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是一次学习分享会、激励表彰会、建言献策会、政策宣示会和工作落实会。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把握新时代机遇,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民族复兴中主动担当,在城市崛起中做优做强,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民营企业独特贡献。
学习新思想,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为国家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旗帜鲜明宣示了党中央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省委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提出了五个方面新要求,发出了齐心协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号召。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为民营企业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面回应了社会上一些怀疑否定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旗帜鲜明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难”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党中央直面挑战的决心和勇气,传递了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要正确认识、科学应对,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危纾困、化危为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6个方面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出了“药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次会议市委专门安排六个职能部门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表态发言,就是要立此存照,接受企业家的监督。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对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许。要更加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力培养具有诚信意识、全球眼光、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成都优秀企业家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里程碑”,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为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标”,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经营发展的精气神,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学习、全面领会、全面落实,切实把中央和省委要求转化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分析新形势,进一步坚定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决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民营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外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坚持从全局观形、从长远察势,准确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规律与特点、机遇与挑战,努力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要充分肯定民营经济作出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成都民营经济“破冰”起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二是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诞生了一批屹立至今的大型骨干企业;三是以2001年我国加入WTO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开放发展时期;四是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时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不同时期,成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汇聚起推动城市崛起的强大力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历程,成都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民营经济贡献巨大,民营企业家居功至伟;民营经济强则成都强,民营企业好则成都好。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就不可能有蓉城大地的历史巨变;没有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就不可能有成都发展的崭新局面。
要客观分析民营经济存在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问题。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确实遇到一些新情况新挑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只有理性看待、从容应变,才能化危为机、克难突破。
要用辩证眼光看待宏观环境面临的压力。在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结构在调整、制度在变革的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但困难也孕育着机会,关键看在应对困难中所持的态度、所采取的措施。希望大家主动向前看、向遠看、向外看,冷静研判、拨云见日、增强信心。
要用发展眼光看待营商环境存在的难题。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积极营造优商重商亲商良好氛围,但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也还存在“准入难”“融资难”“创新难”“降成本难”“引才聚才难”等问题。成都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主动想办法、找对策,积极优服务、强保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阳光雨露、时代机遇。
要用成长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存在的短板。目前成都民营企业龙头企业不多、治理结构不优、市场拓展不足、商业模式不新、产业层次不高。面对“成长中的烦恼”,要重拾改革开放初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主动适应新趋势、践行新理念,坚守实体阵地、强化自主创新、夯实基础支撑,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要从城市发展的积极变化中坚定发展信心。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科学把握规律、顺应市民期待、聚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各方面事业正实現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进步,突出表现为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产业结构加速转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新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营商环境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日趋优化等。
在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评价报告》中,成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29位至全球第71位,成功跻身Beta+级;在《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成功跻身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员城市,入选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体系。一系列积极变化,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必将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创构广阔的市场空间。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从城市发展的积极变化中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创新作为,在新时代新天府建设进程中奋进接力、续写辉煌。
用好新机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独到的视角和敏锐的嗅觉,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练就的“超强本领”,也是民营经济栉风沐雨、发展壮大的“关键密码”。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把握新机遇、运用新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窗口机遇。当前,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井喷,产业跨界融合、相互交叉渗透正在重新定义产业门类边界和公众互动关系。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组建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围绕培育“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现代供应链等为支撑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必将为民营企业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提供重大机遇。
