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构建多元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关键词 任务驱动;信息素养;课堂教学;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102-02
信息社会,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必备信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适应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素养主要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等含义广泛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要载体,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最终目标。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互动教学方法,它以问题动机为核心,以师生的互助协作学习为主,通过不断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建构学生自己的新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如何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构建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呢?
1 创新问题情境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条件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题不但是教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条件,而且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需研究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积极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创新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如在教“电子贺卡制作”时,教师一上课就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是母亲节,大家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伟大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呢?”学生争着举手发言,有的说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祖国母亲,有的说长大后当一名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电子贺卡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呢?”学生齐声说可以。教师考考大家:“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电子贺卡的制作方法有哪些?请同学们思考后问答。”问题的设置情境开放,极具生活化,激发了学习兴趣。
设置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提出时机要恰当,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几种纸质卡片,包括明信片、手工自制贺卡、印刷贺卡等,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围绕问题,他们对贺卡的特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师顺势引导并归纳贺卡的特点,接着提出:“请同学们在PowerPoint中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并简明扼要地概括制作过程。”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发现得出:只需要在幻灯片软件中依次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插入边框,然后修饰,就可以制作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贺卡了。
教师采用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发现答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及时的赞扬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功感,从而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创新思维。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有计划开展预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根本保证
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信息能力,因此,扎实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和发展学生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根本保证。
2.1 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创造和谐的任务环境
课堂教学是传播信息意识和发展信息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有意识地接受学习信息。但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对周围的学习环境中的干扰信息有一定的屏蔽能力。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环境形成不同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对周围学习环境中无效学习信息的干扰,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对信息意识的正确运用,最大化削弱不良、无效信息对学习的影响,用幽默的语言和自然的肢体动作,营造温馨、自然、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师充满教学热情和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交流,从而培养信息素养,为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创造和谐的环境。
2.2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优化学习,发展学生信息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传统教学方式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和操作技能,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呢?巴班斯基曾经提出最优化教学的4个重点:一是用最优化的观点选择教学方案,力求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二是衡量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三是考虑现有教学条件和可能性,使教学任务和内容具体化,从中区分出主要任务,突出内容的重点;四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大体区分优、中、差三组,按最优标准,设计对各组不同学生的教学任务。
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笔者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概括了任务驱动模式下开展有效教学的4个方面:1)明确任务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课堂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料;4)通过问题和任务整合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交流和反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预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对教学总目标围而不打的办法,层层分解,得到若干小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完成这些极具生活化和情境化的任务,最终攻破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了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实现了师生间学习过程的有效双向互动。但是,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还需注意两个问题:1)确定任务目标,确定任务难易程度;2)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
如在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有效获取信息”一课中,对于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这个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小任务:1)思考蜜蜂跳什么舞是发现蜜源招呼同伴?2)请分组讨论蜜蜂跳舞的含义?3)人们是如何发现蜜蜂跳舞规律?4)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来重温人类发现蜜蜂跳舞规律的过程及重大意义?5)如何才能在互联网中快速找到蜜蜂跳舞内容的知识呢?6)请同学们谈谈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教师明确了有效获取信息这个总的目标后,紧紧抓住“有效”“获取”两个重点,分解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完成前4个任务,学生就能理解本课的重点获取信息;通过完成5),学生掌握信息的有效获取技术手段——搜索引擎;通过完成6),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各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3 养成质疑习惯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最佳方法
在倡导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复验证问题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而质疑习惯正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最佳方法。比如在学习了幻灯片制作的工具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布置两项学习任务:完成简单的文字或图片的幻灯片;完成幻灯片背景的更改。任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比较容易,学生能轻松完成;第二个任务则有不小的难度,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能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方法,实现幻灯片背景的更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4 构建多元评价是达成任务驱动教学的最佳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全面发展,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任务驱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将坚持持续的多元化的动态评价策略,它侧重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摒弃陈旧的死抱着成绩的经验主义观点、一成不变的单一评价标准。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后的成就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展示自我信息能力的最佳途径。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二个方面:1)传统的评价方式,大都是终结性评价,难于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往往成为优秀学生的独家展示,无法针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行即时性评价,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2)传统的评价往往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放在评价的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综合能力评价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内容相对偏少。而结合了传统评价优点的过程性评价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应运而生,它对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要求在评价中都得到完整体现。
例如,在学习第1章第2节“有效获取信息”后,学生学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师在任务完成结束阶段设计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问题:“我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检索时使用的技巧有那些呢?”学生针对这个问题,从自身实际经验出发,展开热烈的讨论,答案非常精彩丰富。通过对问题的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思路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自信,展示了能力,促进学习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临着有差异学生共同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断增强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黄雯霞.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教育,2010(z1):110.
[2]张菊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12):23-24.
[3]贾智荣.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一则:“学导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103-105.
[4]陈瑛.任务型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2):110-111.
[5]韦有江.优化教学要素构建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0):31-32.
