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美术作品欣赏教学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的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深思。教育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和实施新课标欣赏教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美术教育;作品欣赏;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也成为了中学美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但是,不少农村中学还没有彻底改变旧的美术教育观念,教育还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样的学校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吗?如果不能,中学美术课不就成了学校的“摆设”,课改不就是“纸上谈兵”了吗?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怎样上好美术作品欣赏课呢?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来简单地谈些个人体会。
  一、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欣赏教学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与国民素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术教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作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笔者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以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校园追星现象。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非常世故,他们主要以江湖义气和“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地、不加分析地把这类学生当作垃圾一样把他们清扫掉,而是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巧妙地引导他们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帮助他们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尤其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一个人崇高的审美理想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确立的,而是要有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因此,以欣赏教学为主线的审美教育要从小抓起。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伟大作品时,应讲述少年达·芬奇学画时画鸡蛋的故事等来告诫学生,这些伟人所取得的成就,正是他们能实实在在的做人,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怕困难,实实在在地工作,始终有一个崇高的信念贯注他们的一生而取得成功的。
  三、多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表现的是法西斯主义狂轰乱炸格尔尼卡镇时的惊慌、恐怖的场面;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以大器晚成的白石大师来启迪学习困难的学生。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综上所述,“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欣赏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国民素质教育。”使我们明白了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素质教育。使作品欣赏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为打造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谱写新篇章。
其他文献
《山谷老人刀笔 》系黄山谷之往来信札,共二十卷.通过对《山谷老人刀笔》各版本考述,得出是书最早由黄庭坚曾孙黄铢搜集编刻,而后有元刻本 、明刻本、清刻本刊于世.宋刻本今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公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困扰着人们,尤其是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公民个人隐私泄露案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截止2016年底,我国网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读说写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从整体而言,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还不重视或不大重视语文课的读说写训练,其表现在:1.轻读。即轻视读的训练。读分朗读、默读。这两种读中,尤以轻朗读而默读(阅)者为多,因此教出的学生多是不会朗读,语音不准、停顿有误、感情失色,不敢在众人面前朗读。轻视朗读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教者语音欠准,不敢范读,干脆不触其边;二是对朗读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三是因一些民族地区长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新型科研院所制度的建立,党组织如何在科研院所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又坚持和完善好院(所)长负责制,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已成为新形势下科研院所
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那么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就从探究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和理论实践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
刘少奇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思考,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本手段,以中国共产
巴金的《家》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其在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家文化,笔触细腻,情感真实,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与文
期刊
有一则笑话:某政治家在当众宣称自己坚守的原则之后,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如果你们不喜欢,我还有其他原则.”当然,这个政治家在不同的国家各有所指.rn而这则笑话,正是普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