二是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的市场机遇。当前,消费拉动在中国经济版图强势崛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消费结构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创富空间。成都是西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实际管理人口达到2064万,直接辐射西部3.5亿人口,超过640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市场腹地和消费空间十分广阔,为广大民营企业在新一轮市场格局调整和行业整合中抢占先机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是全面开放引领市场拓展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重塑了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从成都出发的111条国际(地区)航线覆盖全球主要中心城市,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将形成年吞吐量1.5亿人次的“一市两场”国际航空枢纽格局;“蓉欧+”国际班列覆盖22个海外城市、14个国内城市。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串联起西部广袤腹地和泛欧泛亚广阔市场,使成都正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节点,为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提供了有利机遇。
四是民族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时代机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积极担当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重大使命,推动了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完善、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城市格局实现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为城市永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积极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形成区域发展的级差和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城市加快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树立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坐标,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谐宜居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施“先落户后就业”人才新政,“蓉漂”正成为时代新风尚;顺应超大城市治理规律,加快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社区人文感知度、生活便捷度、公共安全度全面提升。
当前,成都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刻把握民族复兴蕴含的时代机遇,确立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真诚期盼广大民营企业家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壮阔征程,在与城市同发展、与时代共奋进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成长壮大。成都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壮大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重点,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民间投资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
把握新趋势,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趋势性变化:创业主体从“草根小众”变为“全民大众”;发展动能从“要素依赖”变为“创新驱动”;商业模式从“市场+”变为“互联网+”;市场空间从“深植本土”变为“走向全球”;客户需求从“模仿从众”变为“个性多样”。面对这些新特征新趋势,成都将牢牢把握“精准”原则、坚持“实效”标准,主动对接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全面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企业梯次发展、竞相跨越的良好格局。
要支持初创型企业扩量提质发展。成都民营市场主体中企业仅占1/3,且主要集中在传统商贸类和服务类行业,新经济业态还处于成长发育初期。要坚持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双向发力,对初创型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力争到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规上企业占比超过30%。要着力激发创业主体活力,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引进人才社会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服务机制;扶持草根能人在蓉创业,积极开展“菁蓉汇”系列创业活动。要着力推动新经济创业。深入实施新经济企业“双百工程”,鼓励支持以高水平商业模式和高科技创新产品为内涵的新经济创业,为新经济领域创业提供空间和接口,努力打造一批爆发式增长的民营新经济企业。要着力优化创业服务。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打造更多国家级众创空间,有效提升“科创通”和“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专业化水平,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设备共享等全方位服务。 要支持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500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和500家“隐形冠军”培育库,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着眼专业化推动企业协作配套。支持企业深度融入产业生态圈,分行业建立产业联盟。研究制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着眼精细化推动企业提升品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实施“成都造”精品培育工程,引导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着眼特色化推动企业塑造品牌。实施成都名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成功认定驰名商标保护、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或收购境外商标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着眼全球化推动企业聚力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全球化运用创新资源,支持以民企为主体联建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推动民企参与海内外技术交易平台建设。
要支持领军型企业加快跨越发展。大力引导支持领军型民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力争到2022年本土民营企业实现“世界500强”零突破,10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户以上新兴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鼓励跨行业发展。探索设立并购基金,推动领军型企业跨行业联合重组,引导企业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和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加快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跨地区发展。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部署,组织好成都企业家市(州)行活动,支持企业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错位发展模式。鼓励跨所有制发展。加快建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清单,支持民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民企双向混合。
营造新环境,努力建设优商重商亲商的标杆城市
市场经济本质是“环境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成都将坚持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拿出真金白银的干货实货,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环境。
一要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要素市场。成都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化配置,提高企业获取资源、运作市场能力。保障传统要素,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成都将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搭建“5+2”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業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开展壮大贷、科创贷、园保贷等金融产品创新,设立规模50亿元的市级再担保公司、规模100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扩大直接融资。前不久,成都设立了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着力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深入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实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全面提升用水、用电、用气接入便利化水平,加快把四川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成都企业竞争优势。着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落实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政策,让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稳妥处理企业社保历史欠费问题,允许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通过返还失业保险费、给予社保补贴等保障企业稳定用工。