关键词 任务驱动;信息素养;课堂教学;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102-02
信息社会,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必备信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适应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素养主要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等含义广泛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要载体,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最终目标。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互动教学方法,它以问题动机为核心,以师生的互助协作学习为主,通过不断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建构学生自己的新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如何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构建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呢?
1 创新问题情境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条件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题不但是教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条件,而且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需研究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积极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创新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如在教“电子贺卡制作”时,教师一上课就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是母亲节,大家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伟大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呢?”学生争着举手发言,有的说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祖国母亲,有的说长大后当一名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电子贺卡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呢?”学生齐声说可以。教师考考大家:“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电子贺卡的制作方法有哪些?请同学们思考后问答。”问题的设置情境开放,极具生活化,激发了学习兴趣。
设置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提出时机要恰当,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几种纸质卡片,包括明信片、手工自制贺卡、印刷贺卡等,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围绕问题,他们对贺卡的特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师顺势引导并归纳贺卡的特点,接着提出:“请同学们在PowerPoint中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并简明扼要地概括制作过程。”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发现得出:只需要在幻灯片软件中依次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插入边框,然后修饰,就可以制作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贺卡了。
教师采用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发现答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及时的赞扬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功感,从而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创新思维。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有计划开展预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根本保证
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信息能力,因此,扎实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和发展学生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根本保证。
2.1 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创造和谐的任务环境
课堂教学是传播信息意识和发展信息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有意识地接受学习信息。但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对周围的学习环境中的干扰信息有一定的屏蔽能力。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环境形成不同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对周围学习环境中无效学习信息的干扰,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对信息意识的正确运用,最大化削弱不良、无效信息对学习的影响,用幽默的语言和自然的肢体动作,营造温馨、自然、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师充满教学热情和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交流,从而培养信息素养,为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创造和谐的环境。
2.2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优化学习,发展学生信息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传统教学方式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和操作技能,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呢?巴班斯基曾经提出最优化教学的4个重点:一是用最优化的观点选择教学方案,力求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二是衡量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三是考虑现有教学条件和可能性,使教学任务和内容具体化,从中区分出主要任务,突出内容的重点;四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大体区分优、中、差三组,按最优标准,设计对各组不同学生的教学任务。
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笔者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概括了任务驱动模式下开展有效教学的4个方面:1)明确任务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课堂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料;4)通过问题和任务整合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交流和反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预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对教学总目标围而不打的办法,层层分解,得到若干小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完成这些极具生活化和情境化的任务,最终攻破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了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实现了师生间学习过程的有效双向互动。但是,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还需注意两个问题:1)确定任务目标,确定任务难易程度;2)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
如在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有效获取信息”一课中,对于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这个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小任务:1)思考蜜蜂跳什么舞是发现蜜源招呼同伴?2)请分组讨论蜜蜂跳舞的含义?3)人们是如何发现蜜蜂跳舞规律?4)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来重温人类发现蜜蜂跳舞规律的过程及重大意义?5)如何才能在互联网中快速找到蜜蜂跳舞内容的知识呢?6)请同学们谈谈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教师明确了有效获取信息这个总的目标后,紧紧抓住“有效”“获取”两个重点,分解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完成前4个任务,学生就能理解本课的重点获取信息;通过完成5),学生掌握信息的有效获取技术手段——搜索引擎;通过完成6),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各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3 养成质疑习惯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最佳方法
在倡导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复验证问题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而质疑习惯正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最佳方法。比如在学习了幻灯片制作的工具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布置两项学习任务:完成简单的文字或图片的幻灯片;完成幻灯片背景的更改。任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比较容易,学生能轻松完成;第二个任务则有不小的难度,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能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方法,实现幻灯片背景的更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4 构建多元评价是达成任务驱动教学的最佳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全面发展,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任务驱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将坚持持续的多元化的动态评价策略,它侧重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摒弃陈旧的死抱着成绩的经验主义观点、一成不变的单一评价标准。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后的成就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展示自我信息能力的最佳途径。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二个方面:1)传统的评价方式,大都是终结性评价,难于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往往成为优秀学生的独家展示,无法针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行即时性评价,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2)传统的评价往往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放在评价的首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综合能力评价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内容相对偏少。而结合了传统评价优点的过程性评价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应运而生,它对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要求在评价中都得到完整体现。
例如,在学习第1章第2节“有效获取信息”后,学生学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师在任务完成结束阶段设计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问题:“我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检索时使用的技巧有那些呢?”学生针对这个问题,从自身实际经验出发,展开热烈的讨论,答案非常精彩丰富。通过对问题的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思路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自信,展示了能力,促进学习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临着有差异学生共同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断增强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黄雯霞.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教育,2010(z1):110.
[2]张菊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12):23-24.
[3]贾智荣.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一则:“学导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103-105.
[4]陈瑛.任务型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2):110-111.
[5]韦有江.优化教学要素构建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