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高校的学生工作谈“三全”育人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高等教育以其800多年的历史、优异的质量、严谨的管理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生、学者前往学习和交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风格。尽管中英两国国情不同,但学习和借鉴其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对我国高校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英国高校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五个典型做法
  
  英国有160多所大学和学院,尽管其建校时间、学校的知名度、学生规模相差很大,但他们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着相同和相似之处,就是服务至上的学生工作理念,以及在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工作中,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为学生着想,方便学生,并不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方便自己。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如何做好服务,而不是如何管理。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战略,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考核,学生的满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学生是顾客,是学校的中心。
  
  1.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英国每所高校都设有学生服务中心,虽然每所高校的规模不同,但工作内容基本上一致,即凡是与学生有关的绝大部分事务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不同的高校其服务中心的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学校有一个集中的办公大厅,设若干个窗口;有的学校相对集中,有不同的房间。在这些办公地点,摆放着各种各样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精美的免费资料,如怎样租房、如何乘车、时刻表、安全知识,以及交费注册、成绩查询、考试安排、职业介绍、学生资助、心理咨询等。各高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内容在网站上一目了然,学生打开网页基本上就可以看到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不需要再查找相关部门;学生在有关职能部门的门口可以看到与之相关的各类信息,取到各类材料,而不需要再找工作人员索要。
  
  2.给学生安排全贵导师
  在英国高校,学生入学的时候就会由学校指定一名Tutor(导师),大学期间一直存在。导师一般都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只有专任教师才有资格当导师,所有的专业教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必须当导师,每位导师所负责的学生既有大一的新生,也有二、三年级的学生和硕士生、博士生。由于学院专业不同,每位导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也从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导师,该专业就不能招收更多的学生。导师对学生负全责,如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烦恼、学习上的疑惑、寻求就业信息与推荐工作单位等,学生都可以来找导师。导师每周会安排固定的时间与学生见面,学生有事也可以预约或直接找导师。当然,导师也不是万能的,学校会对导师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如果某位教师调离了学校,学校会安排其他教师来继续给其名下的学生当导师。导师几乎是“全科大夫”,其工作没有人考核,既不记入工作量,也没有报酬。给大学生当导师是每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人人有责。
  
  3.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
  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塞克斯大学的校长阿里斯达·史密斯提出,学校把培养最优秀的学生作为第一位任务,教师做好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要让学生及时了解教授最新的科研成果。该校教师选自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和地区。学校不会因为教师没有事情可做而去拼命招收学生。在该校任教的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Tutor。由此可知,学校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4.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由于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英国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成人意识。在英国高校中有很多委员会,除了学术委员会,几乎每一个委员会都有学生代表参加,各方面工作都十分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彼此之间都非常尊重。英国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扩大学生在学校各项事务中的参与率,这已经成为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的追求之一。学校鼓励学生自我作决定、自我负责,学生在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为学生举办终生难忘的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是学校对学生重视程度的集中体现,如南安普敦大学的毕业典礼,由于毕业生较多,学校的毕业典礼分学院举办,一般要举办一周,学校本周的中心工作就是毕业典礼。学校邀请毕业生的家长、亲属参加典礼,并提供免费的交通工具。校长为每一名毕业生颁发证书,并逐一叮咛、嘱咐和勉励。每发一个证书,台下观众都会为这名学生鼓掌,给毕业生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每名毕业生都终生难忘。
  