保障新兴要素,重点是降低门槛提高可得性。成都将围绕产业链聚集创新资源。对接国家新一轮科技战略布局,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在蓉布局,引导高校院所人才、学科、平台和智力更好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围绕缓解人才之缺建设国际人才高地。人才工程要覆盖民营高科技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提能行动,支持民营企业与在蓉大学合作创建专业性学科和建立合同制培训机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和创新人才梯队培养。围绕产业应用开放数据资源。构建面向公共服务和商业应用的数据资源池,推进信息资源社会化开放利用。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面向行业应用构建专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以数据平台为核心的产业加速器。66个产业功能区将率先建设智慧园区,鼓励支持企业上云用云、加速创新。
二要全力打造对标国际先进的营商环境。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10个方面评价标准,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有保障的营商环境。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完善企业需求快速响应和涉企问题快速调处机制。要驰而不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以上,争取让企业“一次都不跑”;要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实现材料齐全3天领照、5天营业;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将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全流程压减至90个工作日,不动产一般登记压减至5个工作日,一类企业出口退税5天办结,口岸整体货物通关时间压减1/3以上。建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深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严禁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民间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建立政务诚信考核机制,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对严重失信的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系统,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设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慎用强制措施,进一步严格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严禁违法使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时,要充分评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对民营企业经营中不规范行为的查处要建立警示警告制度,在预警后自动纠正规范的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
三要全力打造尊商重企的社会环境。在全市大力倡导尊商重企、崇尚创新创造的良好风气,让优秀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事业发展有舞台。注重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鼓励优秀企业家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兼职,常态化邀请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参与重大经济政策或决策听证会,为重大经济部署献计献策。主流媒体要开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在行动”专栏,邀请各个部门面向企业作出承诺,持续跟踪报道各地各部门主动服务企业的新鲜经验、先进典型,努力形成氛围、形成声势。建立健全企业家荣誉制度,每年发布“成都百强民营企业”,定期对优秀企业家和杰出创业者进行表扬奖励,讲好“蓉商故事”、弘扬“蓉商精神”、塑造“蓉商品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成都将把企业家队伍作为成都发展最稀缺的战略性资源、最特殊的人才资本和最重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企业家群体健康成长。希望广大企业家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继承和发扬企业家精神。希望广大企业家放眼世界、创新创造,树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宏图大志,苦练内功,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中后发超越、做大做强。希望广大企业家讲正气、走正道,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脚踏实地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持续提高社会责任感。希望广大企业家扎根本土、情系桑梓,争做天府文化的传播者、发展者,勤勉兴业、奉献社会、造福蓉城,带头把更多更好的项目建在成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成都。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2018年11月24日在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新思想,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为国家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旗帜鲜明宣示了党中央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省委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提出了五个方面新要求,发出了齐心协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号召。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为民营企业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面回应了社会上一些怀疑否定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旗帜鲜明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难”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党中央直面挑战的决心和勇气,传递了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要正确认识、科学应对,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危纾困、化危为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6个方面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出了“药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次会议市委专门安排六个职能部门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表态发言,就是要立此存照,接受企业家的监督。
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对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许。要更加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力培养具有诚信意识、全球眼光、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成都优秀企业家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里程碑”,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为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标”,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经营发展的精气神,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学习、全面领会、全面落实,切实把中央和省委要求转化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分析新形势,进一步坚定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决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民营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外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坚持从全局观形、从长远察势,准确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规律与特点、机遇与挑战,努力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要充分肯定民营经济作出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成都民营经济“破冰”起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二是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诞生了一批屹立至今的大型骨干企业;三是以2001年我国加入WTO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开放发展时期;四是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时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不同时期,成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汇聚起推动城市崛起的强大力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历程,成都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民营经济贡献巨大,民营企业家居功至伟;民营经济强则成都强,民营企业好则成都好。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就不可能有蓉城大地的历史巨变;没有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就不可能有成都发展的崭新局面。
