和萨曼莎明白他们的房子是被占住了。心中不免暗暗叫苦。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重新取回自己的房子,但这个官司过程漫长,一家五口眼看没有着落,就要流落街头。
  所谓Squatter,中文还没有一个恰切的译名,只能根据意思翻译为“擅自占据土地、房屋的人”。他们并不是通过暴力闯入他人房屋,而是利用他人外出忘记关门等时机进入房屋并住下。这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是合法行为,在世界上多个国家也有传统。英国法律对“进入他人房屋”的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即不能通过暴力撬锁、破窗等方式,需要至少有一条专属的通道进入房屋,而且能从里面锁上房屋。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如果占住者连续住满12年以上,可以向法院申请该房产为其所有。房屋的原主人可以通过向法庭提供各种文件来取回房屋。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半年。许多屋主往往通过私了解决问题,给这些占据者一些钱物恩惠,请他们自行离开。占住行为在近来的重新兴起,是因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付不起房租。于是重拾这种古老的行为方式。
  占住行为在英格兰可以追溯到1640年代英格兰内战时期的掘地派运动,掘地派将其作为一种反土豪的对抗方式。而在二战之后,大量因为战事而废弃的民宅、工事、碉堡等被流离失所的难民占据为住宅,这些物业慢慢变为他们个人所有。到上世纪60年代,嬉皮浪潮的风行,艺术人群急剧扩大。他们行为乖张,却囊中羞涩,占住便成为他们最好的行为艺术。于是经常把占住的地区变成涂鸦艺术圣地,还前后串联,在一些地区形成“艺术村”之势。而到了近十年,这些空房主要被非法移民、社会失业阶层打主意。
  那么英国政府如何来减少这种情况发生?政府主要是提供社会公屋给贫困人口。19世纪晚期英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屋,二战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更是达到巅峰。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曾推行过居者自买的政策。以市价的60%乃至更低的价格卖给住在里面的人,以此推行她推崇的“去国有化”。公屋一般是两房一厅或者三房一厅,租价约为市价的1/3。七八十平方的一套房子,租金仅为每月400镑以下(约合4000人民币)。房屋内部条件不错,由地方委员会负责维护。家具则为租赁者自配。
  一般来说,数口之家的失业家庭比较容易获得房屋分配。年轻人则难度较高,除非是失业单亲妈妈等特殊情况。而伦敦地区的公屋供应很紧张,以马斯维尔小山地区所在哈令吉区为例,公屋供应量约为15000套,目前还有15000户家庭在排队。英国北部情况要好些。
  对处于等待长队的家庭来说,他们不愿看到的现实是,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正在起作用,分配到房子的家庭,他们变得有惰性不愿去改善自己的住宿条件,甚至不愿意努力工作。即使他们后来经济情况改善,或者孩子长大后搬出去,政府也没有一个有效的追查机制来追回他们的公屋让给新的有需要的家庭。这也是撒切尔夫人试图将公屋私有化的初衷。2007年,伦敦政经学院受政府委托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其报告中向政府提议建立追查机制,但还未有下文。
  对于社会公屋来说,占住者同样是他们的梦魇。由于公屋的住户等于是政府的租客,他们的房子一旦因为不慎被占住,要向法院出具相关的产权文件更为困难。所以地方委员会不得不派出巡逻队,巡视哪些房子忘记关门。如果哪间房屋被占住了,排长队的家庭更加要跳脚了。
  
  TIPS
  英国有趣的法律规定:
  1、“在议会大厦内死亡”是违法的
  2、“穿盔甲进入议会大厦”也是违法行为。
  3、“将印有英国君主头像的邮票倒贴在信封上即犯下叛国罪”、
  4、“在利物浦市,女人在公共场所裸露上身非法,除非她是热带鱼商店中的员工”
  5、“在圣诞节时不能吃肉馅饼”
  6、“在苏格兰市,如果有人敲响你家的门,要求使用你家的卫生间,你必须无条件让他们进门,否则将违反法律”。
  7、在英国海岸发现的任何死鲸鱼脑袋,都自动归国王所有;而发现的任何死鲸鱼尾巴,都自动归女王所有。在英国海滨发现的任何鲟鱼,都属于英国君主”
  8、“在英国,孕妇可在任何地方合法小便,包括在警察的头盔里”
  9、“如果你对纳税员隐瞒某个你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你就违反了英国法律;但如果你隐瞒某些你并不介意让他知道的事,则是合法的”