  英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对我国育人工作的借鉴意义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强调,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解决与培养合格人才不相适应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人才的成长有其规律性,教育教学制度、体制机制应遵循科学规律,科学地建立。因而,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必须遵从受教育者个体的成长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这是实现育人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关键问题。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前提
  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在英美发达国家;学生被学校视为顾客。因此说,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学校的各项工作应该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应根植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头脑中,体现在其具体的行动中。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上大学的目标多元化,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能上大学、能上好大学就满足了,还希望享受到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虽然在很多方面目前我们一下子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但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因为学生年龄小、经验少、阅历浅,在学校又处于较弱势地位,要想学生没有想到的,主动做学生不敢要求的。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起作用的根本。也就是说,教育要起到实际效果,首先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作用。“教学相长”也好、“师不必强于弟子”也罢,从某一方面都是强调学生的作用。教育者的活动必须随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著名的马思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5个递进的层次。因此,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让学生实现自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大学生自身的强烈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遵循规律,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
  一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体 制,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4个方面任务的部门和人员应该整合力量,实行大部制,统一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不能为单纯强调加强某一方面的作用增加新的人员和机构,即使增加人员和机构,也应该是在统一的领导下。工作机构设置要按照学生的皖长皖才需要进行,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二是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各部门责任明确、分工协调、有机配合的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制度好可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制度不好则会影响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会走向反面。德育为先不是片面强调辅导员的重要性,也不是空喊理想信念,脱离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专业课教师也不能是讲完课就走人,要做到教书还要育人、释疑还要解惑;体育不只是技能的训练,更是身心素质的提高,既包括体能,也包括心理健康;美育更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渠道,既要注重培养情商,也要注重培养挫折商。所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
  三是要抓运行、抓落实。有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完善的制度,还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不能重制定轻执行,良好的制度还需要有效、扎实地贯彻落实。
  四是要建立一套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学校的任务有很多,育人是根本,因而评价机制也应与之相配套,政策导向对于工作的推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越是薄弱,越要加大评价的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3.统筹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是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学校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如果作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力量方向相同,目标一致,就会产生强大的合力,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高校内部,如何使制度的设计、体制机制的建立、政策的制定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密切合作,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配合和努力才能实现。如果单项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总体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或互不配合、各自为政,虽然单项教育设计周密,实施较好,但由于与总体目标有偏失,因而教育合力就会较小。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合力育人”的工作理念,形成德育工作的大循环。所有教职员工都承担育人职责,所有岗位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阵地,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更是育人的主力军。高校各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服务、服从于学校育人的大局,避免出现部门间规章制度相互冲突的情况;要统筹协调教学、科研工作,从学校的安排上要实现这一点,从教师自身的精力分配上也要实现这一点;明确育人的工作职责和目标,给出可相对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师德建设是全员育人的切入点,也是当务之急。近两年,高校学术造假案频频曝光,尤其是一些校长、院士和知名教授的造假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学术不端折射出高校亟待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既要做一名传授知识的“经师”,又要做一名关注学生精神成长,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的品行端正,人才培养的方向才有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才有保证。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异军突起,传统媒体和职业记者在传媒链中的地位被公民记者打破和颠覆.这对职业记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从
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在这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以及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我校环保课程,采用中西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编写,包括课内与课外活动。教材内容系统、详细、涉及的面也很广,共分为11章,具体包括“保护生态系统”“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大气的污染与治理”“噪声的污染与治理”“废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对锡在铂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 (UPD)行为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不同沉积时间锡在铂电极上的覆盖度与电位的关系以及锡的吸附沉积量及氧化溶解量与电位
服装结构设计是根据人体的体型结构、造型效果、内部变化、局部和整体等方面多角度进行的设计构思,以实现人体服装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时,需要先从服装设计的效果分析开始,逐
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北京高校云集、毕业生人数众多,面对的就业压力更大。围绕毕业生就业这一民生问题,本课题组对4所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了2008年北京市教委计划发展处的统计数据,作为本次研修报告的调查资料。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课题组对4所高校2005届~2009届毕业生离校时签约率的调查统计(见下表)发现,近5
编者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进入新世纪,伴随着课程改革,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加大三级课程建设,尤其是引进国际理解教育思想,使“芳草课程”建设焕发勃勃生机。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的育人目标引领下,学校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政策,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指导思想,构建科学与人文结合、中西文化结合、课内外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形态、款式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立体性设计成为现代服装的设计重点,设计师利用立体空间的基本想象,完成平面版型到立体结构的
亲和力是一种用肢体或语言表达能让其他人产生亲切感的一种个人魅力,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当人们在交流中释放自身的亲和力,就能在一定程
期刊
四月,春回大地。芳草课程构建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课程基本方案已经确定,对于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课程图,大家已经研究出框架式、蜂窝式等多种结构图,到底哪个最好呢?为此,刘飞校长召集大家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我们的课程图如何能像风车一样,每个孩子都喜欢,那就是最理想的了。”看着草地上举着风车玩耍的孩子,刘飞校长若有所思地说。  “课程图可以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设计,只不过自己要进行诠释,说得通