要客观分析民营经济存在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问题。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确实遇到一些新情况新挑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只有理性看待、从容应变,才能化危为机、克难突破。
要用辩证眼光看待宏观环境面临的压力。在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结构在调整、制度在变革的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但困难也孕育着机会,关键看在应对困难中所持的态度、所采取的措施。希望大家主动向前看、向遠看、向外看,冷静研判、拨云见日、增强信心。
要用发展眼光看待营商环境存在的难题。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积极营造优商重商亲商良好氛围,但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也还存在“准入难”“融资难”“创新难”“降成本难”“引才聚才难”等问题。成都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主动想办法、找对策,积极优服务、强保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阳光雨露、时代机遇。
要用成长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存在的短板。目前成都民营企业龙头企业不多、治理结构不优、市场拓展不足、商业模式不新、产业层次不高。面对“成长中的烦恼”,要重拾改革开放初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主动适应新趋势、践行新理念,坚守实体阵地、强化自主创新、夯实基础支撑,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要从城市发展的积极变化中坚定发展信心。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科学把握规律、顺应市民期待、聚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各方面事业正实現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进步,突出表现为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产业结构加速转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新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营商环境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日趋优化等。
在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评价报告》中,成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29位至全球第71位,成功跻身Beta+级;在《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成功跻身世界文化名城论坛成员城市,入选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体系。一系列积极变化,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必将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创构广阔的市场空间。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从城市发展的积极变化中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创新作为,在新时代新天府建设进程中奋进接力、续写辉煌。
用好新机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独到的视角和敏锐的嗅觉,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练就的“超强本领”,也是民营经济栉风沐雨、发展壮大的“关键密码”。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把握新机遇、运用新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窗口机遇。当前,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井喷,产业跨界融合、相互交叉渗透正在重新定义产业门类边界和公众互动关系。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组建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围绕培育“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现代供应链等为支撑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必将为民营企业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提供重大机遇。
二是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的市场机遇。当前,消费拉动在中国经济版图强势崛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消费结构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创富空间。成都是西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实际管理人口达到2064万,直接辐射西部3.5亿人口,超过640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市场腹地和消费空间十分广阔,为广大民营企业在新一轮市场格局调整和行业整合中抢占先机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是全面开放引领市场拓展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重塑了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从成都出发的111条国际(地区)航线覆盖全球主要中心城市,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将形成年吞吐量1.5亿人次的“一市两场”国际航空枢纽格局;“蓉欧+”国际班列覆盖22个海外城市、14个国内城市。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串联起西部广袤腹地和泛欧泛亚广阔市场,使成都正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节点,为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提供了有利机遇。
四是民族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时代机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积极担当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重大使命,推动了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完善、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城市格局实现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为城市永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积极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形成区域发展的级差和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城市加快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树立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坐标,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谐宜居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施“先落户后就业”人才新政,“蓉漂”正成为时代新风尚;顺应超大城市治理规律,加快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社区人文感知度、生活便捷度、公共安全度全面提升。
当前,成都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刻把握民族复兴蕴含的时代机遇,确立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真诚期盼广大民营企业家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壮阔征程,在与城市同发展、与时代共奋进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成长壮大。成都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壮大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重点,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民间投资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
把握新趋势,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趋势性变化:创业主体从“草根小众”变为“全民大众”;发展动能从“要素依赖”变为“创新驱动”;商业模式从“市场+”变为“互联网+”;市场空间从“深植本土”变为“走向全球”;客户需求从“模仿从众”变为“个性多样”。面对这些新特征新趋势,成都将牢牢把握“精准”原则、坚持“实效”标准,主动对接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全面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企业梯次发展、竞相跨越的良好格局。
