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但直射阳光和高温对病毒有杀灭作用。该病毒对酸碱作用非常敏感,故1%~2%氢氧化钠溶液、30%热草木灰液、1%~2%甲醛溶液等都是其良好的消毒液。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感染牛、羊、猪等所有偶蹄动物。病畜和潜伏期的动物是最危险传染源,消化道黏膜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侵入门户,病猪的水疱皮含毒最多。在发热期,病猪粪便和呼出的气体都含有病毒。易感猪只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等被感染。发病无严格的季节性,但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多呈大流行性和流行性,若扑灭措施得力,猪发病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性,并有一定的周期性,每隔3~5年流行1次。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老疫区发病率为50%。
三、临床表现
患猪感染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5℃,精神不振,厌食。口黏膜(包括舌、唇、咽、腭)形成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小水疱,并逐渐融合成白色环带状。蹄冠上水疱破溃后常有出血性溃疡面,不久结成痂皮。一般在水疱破溃后,体温下降,如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可康复。若有继发感染,可局部化脓坏死,蹄壳脱落,此时患肢不能着地或常卧地不起或在地上跪行。哺乳母猪的乳房上也有水疱和烂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感染时常引起急性胃肠炎及心肌炎而导致死亡,仔猪致死率有时可达50%以上。
四、实验室检查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但其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相同,病毒属于哪一型需经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另外,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几乎无差别,也有赖于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首先将病猪蹄部用清水洗净,用干净剪子剪取水疱皮,装入青霉素或链霉素空瓶,最好采3~5头病猪的水疱皮,冷藏保管,一并迅速送到有关检验部门检查。传统的方法是补体结合试验和乳鼠血清保护试验,后又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近年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它比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更灵敏可靠,阻断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用于进出口动物血清的检测。
五、综合防制
1. 加强检疫,重点普查,定期消毒。做好猪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及农贸市场的动物卫生监督,每年春、冬两次重点普查,了解和发现疫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养猪场(户)每年春秋季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平时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灭鼠工作,保管好饲料。优化日粮配方标准,防止生猪营养失衡。
2. 接种疫苗。①了解地方流行的毒株。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做到有的放矢,确保特异性免疫成功。②选择合适的疫苗。据笔者实践,上海申联生产的合成肽苗,副作用小,免疫应激反应较弱,特别适宜怀孕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不会引起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兰州兽药研究所生产的灭活疫苗,可能会造成母猪流产,几率一般在3%~5%,怀孕后备母猪最好不要选用。③常规免疫。通常选用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猪每3个月接种1次,每头每次4~5毫升;后备母猪产前30天接种,每头4~5毫升,产前10天再接种1次,每头5毫升;仔猪70日龄接种,每头3毫升,100日龄加强接种1次,每头5毫升。
3. 治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口蹄疫病猪应一律急宰,不准治疗,以防康复猪带毒散毒,造成疫情扩散。但从技术层面上,口蹄疫病猪还是可以治愈的,至少可以降低死亡率。①仔猪重点防止心肌炎,降低死亡率。选用康复1个月以上的成年健康猪制备高免血清,每头注射2~3毫升;干扰素 胸腺肽混合肌注,以提高存活率;注射丹参(或清开灵) 能量合剂 维生素C,控制继发的心肌炎。②中大猪重点防止继发感染,提高耐过性。双黄连10毫升 青霉素400万国际单位混合肌注,控制口蹄疫性肺炎;头孢类 恩诺沙星混合肌注,控制继发感染;患病母猪乳房用1%过氧乙酸溶液擦洗,病猪蹄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并涂青霉素软膏。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余干县畜牧兽医局 邮编:335100)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但直射阳光和高温对病毒有杀灭作用。该病毒对酸碱作用非常敏感,故1%~2%氢氧化钠溶液、30%热草木灰液、1%~2%甲醛溶液等都是其良好的消毒液。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感染牛、羊、猪等所有偶蹄动物。病畜和潜伏期的动物是最危险传染源,消化道黏膜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侵入门户,病猪的水疱皮含毒最多。在发热期,病猪粪便和呼出的气体都含有病毒。易感猪只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等被感染。发病无严格的季节性,但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多呈大流行性和流行性,若扑灭措施得力,猪发病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性,并有一定的周期性,每隔3~5年流行1次。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老疫区发病率为50%。
三、临床表现
患猪感染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5℃,精神不振,厌食。口黏膜(包括舌、唇、咽、腭)形成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小水疱,并逐渐融合成白色环带状。蹄冠上水疱破溃后常有出血性溃疡面,不久结成痂皮。一般在水疱破溃后,体温下降,如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可康复。若有继发感染,可局部化脓坏死,蹄壳脱落,此时患肢不能着地或常卧地不起或在地上跪行。哺乳母猪的乳房上也有水疱和烂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感染时常引起急性胃肠炎及心肌炎而导致死亡,仔猪致死率有时可达50%以上。
四、实验室检查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但其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相同,病毒属于哪一型需经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另外,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几乎无差别,也有赖于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首先将病猪蹄部用清水洗净,用干净剪子剪取水疱皮,装入青霉素或链霉素空瓶,最好采3~5头病猪的水疱皮,冷藏保管,一并迅速送到有关检验部门检查。传统的方法是补体结合试验和乳鼠血清保护试验,后又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近年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它比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更灵敏可靠,阻断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用于进出口动物血清的检测。
五、综合防制
1. 加强检疫,重点普查,定期消毒。做好猪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及农贸市场的动物卫生监督,每年春、冬两次重点普查,了解和发现疫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养猪场(户)每年春秋季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平时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灭鼠工作,保管好饲料。优化日粮配方标准,防止生猪营养失衡。
2. 接种疫苗。①了解地方流行的毒株。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做到有的放矢,确保特异性免疫成功。②选择合适的疫苗。据笔者实践,上海申联生产的合成肽苗,副作用小,免疫应激反应较弱,特别适宜怀孕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不会引起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兰州兽药研究所生产的灭活疫苗,可能会造成母猪流产,几率一般在3%~5%,怀孕后备母猪最好不要选用。③常规免疫。通常选用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猪每3个月接种1次,每头每次4~5毫升;后备母猪产前30天接种,每头4~5毫升,产前10天再接种1次,每头5毫升;仔猪70日龄接种,每头3毫升,100日龄加强接种1次,每头5毫升。
3. 治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口蹄疫病猪应一律急宰,不准治疗,以防康复猪带毒散毒,造成疫情扩散。但从技术层面上,口蹄疫病猪还是可以治愈的,至少可以降低死亡率。①仔猪重点防止心肌炎,降低死亡率。选用康复1个月以上的成年健康猪制备高免血清,每头注射2~3毫升;干扰素 胸腺肽混合肌注,以提高存活率;注射丹参(或清开灵) 能量合剂 维生素C,控制继发的心肌炎。②中大猪重点防止继发感染,提高耐过性。双黄连10毫升 青霉素400万国际单位混合肌注,控制口蹄疫性肺炎;头孢类 恩诺沙星混合肌注,控制继发感染;患病母猪乳房用1%过氧乙酸溶液擦洗,病猪蹄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并涂青霉素软膏。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余干县畜牧兽医局 邮编:3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