  10、“在英国约克市的古城墙之内可以合法地杀死一个苏格兰人,条件是他的手中拿着弓和箭。”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人成了BASELWORLD不可或缺的风景,要知道对于钟表珠宝工业来说,女人曾经只是停留在消费终端那个角落的一个符号。而今,BASELWORLD展会上随处可见女人的身影,她们被整齐挂在外套寄存处的各式大衣足以走一场SHOW;与男士们浑厚的低音相比,你的耳边更容易充斥女人们温柔而清脆的笑声;甚至在馆内洗手间门口,你会看到女宾区永远排着长龙,而男宾区却是门前冷落。  BASELWO
期刊
金属与机械看起来是那么的气势汹汹,来势凶猛,充满阳刚气质和雄劲的力量,然而没有耐心而专注地磨砺,没有智慧地组装,没有情感的浇灌,它或许只是一堆废铜烂铁。一个再勇敢有力的人,如果缺乏智慧、专注和爱,那么他或许只是逞匹夫之勇的一介莽夫。力量需要智慧的的滋养、耐心的磨砺和情感的浇灌,而温柔恰是将这三种汇而为一的神奇物质,它能让百炼钢也成了绕指柔,它是抚慰亲情、友情、爱情最体贴的方式,温柔是一种魔力,它出
期刊
和郭玮对话,让人觉得难。不是因为她难以亲近,相反,她随和开朗,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只是在采访中,你会慢慢感觉到,她毫无停顿的思维方式会卷挟你,让你忘记原本计划好的节奏。  还有一个觉得难的地方,是交谈中所获得的信息量太大,在整理的时候难以抉择和取舍。郭玮几乎不说废话,没有嗯啊哦之类的语气,简单爽利一如她给人的感觉。但你可千万别说她是“女强人”,她绝对不同意。    做得好餐饮,就做得好任何行业   
期刊
如果说我是因为Iron Man才真正喜欢上Robert Downey Jr.,说不定会被很多“资深影迷”嘲笑为“肤浅”吧?  我承认,Robert Downey Jr.的确拥有一份跌宕起伏、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电影的人生简历——作为好莱坞大导演大编剧大演员Robert Downey Sr.的儿子,童星出道,从小就展露过人的表演天赋与才华,几度因吸毒入狱,最后终浪子回头大展宏图,被誉为当今好莱坞最
期刊
条纹  条纹绝对是打造青春气质的大热单品。从简约奢华的PRADA,再到高街平价的ZARA,都有各类鲜艳色彩的条纹单品。  玫红色条纹无袖连衣裙:DKNY JEANS  浅灰色skinny牛仔裤:GUESS  黄色拎包:LA BAGAGERIE  心型皓石银质吊坠+银链:THOMAS SABO    透视  透视是凸显着装层次最简单的小心机。在阳光下的若隐若现,在微风吹起时的曼妙身段,都把你的优点展
期刊
TYPE1  “晚上我们去哪儿吃饭?”我问朋友。  “你定了就是。”她回答道。  于是我建议去吃烧烤。“不”,她说,“最近我上火”。那么去吃中餐吧?“不,我中午才吃过”。那么去吃西餐?“不,那个东西吃起来冷冰冰的。”那么,印度菜?“我讨厌咖喱味,你不知道?”好吧,我说,你到底还想不想去吃饭?  “我不知道,你决定就是了呀。”她依然无所谓地回答。  杀了我吧,她老是这样!    TYPE2  婆婆来
期刊
春天的微风总是略带甜意,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在裸妆的基础上,重点特出和强调唇部颜色,与春天柔媚交相呼应,能把女人千姿百态的甜蜜表现的十分恰当。桃花红、淡玫瑰红是春天首选的颜色。    2011春天的妆面丰富多彩,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今季特别流行画上一条绿色的粗下眼线,不仅起到提亮眼神的作用,也能起到温柔的视线的作用。腮红把橘色,粉色混合在一起晕染,能让你的笑容更加的灿烂。   
期刊
李璇,闪烁国际有限公司营业总监,《赢在中国》第三季第五名,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曾经做过广告客户总监,担任过市场部经理。2006年她与朋友合伙创办闪烁珠宝电子商务网站,成为中国珠宝电子商务领域的领航者。  她说,青春对于女人来说特奢侈。30岁以后,女人的青春会慢慢逝去,体力、家庭观念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因为害怕自己熬过这个坎儿后,没有勇气和激情,于是在青春的末梢,她选择了创业。她就是
期刊
德国版的“海伦”     好莱坞最近传出小道消息,繁枝茂叶地说安吉丽娜·朱莉最近有点烦,原因是布拉德·皮特又和别人在假戏真做了!安吉丽娜·朱莉嘴上虽然念叨着,我相信这消息传得不靠谱。可谁都看得出,由于布拉德?皮特与黛安?克鲁格正在合拍新戏《恶名浑蛋》,所以身为好莱坞一姐的安吉丽娜·朱莉还是有点坐立难安的。这也不怪她多心,小道消息太多了,而且有具备单田芳大师风采的剧组人员有鼻子有眼地透露:“最近他们
期刊
“一杯水掉下去,你还有时间把它接住”。为了心中向往的慢生活,爱尔兰的Simon一家来到威尔士,买下土地、盖起房屋,他们相信远离致癌物质的丛林生活里,有生命渴望的清新;香港白领Gavin和Gary离开了车水马龙的都市,定居南丫岛、做起农场主,田地里的香草园是他们移不走的世界;波士顿郊外一间不起的平房内,戴晓莉则在雕刻自己的木质生活,一百里外的城市纷乱喧嚣,小俩口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这一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