要支持初创型企业扩量提质发展。成都民营市场主体中企业仅占1/3,且主要集中在传统商贸类和服务类行业,新经济业态还处于成长发育初期。要坚持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双向发力,对初创型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力争到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规上企业占比超过30%。要着力激发创业主体活力,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引进人才社会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服务机制;扶持草根能人在蓉创业,积极开展“菁蓉汇”系列创业活动。要着力推动新经济创业。深入实施新经济企业“双百工程”,鼓励支持以高水平商业模式和高科技创新产品为内涵的新经济创业,为新经济领域创业提供空间和接口,努力打造一批爆发式增长的民营新经济企业。要着力优化创业服务。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打造更多国家级众创空间,有效提升“科创通”和“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专业化水平,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设备共享等全方位服务。 要支持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500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和500家“隐形冠军”培育库,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着眼专业化推动企业协作配套。支持企业深度融入产业生态圈,分行业建立产业联盟。研究制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着眼精细化推动企业提升品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实施“成都造”精品培育工程,引导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着眼特色化推动企业塑造品牌。实施成都名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成功认定驰名商标保护、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或收购境外商标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着眼全球化推动企业聚力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全球化运用创新资源,支持以民企为主体联建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推动民企参与海内外技术交易平台建设。
要支持领军型企业加快跨越发展。大力引导支持领军型民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力争到2022年本土民营企业实现“世界500强”零突破,10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户以上新兴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鼓励跨行业发展。探索设立并购基金,推动领军型企业跨行业联合重组,引导企业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和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加快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跨地区发展。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部署,组织好成都企业家市(州)行活动,支持企业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错位发展模式。鼓励跨所有制发展。加快建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清单,支持民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民企双向混合。
营造新环境,努力建设优商重商亲商的标杆城市
市场经济本质是“环境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成都将坚持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拿出真金白银的干货实货,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环境。
一要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要素市场。成都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化配置,提高企业获取资源、运作市场能力。保障传统要素,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成都将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搭建“5+2”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業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开展壮大贷、科创贷、园保贷等金融产品创新,设立规模50亿元的市级再担保公司、规模100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扩大直接融资。前不久,成都设立了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着力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深入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实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全面提升用水、用电、用气接入便利化水平,加快把四川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成都企业竞争优势。着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落实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政策,让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稳妥处理企业社保历史欠费问题,允许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通过返还失业保险费、给予社保补贴等保障企业稳定用工。
保障新兴要素,重点是降低门槛提高可得性。成都将围绕产业链聚集创新资源。对接国家新一轮科技战略布局,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在蓉布局,引导高校院所人才、学科、平台和智力更好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围绕缓解人才之缺建设国际人才高地。人才工程要覆盖民营高科技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提能行动,支持民营企业与在蓉大学合作创建专业性学科和建立合同制培训机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和创新人才梯队培养。围绕产业应用开放数据资源。构建面向公共服务和商业应用的数据资源池,推进信息资源社会化开放利用。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面向行业应用构建专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以数据平台为核心的产业加速器。66个产业功能区将率先建设智慧园区,鼓励支持企业上云用云、加速创新。
二要全力打造对标国际先进的营商环境。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10个方面评价标准,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有保障的营商环境。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完善企业需求快速响应和涉企问题快速调处机制。要驰而不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以上,争取让企业“一次都不跑”;要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实现材料齐全3天领照、5天营业;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将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全流程压减至90个工作日,不动产一般登记压减至5个工作日,一类企业出口退税5天办结,口岸整体货物通关时间压减1/3以上。建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深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严禁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民间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建立政务诚信考核机制,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对严重失信的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系统,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设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慎用强制措施,进一步严格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严禁违法使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时,要充分评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对民营企业经营中不规范行为的查处要建立警示警告制度,在预警后自动纠正规范的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
三要全力打造尊商重企的社会环境。在全市大力倡导尊商重企、崇尚创新创造的良好风气,让优秀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事业发展有舞台。注重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鼓励优秀企业家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兼职,常态化邀请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参与重大经济政策或决策听证会,为重大经济部署献计献策。主流媒体要开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在行动”专栏,邀请各个部门面向企业作出承诺,持续跟踪报道各地各部门主动服务企业的新鲜经验、先进典型,努力形成氛围、形成声势。建立健全企业家荣誉制度,每年发布“成都百强民营企业”,定期对优秀企业家和杰出创业者进行表扬奖励,讲好“蓉商故事”、弘扬“蓉商精神”、塑造“蓉商品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成都将把企业家队伍作为成都发展最稀缺的战略性资源、最特殊的人才资本和最重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企业家群体健康成长。希望广大企业家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继承和发扬企业家精神。希望广大企业家放眼世界、创新创造,树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宏图大志,苦练内功,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中后发超越、做大做强。希望广大企业家讲正气、走正道,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脚踏实地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持续提高社会责任感。希望广大企业家扎根本土、情系桑梓,争做天府文化的传播者、发展者,勤勉兴业、奉献社会、造福蓉城,带头把更多更好的项目建在成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成都。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2018年11月24日在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